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王左中右
一个脱离了高级趣味的直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玑-无极领域  ·  一个技术创业方向。微博、X、INS、Face ... ·  昨天  
视觉志  ·  七言 | 骄傲使人进步,谦虚使人猥琐。 ·  昨天  
梅特涅的信徒  ·  困龙翻身与刘秀脱困 ·  2 天前  
beebee星球  ·  九个人瑞用文学的方式聚众辱骂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王左中右

戴墨镜的真的惹不起

王左中右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8-01-26 22:55

正文



这是4000多年前的一天


一望无际的开阔旷野,太阳照常升起,大雾尚未消散,两军士兵手持石斧一字排开。


两个最大的部落——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互相对峙,空气中弥漫着焦躁与不安。


一场奠定华夏文明的战争一触即发。


一声号令,鼓声大作,士兵们开始冲锋,双方迅速厮杀在一起,一时间飞沙走石、天昏地暗。


最终,黄帝击败炎帝,一统中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统一。黄帝与炎帝部落合二为一,炎黄子孙由此诞生。



黄帝部落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他们有一项特殊的技能。


《史记•五帝记》记载, “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


黄帝一族脚踩恨天高、手持小皮鞭成功驯服了一帮猛兽,让它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


这些野兽包括黑熊、貔貅和老虎,黑熊和老虎我们很熟,这个貔貅(念“皮休”)看上去有点陌生,其实是熟悉的陌生人:


大熊猫


是的,你没看错,圆滚滚胖乎乎的胖大。



你此时吹出一个鼻涕泡表示怀疑:大熊猫那么蠢萌,打盹我信,打仗我不信。


我觉得你这个就有点狗眼看人猫了。


永远记住一句话,戴墨镜的都不太好惹。 不能因为人家名字里带个猫字就把它当猫看。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远古时期,大熊猫还是吃肉的,它们的尖牙和爪子非常发达。


大熊猫的咬合力在食肉目动物里仅次狮子,高于美洲豹;


最高奔跑速度比博尔特快一个刘翔;


能爬上二十米以上的树;


能把三四头狼当坐垫玩……


熊猫,是不折不扣的猫中的战斗猫。



这时,另一个人又不屑地吹起了一个更大的鼻涕泡:道理都懂,但貔貅我买过,不长熊猫这样。


我证明这个人没有吹牛逼。貔貅在民间传说中是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可以辟邪招财,所以很多人都买过貔貅的饰品。


一般而言,我们现在见到的貔貅长这样,你应该很眼熟:



是不是不太像熊猫?别着急,心急吃不了兜着走。


以下是熊猫的幼崽:


此刻是否看到我笑而不语的得意眉宇?


其实,貔貅是熊猫这件事,还有文字为证。


徐珂《清稗类钞•动物•貔貅》: 貔貅,形似虎,或曰似熊。


《陇蜀馀闻》: 貔貅产峨嵋,自木皮殿以上,林木间有之。形类犬,庞赘迟钝。见人不惊,群犬常侮之。


这里提到貔貅产自四川峨眉,反应迟钝,生活在林间,像熊一样,除了熊猫还有谁?


现在的貔貅造型之所以看起来和我们印象中的熊猫不一样,是因为它是根据古代的文字和图片记载一步步演变到今天并进行了艺术加工,就像凤凰的原型是长雉鸡一样。



因为大熊猫打仗很厉害,后来貔貅就一直作为英勇的象征,用来比喻勇猛的战士。


就像民谣有三宝“姑娘,远方,好烦恼”,摇滚少不了脏话、嘶吼和怒嚎, 唐诗宋词也离不开大熊猫,很多知名大诗人都喜欢拿它来打比方:


韩愈: 北军百万虎与貔,天子自将非他师。

刘禹锡: 暂辞鸳鹭出蓬瀛,忽拥貔貅镇粤城。

杜牧: 环玉帐,鹦鹉破蛮笺。

苏轼: 令严钟鼓三更月,野宿貔貅万灶烟

陆游: 十万貔貅出羽林,横空杀气结层阴。


在诗人的笔下,熊猫就是无人能敌的战神,好莱坞《功夫熊猫》的原型估计就是参考唐诗宋词的。


所以,你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知: 在远古时候,大熊猫乃猛兽一只,曾帮助黄帝统一中原,不经意间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当然,大熊猫在中国的历史雪地中不止留下了这么一个爪印。


随着环境的改变,熊猫逐渐从最初的肉食动物进化成为吃竹子的素食主义者。(顺便说一下,熊猫吃竹子的视频我能盯着看一整天,谁劝都不好使。)


它的公众形象也随着改变。


因为大熊猫只吃竹子不伤害其他动物,西晋时人们就把熊猫作为一种 象征和平友好的“义兽 ”,对它有了另一个称呼: “驺虞”


西晋打仗有个很奇怪的现象:


每当两军对垒,杀得烟尘滚滚、不可开交的时候,只要一方举起画着熊猫的“驺虞旗”,两军就立即放下手中武器,从你砍我我削你变成你拍一我拍一,从瞅啥瞅瞅你咋地变成犹抱琵琶半遮面回眸一笑百媚生,双方化干戈为睡袍,一起醉酒到破晓。


因为当时战场有规定,凡使用“驺虞”旗,表示要求和平,立刻停止冲突。


从此,熊猫就抢了鸽子的饭碗,成了和平的象征。



到了唐朝,熊猫进一步升级成首席外交官。


日本《皇家年鉴》记载,公元658年,大唐女皇范冰……武则天,将两只大熊猫送给日本天武天皇,以示两国友好。你看, 虽然都是球,但是大熊猫跟国足相比,早就冲出亚洲征服世界了。


所以,今天中国的“熊猫外交”不是因为咱们领导人心血来潮觉得萌,就给外国朋友送一个耍一哈,而是一个拂袖作揖的传统礼仪之举。



明朝之后,熊猫越来越稀少。 每次一出现,都被视作祥瑞,于是熊猫又迎来了新的历史使命——皇帝鼓励师。


永乐二年,周王朱橚进京朝见明成祖朱棣,进献了一只大熊猫。


有瑞兽出焉,白质黑文……其性不食生物,不践生草。望之虽若悍猛,迫之则甚驯扰。


看到罕见的大熊猫,朱棣小鹿乱跳,有点小兴奋又带点小害怕地问群臣:“朕日夜处理政事,生恐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现在这个宝贝真的是老天给 朕的礼物吗? ”( 朕方夙夜斯惧,何可谓驺虞是天降祥于朕?


大臣回答:“是的,看到圣上这样用心操劳,老天爷都感动得哭了。”( 圣志如此,所以上格天心。


朱棣泪流满面:“那我要更努力了呢,嘤嘤嘤。”( 驺虞若果为祥,在朕更当加慎


于是, 朱棣更加 励精图治,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成功 开创 乐盛世。



就在周王 进献 “驺虞”的 十年后,民间传来好消息,又发现一头 “驺虞”。


朱棣觉得这是老天爷又一次在奖赏自己,于是深受鼓舞,整个人像打了熊猫血,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


朱棣大手一挥:搬,把首都从南京搬到老子以前的封地——北京!


所以,今天你们见到的北京故宫,就是朱棣见到大熊猫兴奋之后,下令建造的。



现在你知道了,熊猫不只是一只萌萌哒的胖大,不只是因为会打滚打盹,不只是因为数量少,就成为国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