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胶卷迷俱乐部
胶卷迷的聚会场所~这里有关于胶卷的一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摸摸艺术书  ·  约瑟夫·寇德卡摄影集《废墟》 ·  1 周前  
摸摸艺术书  ·  香奈儿的收藏与创作 ·  6 天前  
胶卷迷俱乐部  ·  短文 | 自动神机,尼康F100 ·  6 天前  
包头新闻网  ·  参与有好礼,等你来→ ·  5 天前  
图虫APP  ·  获奖公示|OPPO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胶卷迷俱乐部

120大单反相机的发展(2024版)

胶卷迷俱乐部  · 公众号  · 摄影  · 2024-09-13 21:42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战后120单反相机的发展历史,包括模块化单反和一体化单反的代表性相机及其特点。文章详细描述了EXAKTA相机系列的发展过程,包括EXAKTA 66相机的三种不同版本及其特点。同时,文章还介绍了PRAKTISIX相机及其衍生产品,以及KIEV 6系列相机的生产历史和特点。此外,文章还探讨了宾得67系列相机和其他日系厂家的单反发展历史。最后,文章指出了随着数码相机的崛起和产业链的崩溃,大单反相机的困境和宾得理光公司的现状。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战后120单反相机的发展历史。

本文介绍了战后120单反相机的发展历史,包括模块化单反和一体化单反的代表性相机及其特点。

关键观点2: EXAKTA相机系列的发展过程。

文章详细描述了EXAKTA相机系列的发展过程,包括EXAKTA 66相机的三种不同版本及其特点。

关键观点3: PRAKTISIX相机及其衍生产品。

文章介绍了PRAKTISIX相机的特点和其衍生产品的推出情况。

关键观点4: KIEV 6系列相机的生产历史和特点。

文章阐述了KIEV 6系列相机的生产历史和特点,包括其与苏联解体后的生产情况。

关键观点5: 宾得67系列相机和其他日系厂家的单反发展历史。

文章探讨了宾得67系列相机和其他日系厂家的单反发展历史,包括其操作特点和技术升级情况。

关键观点6: 随着数码相机的崛起和产业链的崩溃,大单反相机的困境和宾得理光公司的现状。

文章指出了随着数码相机的崛起和产业链的崩溃,大单反相机面临的困境和宾得理光公司的现状,包括目前的生产困境和未来发展方向。


正文

大家上午好,中午好,下午好,晚上好

点击上方胶卷迷俱乐部快速关注



在120上,单反相机分为模块化单反和一体化单反两大类型,模块化单反的代表是哈苏500系列相机,像禄来,玛米亚,BRONICA,也都有自己的模块化单反系统。日本富士公司在胶卷后期也推出过GX系列的模块化单反。

一体化单反的典范则是PENTACON 6和宾得67相机,伴随时间的流逝,现在宾得67依然热门,而知道PENTACON 6相机的人逐渐变少。

今天我们聊聊这种特殊类型单反的发展。就120单反发展趋势而言,战后基本是模块化的天下,一体化单反比较少。




单反结构在很久以前就出现了,一开始在大画幅相机上,我们现在所说的单反,真正的名字应该叫“金属单反相机”。其起源是德国战前的IHAGEE公司(荷兰人创办)在1933年开发的EXAKTA相机。



最初的大单反并不使用120胶卷,而是使用边长4cm的127胶卷,画幅也比较特别,是4X6.5。IHAGEE公司给这台相机起名EXAKTA,意思是拍真正的照片,或者是捕捉真实图像的意思。后来,EXAKTA就变成系列相机的名称了。这个127系列一般被称为VP EXAKTA系列。




1936年,IHAGEE公司划时代地推出了135金属单反,在1939年战争爆发那年,他们推出了EXAKTA 66相机,这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金属120单反相机,然而它非常容易叠片,设计存在缺陷,加之战争爆发,实际上只生产了1500台就停产了。

