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
数据时代
的来临,倾轧式的发展逐渐成为市场化的必然选择。马太效应逐渐显现,强者愈强,弱者彻底出局。谁是最强的角色,毫无疑问是Gov。普通人毫无机会吗?也不尽然,当然普通人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冷冰冰的法律规制。
数据时代,信息保护刻不容缓!
一、Gov通过制定规则,成为数据最大的拥有者
(略)
二、社会信息收集的渠道和方法
1、通过爬虫技术采集目标网站信息
有很多网站是依据有关要求,对很多数据必须公开的。比如:工商注册、组织机构代码、裁判文书、司法信息公开、公开招投标、地理信息(含经纬度)……
不过,采用爬虫技术进行爬取的时候,也会面临来自服务提供方的技术限制。总体而言,这是比较安全的。
2、紧盯各类云盘
云盘是个好东西,既能防自己的硬盘损坏,又能跨越空间阻隔。但在各大云盘用户里,
总有“傻鱼”不设防的分享信息。从某度用户分享的数据来看,“傻鱼”数量犹如过江之鲫。
小编就在某度用户分享给同事文件时,搜索到比较敏感的信息。
3、部署信息采集点程序
既可以采取物理部署,也可以采取虚拟点部署。采集的信息类型就不可胜数了,包括位置、用户基本信息、行为信息等。长期积累下来,就会成为“永不消逝的电波”。
“伪基站”也是此类应用的典型。
4、设置高仿网站,并提供部分真实信息
高仿一些服务型网站,不定期更新地址。吸引不明真相的群众访问、注册、发表信息、举报投诉……
此处还包括,推出同名移动app。
5、充分利用热点事件
如:2000万、5亿开房信息泄露后,查询网站应时而生。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和姓名,就可以“查询”自己的信息是否泄露。当系统反馈“未查到您的开房信息”时,估计你还傻不拉几的感到庆庆幸呢!
6、交换和购买信息
这种方式目前有所收敛,网络巡查力度空前,司法打击的案例也有很多了。
还有一种情况不得不说,
不少“从业者”越来越不地道,自动生成公民个人信息,赤裸裸的进行“诈骗”交换,此种行径,为人所不齿。
7、雇佣“俄罗斯”黑客攻击站点获取数据
说实话,有些站点的管理员密码、数据库管理员密码设置的,根本就是形式主义嘛。国外有这种服务,雇佣特殊从业人员,提供目标站点,成功率挺高的。不过,很多国内站点也都被他们光顾过。人们通常把这种方法称为“拖库”。
8、撞库
撞库这种做法,很多人都介绍过了。效果还是不错的,毕竟人们越活越懒、越活越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