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星球研究所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的自然风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星球研究所

这该死的轮回

星球研究所  · 公众号  · 地理  · 2017-05-10 20:0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的自然风光


太阳系编年史

文 | 星球研究所



银河系 旋臂上一个不起眼的位置

前代恒星已经死去

只留下一团气体和尘埃

没有公转、没有自转

没有源源不断的核聚变

一切都乱糟糟的

这团气 体和尘埃名为

太阳星云

将是太阳的孕育之地

(本文理论主要为星云假说,其它太阳系起源假说不做讨论;下图为一处类似太阳星云的星际物质, 由气体和尘埃构成的圆柱体中 正孕育着新的恒星,因此得 “创生 之柱”;哈勃望远镜拍摄,图片源自@NASA)


突然

附近一颗恒星点燃了死亡的烟火

超新星爆发

炙热的气体从恒星四周喷薄而出

以每小时超过15万公里的速度射向太空

(WR124恒星的爆发,哈勃望远镜 拍摄,图片源自@NASA)


超新星巨大的冲击波

引发了太阳星云的收缩

气体、尘埃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收缩开始无可避免地加速

星云的中心最终凝聚成了一个致密的天体

原恒星 (太阳雏形)

混乱的星云也 一下子变得秩序井然

围绕着原恒星形成一个圆盘

太阳系诞生了

时间正值


太阳纪元1年


(此处的年仍为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单位;下图为现在已知的一个原恒星, 金牛T星,由 智利 阿塔卡马阵列观测到 ,图片源自@NASA)


圆盘中的尘埃颗粒也在逐渐聚集

形成许多 直径 1到10 公里 的块状物

(行星形成过程示意图 ,图片源自@佐治亚大学)


它们之间互相碰撞

又形成更大尺寸的 微行星

在数万年中

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行星形成过程示意图 ,图片源自@NASA)

太阳纪元1000万年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四颗 类木行星 行星)的胚胎形成了

它们的轨道距离太阳较远、更加寒冷

水和甲烷等不易挥发, 而以固态存在

类木行星得以捕捉到更多质量

其中最能“闹腾”的 木星

胚胎状态的 质量就达到了10个地球

1000年后 又迅速“增肥”到了150个地球质

大质量意味着更大的引力

马太效应之下连氢和氦这些最轻的元素

也被它牢牢抓住

最终木星就像吹气球一样

将体积膨胀到相当于地球的1300多倍


相比之下

天王星、海王星就惨了

仅仅因为晚生了几百万年

“原料”中的大部分就被木星抢掠殆尽

它们的胚胎只能长到1倍地球质量

直到现在也比木星、土星小许多

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看来太阳系也一样

(下图为现在的类木行星;从上至下依次为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图片 源自@Lunar and Planetary Institute)


与此同时

原恒星内部的巨大压力

开始引发热核聚变


太阳纪元5000万年

原恒星的核聚变

进入绵延不绝的稳定状态

我们将这个阶段称为

主序星

(直到今天太阳依然是正值壮年的主序星;下图为2010年太阳动力学天文台拍摄到的太阳照片, 图片 源自@NASA)


与类木行星相比

类地行星 (内行星)间的 竞争更加激烈

当时太阳系内的 行星胚胎多达 50到100个

大小从今天的月球到火星不等

然而太阳系显然没有为它们留够生存空间

碰撞、吞并、挤压势所难免


最著名的碰撞就发生在地球身上


太阳纪元6700万年

一颗与火星差不多大小的行

正面撞击原始地球

(撞击想像图, 图片 源自@NASA)


撞击相当惨烈

两个行星瞬间粉碎

经过很长时间才又重新聚合

形成了今天的地球和月球

这也正是今天地球、月球上的岩石成分非常接近的原因

(今天的地月实际比例与距离关系图;本图细长,不用奇怪;图中每个像素约等于500公里, 图片 源自@Melikamp)



太阳纪元1亿年

惨烈的竞争终于进入尾声

四个类地行 星的胚胎 全部发育完成

它们距离太阳更近

水和甲烷被太阳的热量挥发、难以聚集

只有那些高熔点的物质

如铁、镍、铝等构成了它们最初的“原料”

然而这些物质只占太阳星云质量的0.6%

所以它们都很难长得太大

(本图为现在的类地行星;从上至下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图片 源自@Lunar and Planetary Institute)


下面这张图可以更清楚地

揭示了类地行星、类木行星之间的大小关系

(下方最小的四个为类地行星,包括地球, 图片 源自@Lsmpascal)


在激烈竞争中被“淘汰”的碎片

则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形成了一个

小行星带

拥有各种天体多达50万颗

如果它们聚合起来

可以形成一个相当于2-3倍地球质量的天体

(小行星带位置示意图,其密度其实远没有图中所示那么高; 图片 源自@Patrick Rowe)


至此

太阳系的行星家族已经基本形成

不过 这些家族成员的相处仍然不太融洽

一直在为位次排列吵吵闹闹

直至“大打出手”


太阳纪元5亿年

木星和土星合作

两颗行星的巨大引力将原本离太阳更近的海王星

流放到了天王星轨道之外

正式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太阳系位次格局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 图片 源自@NASA)


