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才能每天都欣赏到这种文章呢??
答案:
只需要点击图片上边的
《
华山穹剑
》即可。
昨日上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发布讣告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5月7日7时21分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98岁。
谁,才是中国的巨星?
其实,中国真正的巨星,让世界侧目、让美国不敢妄动的巨星,根本没有站在前台,而是,默默无闻的他们…
一、
吴文俊:数学大师中的“拓扑学”泰斗走了
吴文俊院士,37岁凭借在拓扑学上的杰出成就,与华罗庚、钱学森一起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8岁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上世纪70年代开始攀登数学机械化的高峰;世纪之交,捧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吴文俊曾与陈省身、程民德、胡国定等中国老一辈数学家共同提出“
中国数学要在21世纪率先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成为数学强国”的宏伟目标
。
然而我们对他却知之甚少。
吴文俊对数学的主要领域——拓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引进的示性类和示嵌类被称为“吴示性类”和“吴示嵌类”,他导出的示性类之间的关系式被称为“吴公式”。他的工作是1950年代前后拓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成为影响深远的经典性成果。
1970年代后期,他开创了崭新的数学机械化领域,提出了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吴方法”,被认为是自动推理领域的先驱性工作,这个完全由中国人开创的全新领域,吸引了各国数学家前来学习。
他是我国最具国际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的工作对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影响深远。
此后人
工智能、并联数控技术、模式识别等很多领域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背后都有数学机械化的广泛应用。
二、
中国“航天四老”均已逝
他,
密歇根大学博士
,在新中国一清二白时,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生活,回国,
开启两弹一星的征程!
1960年,苏联专家撤走了,西方放言,“中国导弹夭折了”,他,带着火箭的发动机研制组,来到了北京的南苑!
很破烂的一个修理厂,漏雨又透风,但,他和小组成员,就是用最简陋的板凳和工棚,硬是让我国仿制的第一枚液体近程导弹,发射成功!东风3号发射时,火箭屡次冒烟,经过分析以后,他决定打,力排众议,“
决策错了我负责
”,最终,迎来了中程导弹的成功!
他被周总理称为“放卫星的人”,因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由他负责领导设计和发射升空!
长征4号时,他已经70岁高龄,坚持力挺新型氢氧发动机,有领导问,发射成功有把握吗,他说,“
不成功我负全责,包括坐牢、砍头
”!
中国火箭,自此踏上新征程!
他,
任新民
,中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最后一位两弹一星元勋,被称为“
中国航天的总总师
”!
2017年2月12日,任新民,这位敢于担当的中国火箭巨星,在北京悄然陨落,至此,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是他,让中国人站起来,挺起胸!
随着中国航天又一颗巨星的陨落,至此,
“中国航天四老”即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任新民
,都走了。
三、23名"两弹一星"功臣中仅有5人健在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nWnY6qrBvszzQ62Oa9bKibplhEPntb5msia9Orc3NO9ia59xyHf8s7JUHmr15ITYuPKCI3eibZMKLbeZy1V2rwPe6g/0?wx_fmt=jpeg)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分别为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吴自良、陈芳允、杨嘉墀、彭桓武、钱学森、朱光亚、黄纬禄、屠守锷、王大珩、程开甲 、王希季、于敏、孙家栋、任新民、陈能宽、周光召。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nWnY6qrBvszzQ62Oa9bKibplhEPntb5msNMXibCeI2SzcnhUFKXlmAbgTFHb1NZibtsgUlf8aeMfqgNrm6FFNQtVQ/0?wx_fmt=jpeg)
目前23位“两弹一星”功臣已有18位辞世。健在的老前辈只有5人,分别是于敏、王希季、孙家栋、周光召、程开甲。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3996SKlQuqnLQmOWUff3v5oI9h17hYUyYsqRVXqicf52icCzWY0c2Wsf8mRzZaTBE9sC8UFiaksp4fvC6Iic0ibbqkA/640?wx_fmt=png)
有媒体曾说:有了这23位,中国将不再担忧被侵略,对他们,国人当感恩。
如今,长五已经飞天。
前人已经走远,后人还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