一周后(10月29日),500多位企业家将空降贵阳,参加2016首届企业家致良知(贵阳)论坛。
19日下午,本次论坛主办方阳明教育研究院、正和岛阳明学院在京举办媒体沟通会,与30多家媒体的主编以及记者,交流主办此次致良知论坛的初衷,分享致良知先行者的切身感受。
与会者认为,21世纪人类最大的病是心病,阳明心学恰恰是从根上治心病,企业家是走在时代最前面的人,也是最勇敢面对困难的人,企业家应当率先成为致良知的榜样。
编辑:瑞康
供稿:正和岛内容运营部
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我最近常讲,21世纪人类最大的病是心病,阳明先生500年前开的药方是心学,阳明心学是从根上去心病。所以阳明心学好像突然之间重现光明,因为这个世界太需要了,不只是企业家需要,是整个社会需要;不只中国需要,全世界都需要。
我最近说的比较多的,企业界现在都在干什么事呢?尤其是传统企业,都是要做转型升级,可转型也难、升级也难,真正转过来、升上去的凤毛麟角,为什么?我说转型之痛在转心,大家想想这些年很多人发的都是什么财?发的是最便宜、最容易的财,也就是人们需求里最容易满足和实现的产品和服务,我们都做了,打价格战,弯下腰就挣钱,遍地都是机会,抓住机会就能够发财。
今天需求升级了,中产阶级愿意花钱买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企业界傻了,满足不了,所以“海淘”,中国中产阶级到全世界购买产品和服务,为什么?身边的企业满足不了,只会做最烂的东西,稍微高一点的都做不到,而且心坏了,心病了,特别浮躁,只想一夜暴富,发财致富是目的吗?是意义吗?从根本上可以带给你幸福吗?不能。所以我说转心、转念之后,突然发现海阔天空,因为你突然发现做企业的意义变了,正和岛在推动中意企业家之间的对接,意大利一共五六千万人口,却有600万家族企业,家家户户多少代就做一件事,其乐无穷,生命的意义和企业的意义统一在一起。
致良知和新商业文明什么关系?大家查一查,谈新商业文明的最早就两个人,一个是马云,马云是从互联网角度谈的,说分享、透明、公平、责任等等,另外一个就是我,我是从价值观角度谈的,10年前我说21世纪新的商业价值观是应该“先问是非,再论成败”,而不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引领人类商业文明几百年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时代该结束了,而阳明先生说天理即良知,阳明先生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实际上就是用自己心之本体来看我这事对不对,我该怎么干,心上修是通过事上磨达到知行合一。
所以企业家太需要阳明心学,企业家可以成为致良知的榜样,我原来说“先问是非,再论成败”,当然“问清是非,必论成败”,“不问成败,必然失败”,所以我后来浓缩成8个字,“先问是非,必论成败”。
所以通过学习致良知,
大家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企业的意义后,就不着急了,你通过专业主义、工匠精神和创新发展,找到自己最热爱,觉得最有意义的事,踏踏实实的做,每一天、每一步都很充实、很幸福,连睡觉的时候都在长,而且不会长错方向。
我是一个理工男,毕业后去外企,1998年去中欧工商管理学院读书,后来去投资公司,2002年进入《哈佛商业评论》负责杂志运营,我的思维是被西方“格式化”过的。从西方现代管理的视角,我很难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到底能够帮企业什么,真正让我开始理解其中精妙的,是这三年时间里平面媒体经营的困顿。
媒体人都够感同身受,过去的商业模式已经崩溃了,那时我特别焦虑,天天在想我到哪里去找一个1000万的新收入。而我们见了太多好的模式,我们一波一波的追赶潮流,做网站、做微博、做微信,每去赶一个潮流时是我最兴奋的时候,然而你会发现追赶任何潮流,后面都有一大堆的困难等着你,传统媒体能力是固化在原有的结构和流程里面,那你要做新事,你的能力从哪来?你要投入,钱从哪来?
