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专注大趋势,不负好时代。
上周A股经历了黑色的一周,上证指数和中证500指数都下跌了5.06%,沪深300指数大跌7.65%,创业板指数重挫11.30%。高位抱团的白马股跌得更惨,不少股价直接打了八折和七折,以及骨折。
记得春节前,股市还是红红火火恍恍惚惚,让人心潮澎湃,没想到春节后,立马风云突变。有人评论说,这属于“欢欢喜喜过大年,凄凄惨惨散元宵”,横批:躲过了初一没躲过十五。
关于后市,指数大跌之后,风险得到了一定程度释放,接下来有可能震荡企稳。但是不是马上能涨,还有待观察。
按照我自己的经验,一般有个反复的过程。如果后市反弹,可以不急着加仓。
市场总体趋势评分:6.5分;阶段最强指数:暂无。
中信策略认为,本轮巨震后市场将回归平衡,进入一个相对平静期,建议在配置上转战新的主线,月度适当增配低估值高性价比防御板块并延续对顺周期板块配置,季度重点布局高性价比的科技和军工并增配前期疫情受损板块。
不少机构都比较看好顺周期和前期疫情受损板块,主要是对未来有经济复苏和通货膨胀的预期。也供大家参考。
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出炉,并公布了主要持仓,比亚迪成为巴菲特第八大重仓股。
2008
年的时候,巴菲特以每股8港币的价格买入比亚迪,现在已经涨到200港币,持仓市值也由2.3亿美元增加到了59亿美元,12年间,一共翻了25倍。
真佩服他的持股定力。巴菲特买入比亚迪以后,一年收益就翻了10倍,但是并没有马上卖出,后来承受了股价最多跌去85%的巨大回撤,承受了时间最多长达十年的起起伏伏,最终取得巨大收益。
我们很多人做交易,可能还是缺少长远的战略定力,过于关注股价波动,热衷于赚战术差价。
然后,既搞得辛苦,又不咋赚钱。
在2021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里面,有两段话给我启发很大,摘录分享给大家:
1.
拥有一家优秀企业的非控股股份,其实经济上更为划算,精神上更让人轻松,比亲自管理一家表现挣扎的100%控股企业不知道要好出多少。
查理和我的工作非常简单,就是将资本投入到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向,一切都只看这些公司的长期竞争优势所在,都只看管理层的能力和品质怎样,都只看价格是否合适。
有人可能觉得,这样的策略不需要我们付出多大努力,甚至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但这正好说明策略的高明。你在进行比赛时,可以靠着动作的“难度系数”加分,但是在商业世界里,是没有这一说的。
2.
股票所有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场“正和”游戏。事实上,一只耐心而头脑冷静的猴子,通过向一块列出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板上扔50个飞镖来构建一个投资组合,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将能够享受到股息和资本利得。前提是它永远不会受到诱惑,改变自己最初的“选择”。
林奇和我,最近刚好也在讨论类似的观点。林奇说,
其实最优秀的好公司和好基金经理都在那里,不需要过多研究和寻找的,如果各挑选几家、几位做成一个组合,长期持有,相信他们最后一定能给我们不错的回报。
这是非常简单并且期望收益很好的操作,但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好呢?原因在于,你总是想到这段时间我是不是跑赢指数了,那段时间是不是又跑赢隔壁邻居了,再过段时间又想着,我是不是再多搞点什么高难度的动作,把收益再做高多少。你想法一多,账户的钱反而变少。
所以我们自己做基金,一定要引以为戒。要有强大的内心,要坚持做对的事,不要管人家怎么说。你做投资长期稳定赚钱,把财富雪球越滚越大就行,为什么要时时刻刻与这个比那个比呢?
哪怕有些投资人不理解,在我们的“逆风期”把资金赎回了,也没关系。我们就做好自己的钱,铁杆朋友的钱,不要怕管理规模缩水。哪怕管理规模从几十亿掉到几亿,甚至只剩下我们自己的钱,也已经饿不死了。但一定要对管理的钱完全负好责任,等真把长期业绩曲线做好了,相信管理规模再起来,也是特别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