二战后,IHAGEE公司又生产过一种EXAKTA 66,和这款相机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此外,在20世纪80年代,东西德还合作生产了一种120一体化单反,也叫EXAKTA 66,后面会讲解。所以,一共有3种不一样的相机都叫EXAKTA 66,下图就是战后的EXAKTA 66,外形很特别。



战后的大单反相机主要是由德国另一家著名的照相机工厂KW设计开发的。KW在战前曾经发布过著名的Praktiflex单反相机,战后其老板被苏联政府逮捕,这家公司也进行了国有化工厂改造。

德国在战前的照相机工业主要在东部地区,战后这里基本都变成了东德的地盘,过去的企业都经历了公私合营到国有化的改造过程。但是东德的经济体制中有比较大的外贸比重,特别是对资本主义阵营的贸易,照相机就是其中的热门产品之一。

KW工厂在1959年被合并前的1956年推出了影响深远的一体化120单反相机Praktisix。



PRAKTISIX操作简洁,使用卡口设计,原机为腰平取景,可以更换眼平取景。这是一台功能非常完整的机械相机。照相机反光板一次反弹,手动复位,尽量减少震动。

这款相机在生产了10年后,在1966年更名为PENTACON SIX,可以使用220胶卷,并且在1968年推出了PENTACON SIX TL,配备了测光顶,此后,P6 TL生产了20多年,一直生产到1990年代。

P6TL不仅销售到社会主义阵营,也大量销售到西方世界,在1980年代,许多P6TL相机也进入了中国。将相机更名为PENTACON就是为了考虑在西方世界销售的需要,东德工厂在西方世界失去了许多旧时代的商标权。

P6TL相机即使在当时,也是价格低廉,性能可靠,操作便捷的120单反相机,它产量巨大,直到今天依然有不少用户。

尽管在135相机技术上,东德相机远远落后于世界世界,但是对于不怎么需要自动化,且更多强调手动控制的120,那么50年代的P6的指标依然能够满足70,80年代专业摄影师的需要。而且P6的镜头性能还是很扎实的。



PENTACON SIX在西方世界的巨大成功,苏联在1970年也决定生产大型一体化单反。过去苏联照相机都是直接照搬战前德国的成果,这次则是生产了P6的简化相机,KIEV 6相机。这台相机连卡口都是P6卡口,两者可以共通镜头。

KIEV 6整个系列的生产时间特别长,苏联解体后竟然还在生产,一直生产到1999年前后。

KIEV 6系列主要有6和60两个型号,基本上是一样的东西,外形和P6很不一样,棱角分明,工业风十足,而且基本都配备了眼平。

苏联解体后,生产基辅相机的阿森纳公司换了个商标,改名ARAX继续生产。他们不仅生产6系列,也继续生产基辅88相机。



KIEV 60相机开发的时候,中苏已经闹掰了,但是8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苏联解体后,许多KIEV 60和KIEV 88相机流入中国市场,它们的价格同类型的日本相机,哈苏相机便宜很多,所以有了许多中国用户,特别是当时的影楼,很多都使用苏联相机,因为价格低廉,性能也还可以。


这个由KW厂的PRATISIX开发的系列,在80年代还衍生出了现代感十足的新EXAKTA 66系列相机。


EXAKTA 66是德国商人Heinrich Manderman牵头的项目,其实就是一台P6TL的换壳机来骗西方世界人的钱,镜头则由施耐德设计制造。

这个系列相机也发展到了德国统一,一共推出过3代,之后推出了性能更好的测光顶。所以,EXAKTA 66本质上就是一台好看一点的P6,同样有操作不当容易叠片的缺点。

关于P6的叠片,其实很多都是操作不当导致的,如果真的拧紧了,不会那么频繁叠片。现在市面上很多P6都改造过,基本也能解决叠片问题。

从1956年到1999年,这个系列相机的机身并没有太多变化,只是取景系统经历了一些升级。

伴随数码相机的发展,以及商业上自动120相机的普及,这一支大单反在21世纪到来前,基本都退出了市场。当然,也有可能是这个系列相机生产太多,质量也还可以,光二手就足够用了吧。