这时候我发现想得再好,模式再美妙,但没有心力把它做出来,这是我最焦虑的地方,我们做了这么多案例,我们学了那么多的知识,却解决不了自己的生计,我说一定是哪出问题了。
就是在这样的苦恼和困顿中再去看阳明心学,我就觉得我们原来对企业成功的理解有问题,我们原来理解企业成功是因为战略、模式、流程、IT,把这些因素搞定就能成功了,后来我发现我们忘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东西,就是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的初心给企业一个灵魂。
我过去读EMBA,把企业当做一个建筑物,可以去架构,可以去设计,但企业不是这样的,企业是一个生命,企业是一棵树,它是用企业家的心血浇灌出来的,由此我对企业成功有了新的理解。
我发现阳明心学,包括整个儒家的学问都是帮助我们提升自己,让我们的心能够变得更大,把小我变成天地之间的大我,回过头再看我们做的事,我觉得我们没有把企业成败的因果说清楚,我们总被外界变化牵着走,但把最本质的东西忘了。如果我们没有做出真正的好内容,做出再多管道,也是没有影响力的,真正重要的是扎下心来做有穿透力的内容,我们现在的内容60分都不到,今天社会需要90分的内容,如果我们能够做到90分的内容,天下渠道都是我们的。
从此我的状态完全不一样了,非常喜悦,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我告诉我们的编辑,我们很资深,但还不够好,我说我们要影响1000万企业家,那些企业家跟我们一样好苦,他们天天在想怎么转型,钱从哪来,但没思考过他做企业的意义到底在哪。
然后我就要变,我们要放下身段,去适应、学习、感受企业家的痛。我发现我们可以把企业精髓挖出来,做成短视频,原来的文章放到我们自己微信上就2000阅读量,现在一个4分钟的短视频,可以有20万的传播。当想法改变后,我们眼里的世界就会改变,做法就会改变,今天大家都说外面的生意难做,那是我们内心的投射,而另一方面,今天太多企业正在大发展,所以今天每一个行业都在改变,都有巨大的机会,就看我们有没有一颗改变的心。
我一直觉得自己非常幸运,41岁时当上北大教育学院院长,是北大最年轻的院长,我的生活也非常美满,我特别知足,但就是知足两个字差点让我辜负了上天的厚爱。
在我不到48岁时,我卸下行政工作,开始计划人生下半场,每年做一两个课题,教几门课,带几个研究生,写几篇文章,然后用大量时间去旅游、摄影、练书法,我也享受了这样一段时光。但即使在那段时间里面,我的心也有某种不安。我儿子的一句话常在我耳边回响,他说老爸您还年轻啊!我扪心自问,社会对你那么厚爱,你48岁就准备养老了,你不感到羞愧吗?
偶然机会我接触了阳明教育研究院,接触了阳明心学,当我打开《致良知》这本书,我真的有种久病求医、久渴求水的感觉,我一天就把立平老师给我布置的十几篇文章全部看完,那些话就印入我的脑海:“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知行合一”、“致良知”等等,这不就是我一直苦苦追求的教育道理和人生智慧吗?于是我陆续组织家人、学生和已经创业的同学,一起学习致良知,并萌发了要在北大开一门致良知研修课的想法。
在我学习致良知的第10天,我接触到了梁启超先生的文章,梁启超先生深谙阳明先生的思想,他说
人生最苦莫过于责任未了,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责任完了,人生担小责得小幸福,担大责得大幸福,终生担责,终生幸福。
那一刻我才知道担责就是幸福,我应该担更大的责任,追求更大的幸福,告别那个小确幸。
我在想,作为一个老师,这么多年来我尽责了吗?我并没有做好一个当仁师的责任,我从来就没有传过道,现在我觉得我应该去传道,我觉得我不能停留在书袋里面去写几篇文章,应该是切切实实的做一点教育改革,于是我想到要推行良知教育。
我首先在修文和井冈山中学开始我的良知教育,知识是一种力量,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现在我又有了一个更大的愿望,就是万福中国行动。我想推行一种新的教育扶贫模式,首先唤醒乡亲们自己的意愿,你想脱贫致富,要自立自强。第二远亲不如近邻,应该相互帮扶,其实这是责善,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自己,我想告诉大家世界上从来没有救世主,一切要靠我们自己。不管是良知师范学院,还是良知教育,这个道路都不会一帆风顺,但是我知道这就是我要找的方向,这就是我人生要做的事情。
今年6月22号是我致良知100天,那天我坐着火车从北京去井冈山洽谈良知教育的事,火车经过我出生地江西永修时,望着窗外熟悉的土地,想起我逝去的父母,想起我人生的过去、现在、未来,那一刻我真的泪流满面,我心里说,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吧,你们疼爱的孩子真的走上人生正道了。那一刻,我才知道什么叫告慰先灵,什么叫天降大任,我也知道这份大任不是我一个人能够承担的,这份大任是给所有人,是给这个时代的。
致良知是什么?是一块美味的蛋糕,甚至是获得人生幸福的灵丹妙药,但是再美味的蛋糕也必须自己亲自吃才知道是什么味道,再好的灵丹妙药也必须自己用才能有效果,任何人也不能替代。今年4月11号,我和一群致良知的企业家在杭州学习,在这个会上我提出了一个倡议,我觉得所有伟大的企业家都应该首先成伟大的教育家,去教育你自己的员工,然后再成就伟大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