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厚朴中医
介绍厚朴中医课程、医疗服务、健康管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中医  ·  第23批援刚果(金)中国医疗队启程 ·  昨天  
北京厚朴中医  ·  厚朴电子日历 | 早 ·  2 天前  
北京厚朴中医  ·  筑基十一期招生开启——学习中医、厚朴筑基 ·  3 天前  
中国中医  ·  央视《新闻直播间》| ... ·  2 天前  
中国中医  ·  陕西新增7个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厚朴中医

厚朴人物 | 刘元——自由、美丽的灵魂

北京厚朴中医  · 公众号  · 中医  · 2024-08-19 10:29

正文



前言

刘元,厚朴临床班五期毕业生。筑基班文课主讲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经济专业,文学底蕴深厚,她讲的文课融入了中医知识,深受学员欢迎。让我们一起来听她的故事。



采访| 厚朴紫苏

整理、撰文| 厚朴紫苏

编辑 | 大树六堡

审核 厚朴学务



Q:

讲讲成长的故事,

对读书的爱好从何而来?


我在北京出生长大,家里是很普通的人家,城市贫民。我小时候住的那个地方叫西安门。在李连杰演的黄飞鸿电影《狮王争霸》里面就提到西安门。熊欣欣饰演鬼脚七,他说:我是西安门大街车夫头儿!我一听激动坏了。又听梁宽说吃十二海鲜饺子,北京哪有海鲜饺子啊,我小时候从没听说海鲜。

西安门就在府右街那儿,我住的那条胡同叫惜薪司,你听这名儿,就是给皇上家管柴火的部门儿,所以我们那个地方也叫皇城根儿。惜薪司马路对过儿就是著名的西什库教堂,经常就看见一个红脸红鼻子的神父出来了。所以夏天吃完晚饭,我们可以遛达到北海,也可以遛达到天安门,或者逛西单、西四。我们家的那个后墙,跟国务院的后墙是一堵墙,墙那边就是国务院。现在整个儿惜薪司那片儿都不存在了,都变成国务院了。


我四、五年级之前最喜欢干的事儿是跳皮筋儿,也包括跳绳儿。我自认为我跳绳儿还是相当行的,可以一直连续跳双摇编花儿。编花儿就是双手交叉跳过绳子。双摇是跳起一下绳子绕两周,带编花儿就是一下儿是正常绕,一下儿是交叉的。我跳得最好的是皮筋儿。任何最高难度的花样儿我都精通,那是绝对的大拿,北方话就手拿把掐。分拨儿的时候两边儿人都抢着要我,或者我和其他的好手儿当成种子,安置在两拨儿里。跳皮筋儿一般是两个人在两头抻着皮筋儿。那时候我们有一种跳法,两个人把皮筋儿举过头还多一个胳膊,得把腿抬到最高还得蹦着才能勉强勾到皮筋儿。我个子并不高,但是我那个劲头儿足得啊,都能飞起来咬人。我听我妈说,怎么我睡着了腿还一动一动的,一琢磨,敢情是做梦跳皮筋儿呢!

三、四年级,自从我有了竖笛、口琴、小钢琴、电子琴后,就迷上音乐了。当然后来也有了音乐的书籍,大大小小的歌本啊、乐谱啊、音乐故事、音乐辞典什么的。无论是唱歌、跳舞、乐器,我都爱。上初中的时候,第一节音乐课,我感觉我遇到了一个特葛的音乐老师,就像是文革时受到迫害的小知识分子,心怀理想,满腔热忱,但是狰狞的脸上又写满了愤懑,穿一件蓝布褂子,又旧又破,戴一副旧文人的黑框眼镜,说话一板一眼,较真儿,自信。于是我觉得,他肯定是有水平的。他一上来就问,喜欢音乐也有不同的程度,咱们班有没有特别特别热爱音乐,就是那种没有音乐我就不能活的同学,请举手!我就举手了。然后环顾一周,就我一个人。他说:噢你,你这么热爱音乐,那你就是课代表。于是我当了音乐课代表了。哈哈。


我从小到大没上过兴趣班、培训班、学习班。厚朴是唯一一个。我小时候那会儿这种班还很少,我都没听说过。一直到高三,我才清晰的意识到,我真的喜欢音乐。后来上大学、出社会,走进了更大的世界,接触了更多的音乐类型,比如京剧、昆曲、评剧、广东粤剧,曲艺啊,比如单弦岔曲儿啊、大鼓啊、南音啊,各个流派的吟诵啊,我都喜欢。其实我就是对声音感兴趣,对声音敏感。带声音的我就喜欢,不带声音的,就差点儿。其实我爸妈都特别爱好音乐,年纪越大越喜欢。我爸喜欢古典音乐,我是跟着他听歌剧长大的;我妈什么音乐都喜欢,我喜欢京剧,喜欢时代曲,喜欢宫廷舞曲,多少受了她的一点儿影响。


