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木文摘
清华学子创办,新媒体第一文摘,中国人的心灵读本,每日精选好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澎湃新闻评论  ·  夜读丨灵魂深处有个家 ·  20 小时前  
澎湃新闻评论  ·  夜读丨灵魂深处有个家 ·  20 小时前  
青云说说  ·  你我之所见,并非全世界。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水木文摘

每天静读一本书

水木文摘  · 公众号  · 美文  · 2019-08-12 22:30

正文

查看图书解读稿全文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点击“每日读书”菜单


水木君说:
晚上好,亲爱的朋友。今天要给大家解读的书是《少有人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M·斯科特·派克


点击下方音频,放下手机
听水木君为你解读这本书
点击音频,边听边读



人生下来就是受苦的,你不受这个苦就要受那个苦。如果你认为人生来就应该是幸福快乐的,那你一辈子会更加的苦,因为你总能够碰到太多的烦恼。


但如果你认为人生下来就是为了迎接痛苦和烦恼的,那么你做任何事都会心安理得,因为你知道你做这件事会有痛苦烦恼,你不做这件事会有其他的痛苦烦恼,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几乎等量的痛苦和烦恼。


人生的苦难是没有尽头的,你要做的就是从苦难中奋发起来,做自己能够做的应该做的事。


确实,畅销书《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M·斯科特·派克也认为:人生苦难重重。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苦难,但却没有多少人愿意正视苦难。他们中的很多人要么抱怨自己命不好,要么是埋怨社会的不公。

他们哭诉自己的命运坎坷,却不曾想付诸任何行动来改变目前的境况。因为他们知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其他的各种新问题,会带来新的痛苦。


很多人害怕承受痛苦,就选择直接回避,有的人会尽量拖延时间,希望问题会自行消失;有人不愿正视问题,故意装作看不见,或者尽量忘记它的存在;还有人会可以借用药物等来麻醉自己,在自欺欺人的假象中换取短暂的解脱。


但你必须记住的一点是:你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虽然看似在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承受了不少的痛苦,但这种痛苦更像是你奔向光明和美好路上摔的一个跤,在受苦的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思想和心灵也会得到不断的淬炼和成长,我们的心智也会更加的成熟,而这,也正是《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将要为我们呈现的智慧。


本书作者M·斯科特·派克毕业于哈佛大学,并获得心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因为长期从事心理治疗实践,积累了大量的诊治心理问题的经验,取得了卓著的成绩。


在开篇派克就给我们打了一剂预防针: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生活中总是充斥着各种烦恼和痛苦,有些人囿于苦海无法自拔,而有些人意志坚定,面对生活种种刁难,迎难而上,披荆斩棘,开辟一条通往光明自由和境界更高的路,这条路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



自律,是斩断生活中各种麻烦的快刀


人生悲剧之一就是:配不上自己的野心,还辜负了所受的苦难。明明吃了苦中苦,却没有成为人上人。


究其原因,还是吃苦的姿势不对,没能挖掘出吃的苦背后非凡的价值,其实你缺少的是一把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那就是自律。


何为自律?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积极勇敢地面对问题,并着手解决问题。这才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办法。坚持自律就需要了解自律的四个原则,分别是: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和保持平衡。


一、推迟满足感。直白地翻译过来就是“先吃苦,后享受”,尤其是对于孩子我们要从小培养他们这种意识。这就好比每天孩子放学应该先做完作业,再看动画片或者玩耍。


可人的天性是享受,谁也不愿意吃苦,这就需要父母的管教。但这种管教并不是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也不是用双标来要求自己和孩子,更不是只会马后炮,一旦孩子的成绩没达到自己的预期,各种指责和辱骂。


要记住,没有自律原则为后盾的管教,是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的。自律、自制、自尊且生活井然有序的父母,教出来的孩子自然更加知书达理,自信有爱。