不过,即使是日本的宾得67系列相机,在从1969年推出后的近30年漫长时光中,也没有对机身性能进行什么实质性的升级。


宾得公司自己对于他们的67系列相机也没有太多的吹嘘,甚至在旭光100周年纪念上也没怎么提到。

但是宾得67的确是很常见,且很具有话题性的相机,是一体化单反中唯一一台6X7相机,其他都是6X6相机。

PENTAX 67并不是日本最早的一体化120单反。尽管它很早就开发了,却被一种叫Rittreck 6X6的相机抢占先机,这种相机1971年后改名NORITA,是一种和P6操作完全不同的6X6一体化单反。




相比德国相机,NORITA相机的操作更有日本味儿,它的快门盘在机身的右边,并且配备了更像135的过片扳手。

NORITA相机才是真正意义上“被放大”的单反相机。

在一众一体化单反中,只有NORITA相机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将135单反放大的作品,而德系相机事实上是一种基于120的单反尝试,而且P6诞生的时候,135单反技术也还在发展,并不成熟。

NORITA相机甚至配备了TTL测光顶,看起来更像70年代的135单反了。这个品牌在美国由GRAFLEX代理,所以美版刻着GRAFLEX NORITA。由于这款相机诞生第二年宾得67就面世了,所以它实际销量不大,生产大约10年时间,共5000台左右。但是5000台就一个单个120相机来说也不算少了。



宾得公司是日系厂家中唯一坚持135单反和120单反双修的企业,长期保留两条单反线。日本厂家其实不乏双修经验,比如MAMIYA就造过135单反,尝不到甜头就不造了。奥林巴斯还造过双反,后来也专注135。至于富士,杂七杂八什么都来,但成体系的120单反和135单反时间上间隔了20多年。

宾得67是1969年推出的相机,它也是画幅最大的一体化120单反。为了保障机械的准确性,它突破性地采用全电控制,不装电池是用不了的,但是曝光时手动曝光没有A档。

宾得67设计的初衷是为专业摄影师提供一种相对高效的摄影工具。它的一切几乎都是为了棚拍设计的,尤其是预留的手柄位置,都提示它需要使用三脚架。但是后来的用户反而手持它拍摄。

手持一台6X7相机代表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但至少从第三视角看上去是很帅的。


宾得67的操作就受到德系单反影响了,把快门盘放在了左边,它的快门按钮在机顶而不是在机身前方。

宾得67同样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技术升级过,其中推出过测光顶,增加过反光板预升功能来减少震动。但是在电子化上,自动性上都没有变化,就120这种看起来笨笨的相机,当时厂家的理解就是没必要搞自动化这种快速的事情,120拍起来就是很慢的,就是很专业的,就是手动的。

在过去了整整30年后的1998年,宾得67才进行了实质上的自动化升级,加入自动曝光,推出宾得67II,其实1998年-2000年是人类历史上胶卷消费最高的3年,宝丽来公司这3年甚至把原料的矿都挖空了,宾得67II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发的。

但是很快数码相机就崛起了,数码相机的结构让大单反已然不可能,不过宾得竟然还能推出ZD相机进行挣扎,而胶卷67相机,失去了主要的商业用户后,也不得不停产了。

由于产业链的崩溃,目前的宾得理光造不出67II相机,而且67II相机过去的定位是职业摄影师,而宾得目前的逻辑是能让更多人玩上胶卷的相机。所以别说67II,LX了,现在的宾得可能连MZ-3,MX都造不出来。


推荐文章
摸摸艺术书  ·  约瑟夫·寇德卡摄影集《废墟》
1 周前
摸摸艺术书  ·  香奈儿的收藏与创作
6 天前
胶卷迷俱乐部  ·  短文 | 自动神机,尼康F100
6 天前
包头新闻网  ·  参与有好礼,等你来→
5 天前
柴犬花生酱  ·  甲辰月运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