外行星之间的“打闹”

对包括地球在内的内行星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尤其是行星位置移动带来的引力干扰

将大量的小行星送到内太阳系

触发了一场持续数亿年的

小行星大轰炸

今天月球上密密麻麻的陨坑就是明证

(月球背面照,由阿波罗16号拍摄, 图片 源自@NASA)


小行星的大轰炸中

地球也未能幸免

但也许是机缘巧合

此时的地球上居然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物质形式

生命

(有理论认为地球生命源自外太空)

它彻底改变了原始地球的粗陋样貌

而显得生机勃勃

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伟大时刻


太阳纪元6亿年


(2014年的地球靓照, 图片 源自@NASA)


生命诞生40亿年后


太阳纪元46亿年

也就是地球人类纪元的今天

太阳依然处于稳定、旺盛的主序星阶段

各大行星按部就班、秩序井然

除了被人类占领的地球

一切看起来都还不错

(下图为太阳系星体拼合照片,每个星球都由飞行器真实拍摄,包括旅行者号在内, 图片 源自@NASA)


不过变化也在缓慢进行

随着太阳年龄的增大

它的燃烧将持续加快

大约每过11亿年就会提亮10%


太阳纪元60亿年

地球上的大洋大海

会被灼热的太阳烤到完全干涸

生命从此绝迹

不过此消彼长

火星 的表面温度也会逐渐升高

冻结在土壤下的水和二氧化碳被释放出来

暖化这颗行星

直到成为生命的乐土

(哈勃望远镜拍摄于2003年的火星, 图片 源自@NASA)

更大尺度的事件也在悄然发生


太阳纪元70亿年

本星系群 中两个最大的成员

银河系 仙女座星系 之间开始 碰撞

整个过程将持续40亿年

最终合并为一个椭圆星系

银河系 仙女座星系碰撞想像图, 图片源自@NASA)


太阳纪元84亿年

如果太阳系没有被这次星系合并摧毁

我们将在太阳系的行星上 看到

你从未见过的震撼星空

银河系 仙女座星系合并中的星空想像图, 片源自@NASA/Yvette Smith)


太阳纪元96亿年

一直试图摆脱地球控制的月球

现在距离地球更远了

甚至可能一去不复返

而水星更是可能被老冤家金星的引力彻底赶出太阳系

(信使号探测器于2013年拍摄的水星, 片源自@NASA/Yvette Smith)


太阳纪元100亿年

太阳核心里的氢都已经聚变成氦

巨大的引力导致它先是急剧塌陷

然后又迅速反弹扩张

亮度将提升到现在的2700倍

半径将扩大到现在的250倍

包括地球在内的内行星都将被它吞没

太阳的主序星阶段结束

红巨星 阶段开始

与惨烈的超新星爆发相比

成为红巨星已经是太阳系的福音了

至少木星等外行星还可以继续存在一段时间

(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的红巨星爆发, 片源自@NASA)


太阳纪元120亿年

经过红巨星的充分燃烧之后

太阳的一部分已经变成了星云

里面十分 稀薄地 分布着气体和尘埃

核心则成为一颗

白矮星

一个非常致密的天体

质量 相当于最初的54%

体积却只有地球大小

光度可以达到现在的100倍

(著名的天狼星联星,是地球夜空中最亮的恒星,其中 位于照片左下方 一颗即为白矮星,哈勃望远镜拍摄, 片源自@NASA)


太阳纪元150亿年

逐渐冷却的 白矮星 越来越黯淡

直至完全停止闪耀

变成了一颗 黑矮星

它原来施加于行星、彗星和小行星之上的 引力

大部分都将消失

所有的太阳系天体一片黑暗

只剩下冰冷的外壳


太阳就此终结

行星就此终结

太阳系的一切就此终结

(黑矮星想像图, 片源自@NASA)


不过太阳系残留的那一团气体和尘埃

已经在孕育新的“太阳”

这该死的轮回

怎么又来了

(注意图片中星云的形状,该星云绰号“上帝的中指”,哈勃望远镜拍摄, 片源自@NASA)


P.S.星球研究所正在招募文字编辑、图片编辑等, 详情请点击此处 ;同时我们也在招募签约摄影师,欢迎通过点击公众号菜单中的“秘密组织-签约摄影师”了解


... END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星球研究所”

我所聚集了一群国家地理控

专注于探索极致的自然风光


点击探索全球极致风光

地表简史 | 永别了人类 | 美国大好河山 | 地球霸主 | 异类夏威夷

危机天空之镜 | 徒步美国 | 优胜美地 | 东非残暴欢场 | 加拉帕戈斯

加州风景与梦想 | 日本山与海 | 贝加尔湖无法忘却 | 绝望撒哈拉


点击探索中国极致风光

呼伦贝尔 | 秦岭淮河 | 终极K2 | 神性梅里 | 新月内蒙古

纯净纳木错 | 生死珠峰 | 甘肃从哪里来 | 独一无二的林芝

江西 沧海桑田 | 江南时代 | 贡嘎PK峨眉 | 烽火太行 | 山野福建


by 星球研究所 原创编辑,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星球研究所”


星球研究所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的自然风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伊嘉儿数学  ·  大脑练兵场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