二、承担责任。出了问题不及时解决,最后这个问题就会像是走进房间里的小象,随着时间的拖延,小象慢慢就长成了大象,横亘在房间里,等想请出大象那就得拆房子了,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大。


沉默会自我繁衍,问题也会。原本是一个小问题,一开始就选择逃避和放弃,到最后可能就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包括心理问题,它们可以表现为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症,这些都是责任感出现问题所致。

所以,就像有人说的那样,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三、忠于事实。可以说,没有人没说过谎,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善意还是恶意。谎言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刻意隐瞒真相的白色谎言,还有一种是与现实完全不符的黑色谎言。


不要以为仅仅是隐瞒了真相而已,这无关紧要,事实上,这种谎言不易察觉,其危害有时候远远超过彻头彻尾的撒谎。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就开始绘制一幅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地图,但这幅地图有残缺,也会过时,有人会抗拒不断修订自己的人生地图,所以他们会撒谎。但如果地图信息失真,漏洞百出,于我们自己也容易迷失方向。


所以,忠于事实非常重要,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严格自我反省,要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还要允许别人来检视我们的地图,以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努力来修订人生的地图,我们的心灵也将能获得成长。


四、保持平衡。失去平衡也将失去对事物的掌控。想要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以及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这就要求我们懂得取舍有度,该放弃的就得放弃,因为失去平衡比放弃更痛苦。


这其中有一个很实用的技能就是“兼容并包”,说的就是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稳定,同时又要懂得放空自己,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以此达到平衡。


古罗马哲学家说过:“人要不断学习生存,也要不断学习死亡”,人生不过就是生死相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律会让你的人生不断得到完善,虽然不可避免地要经受很多的痛苦,但同时也能享受到更多的快乐。



唯有不断拓展自我界限,爱才能完满


爱的形式有很多种,手足亲情之爱、恋人肉体之爱、献身祖国民族的大爱、一饭一汤的温馨之爱等等。


但如果要给爱下一个定义,作者认为:爱,是能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且能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并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那么坠入情网的浪漫爱情是爱吗?是的,它是爱的一种,但并不是真正的爱。


之所以这么定义,是因为首先坠入情网并不是有计划有意识的选择,缘分就是一个很好的解释。其次这种行为并不能使双方自我界限得到扩展,甚至是自我界限部分地暂时性崩溃。


不过,虽然坠入情网本身并不是真正的爱,但作为爱的神秘架构中最重要一环,它能够孕育出真正的爱。


既然恋爱或性不是真正的爱,那么母亲无条件爱子女的爱是不是呢?


就像有一个明星的母亲,以一个人能顶两个菲佣而自豪,十年如一日地凌晨4点给儿子煮梨汤;儿子在哪儿拍戏,母亲就跟到哪儿为他洗衣做饭事无巨细地照顾他;甚至早已成年的儿子每一段恋情她都要干预。


她的那句“我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对待儿子的,我完全没有自我”惊掉了无数人的下巴。那么这种毫无保留纯粹得密不透风的爱是不是真正的爱?答案是否定的。



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他人,也是爱自己,让彼此都能得到成长。一个没有自我的人怎么去爱他人呢?这其实是以爱的名义的绑架孩子的人生。而我们又该怎样去爱呢?


一、倾听。我们爱一个人,必然会关注对方,想要了解对方,然后帮助对方成长。而体现关注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倾听。


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伴侣,倾听不但代表我们关注并关心他们,还代表着我们愿意理解她们,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无言的力量。


二、勇气。爱是需要用行动来体现的,而与行动对应的就是懒惰和恐惧。而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勇气来改变这一切。勇气并不代表你不会恐惧,而是意味着你面对恐惧和懒惰时能坦然,会克服畏惧心理,愿意挑战未知的未来。