人是靠希望活着的,是靠兴趣活着的,是靠回忆活着的。我以前在公司有个小组长,也是我们学校的,比我小五岁。她说:如果一个人什么爱好都没有,那你跟他交往就要悠着点儿了。我后来才知道,这是学的张岱。张岱在《陶庵梦忆》里说的: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这话说得挺对。没有任何爱好的人,要么就是一心往钱眼儿、仕途里钻,要么就是活得没神了、木头人。我爸妈虽然也爱,但是我不跟他们住一起,交流很少,而且我爸一向认为只有读书高,我妈认为啥挣钱学啥。所以我就跟我爷爷说了。哈哈。我记得特清楚,有一天吃完晚饭,我们爷俩去遛弯儿,到西四一家冷饮店去吃冰霜。说到这里,我意识到,我的身体就是这么完蛋的。那时候这种店刚刚出现。过去都是很讲究的,冰霜是淡淡的草莓味儿,里面有少许牛奶,绵密细腻,一球一球的,㧟出来放在瓷碟子里,用小勺一点儿一点儿细品,我觉得比冰激凌好吃。我就跟他说:高考报名我想学音乐,我以后想唱歌。他说:那不行,唱歌首先得长得漂亮,你行吗?于是,我后面的人生就成了一个被考学耽误的音乐爱好者。哈哈哈哈。

我上大学就读的是国际经济学专业。那之前我一直住奶奶家,家里的书是我两个叔叔的,一个偏文史哲,一个偏文艺虚构。因为他们经历过现在网上叫文化大改变,整个社会没有文化,没有书念,没有学上,甚至他们都无事可做,人就是没有什么就想要什么,所以他们对书有一种溶入在血液里的执着。他们俩所有的钱都用来买书了。尤其是赶上80年代文艺大复兴的时候。我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我每天睡觉的地方就在书柜前面,我躺下就只能看见里面的书,准确的说是书脊。所以我最熟悉的其实是书名、作者、出版社。有好多作家学者,虽然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但在我这儿,都先混了个脸儿熟。哈哈哈哈。


书非借不能读也。我小时候有大把同学,家里没有书,所以每天很积极的去图书馆借书,或者想方设法从各种渠道搞书来看。当然咱不管是什么书了,看小说也好,看闲书也好,总之越没有越起劲。可是问题是,他们想找的书,我们家都有。有个同学说,羡慕我两点,一个是什么书都有,一个是太自由没人管,想干嘛干嘛。什么金庸古龙,我们家都是全套儿的。其他人文类的书,文艺类的书,都很全。所以我看书就没有那么那么多。

我小的时候,每天跟我叔叔在一起,他是社科院的研究员,不用上班。所以他每天教我背古诗、背古文,一天必须一篇。我记得有一天,那一篇怎么也背不下来,他就说,吃完饭咱上北海遛弯儿吧。然后这一路上就一句一句的跟着念,回来就会了。后来长大了工作了,遇到了挫折,又去看古人的著述,真的获得了力量,慢慢走出人生的低谷。


我个人觉得读书本身和是否有助于你的工作没有太多必然的关系,或者说,起码也得看什么工作。如果是学术研究类的工作,那有可能有一点儿帮助。绝大多数的工作,能否成功,或者能否做得好,我认为读书本身起不到什么作用,是否有“副作用”,那就不好说了。当然那些能直接帮助到工作的书并不是我们这里说的读书。我们这里说的读书是让你本身变得更美好的那种。


Q:

讲讲和中医的缘分吧,

为什么到厚朴来学习?


那当然是因为身体不好啊,然后看了好多医院,都白扯。后来我在电视上看过一眼徐老师,是在旅游卫视,他和梁冬对话,但是当时我并不知道他是谁。后来有个朋友跟厚朴有联系,就推荐我去看病。我是抱着既渴望治病又对陌生事物有尝试的心理来的。结果第一次看诊就被徐老师的精气神所折服了。先是嚎啕大哭,然后回去排了五天的气,又开始做梦什么的,这个就说来话长了。


后来就找了好多网上的资料来看。从此就入坑厚朴,对中医产生了巨大的好奇,感觉这里面有无穷无尽的乐趣,大到阴阳五行啊,小到一个方子一味药,高深一点儿的,比如天文历法;日常一点儿的,一粥一饭,生活起居,包括男女,每一点都精彩,都能演绎出一堆东西。纵横捭阖,包罗万象,这多有意思。主要是老师讲得好,引领得好,他讲的跟别人讲的不一样。胡因梦第一次跟老师见面,那时候老师还寂寂无名,胡因梦说老师表达能力太强,以后可以靠说话挣到钱。不愧是胡老师。


Q:

毕业后为什么没有选择临床,那厚朴学习对你的意义是什么呢?


我当然想要临床呀,大家都是奔这个去的。但是我们刚毕业不到俩礼拜就口罩了。学堂要开设一个筑基班,是线上的,想让我来讲文课,我就答应了。你说我还咋考证、咋临床啊。


我本来就十二属相占仨——申子戌!哪儿虚?气虚!我气特别弱,就是精力跟不上。别说考证临床了,就单拿出讲课这一样儿,就足够消耗我的了。

也许厚朴的学习是个各从其欲的模式吧,你学到的是你想学到的。有的人是志存高远、向大医精诚努力;有的人就是喜欢动手,钻研艾灸、刮痧,或者成为手法医师,还有人学会回家给宝宝保健,从家庭医生做起,这也很好。有的人来了,被徐老师的精神气质所感染,改变了三观,恢复了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更厉害的是重建了一个人本该有的人格,变得不卑不亢、坦然平和;也有破碎的心来找组织的,求温暖,求慰安;也有来放飞的,求关注的;还有的人来学习是为了挂徐老师的号儿……

咱们筑基班有个老师说得挺好,来厚朴学习就是为活个明白。我认为我来学习就是站在道家的角度,看宇宙是怎么运转的,然后你的小宇宙是怎么运转的。


Q:

很多人看到筑基班设置文课都不能理解,你是怎么理解徐老师设置文课的用意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