三、自尊自爱。只有自己尊重自己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这就要求首先要敢于追求独立自主,经济独立,思想独立最后人格才能独立,也才能够更好地接受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勇气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四、自我约束。懂得爱的人也必然懂得自我约束。恣意放纵、漫无节制的感情,从来都不会比自我约束的感情更加深刻。爱需要自由,但也应该以约束做基础,二者相辅相成。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爱,也希望有能力爱所爱之人。爱可以是春风化雨,爱也可以将你毁灭。认识真正的爱以及学会如何去爱是一种智慧,只有这样,我们的心灵才能得到更好的成长,灵魂更加的丰盈,内心也将更加的强大。



对美好的向往就是信仰,人人都有信仰


人们总是狭隘地认为,拥有某种信仰,就意味着相信神灵,或者加入某个信徒组织或者是举行某种宗教仪式,如果这些都没有,那显然这个人并不是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其实这些,也无非是信仰的一部分。


一个人对人生的认识和了解其实也是信仰的一种,人的信仰都是来自其文化环境的。而我们要建立与现实相适应的信仰与世界观,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增进对世界的认识,不断修正我们的人生地图。


派克认为,最有活力、最适合我们的信仰,理应从我们对现实的经验和认识中产生,科学也是一种信仰。并且,比起其他的信仰,科学更为进步,对世界的发展有着其他信仰都无法比拟的巨大推动作用。


所以,人人都有信仰。并且信仰没有更高级之分,信仰上帝也并不是一种心理病态。作者用了几个人的信仰故事论证了这一点。



其中凯西虔诚地信奉天主教,没曾想却会成为禁锢她思想自由的牢笼,最后她对信仰提出了质疑,也不再以天主教徒自居,找到了问题所在,最终得以让自己的心领重回自由。


而特德因为痛苦的童年经历,对上帝的存在持怀疑态度,甚至产生了厌世以及自暴自弃的态度,但通过心理治疗,最后找回了信仰,心灵也重新焕发生机,那些曾攫制他心灵的恶魔也消失不见。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信奉上帝好还是不好,当我们心智足够成熟的时候,我们足以摆脱对上帝的信仰,同时,我们也可能成熟到去信仰上帝,接受宗教信仰。一切能让你变的更好的信仰都值得相信。



走上心智成熟这条路并不孤独,上帝的恩典一直在


每天都有不可思议的事情上演,我们称之为奇迹。


明明监控里看见一个小孩被卷入车轮底下,等车子开走看见小孩自己爬起来没事人似的走回家。


被拐卖的孩子成年后,在一次迷路过程中走进了一户人家讨一碗水喝,通过聊天才发现给他水喝的是自己的亲妈。


有人说在断食断水的情况下,人的生命存续时间不会超过3天,但是地震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奇迹,其中还有在这种情况下坚持了9天最终被救而存活下来的事例。


这些我们无法解释的神奇事件,就好像是上天凭借我们所不了解的一整套机制,在冥冥之中影响着很多的人,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这种奇妙的力量,我们经常认为是上天的眷顾。


这运用到心理治疗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潜意识,往往潜意识可以用清晰的语言讲述患者最真实的情况。这些信息会以各种形式呈现,其中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梦。


很多对方不曾告诉你的事,你可以从他描述自己做的梦中找到线索或答案。


只不过并不是人人都能把握住这样的机会,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梦都具有价值,对其中度的把握,我们需要认清它的价值,在它们出现的时候充分利用,但也不能刻意地去追寻或者期待它们。


我们开启心智成熟之旅的终极目标是天人合一,我们也可以成长为具有上帝属性的崭新的生命形式。我们要培养出成熟、自觉地自我,而不是只剩下潜意识的婴儿。



就像前不久,明星曾轶可在微博上发文称遭到首都机场工作人员的刁难,并将该工作人员的证件照传到网上。


但经过调查事件有了反转,北京边检的微博发布了通报中称,曾轶可是在进入自助查验通道后,民警有提示她脱帽子进行面相对比,但她不配合,然后才有了该民警依法对其进行人工复核,带离通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