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证券
腾讯新闻旗下腾讯证券官方账号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证券

全球大宗商品涨涨涨,资深大佬预判铜铝、油价、钢价、粮价后续走势

腾讯证券  · 公众号  ·  · 2021-04-22 17:52

正文


李刚认为,原油是后周期,短期震荡、中期还有上涨压力。有色金属类跟经济是同步周期,随着经济恢复和产业结构变化,仍然面临一定上涨压力。食品类,波动相对较小,跟原油周期基本类似,目前压力不大,但要关注下半年,如果原油价格出现一些超预期的变化,会不会带来一些潜在的影响。黑色金属,主要取决于国内的情况。随着国内的开工,国内经济环比的需求不再扩张,黑色金属类的价格有可能是见顶回落,出现一个震荡的走势。


李刚:今年商品可能优于权益,权益可能优于债券


鹏扬基金李刚近日在参加腾讯财经《云端策略会》栏目中,分享了他对A股市场、宏观经济、资产配置等方面的最新观点,李刚是鹏扬基金董事合伙人、副总经理,有16年的银行工作经验,后来加入公募基金行业。目前管理着200多亿规模的债券和混合类基金。


在他看来,今年市场和去年逻辑是不太一样,去年是经济往下、资金往上。今年相反,经济往上、资金往下。这是当前市场面临的宏观环境和趋势。


第二,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经济往上,企业的盈利可能还维持在高位。但资金往下是因为虽然政策基调叫做不急转弯,但实际上社融增速缓慢下降,年初的时候在13%左右,到年底可能回落到11%左右,所以今年估值很难扩张,甚至可能面临整体性和阶段性收缩。


第三,从资产配置角度讲,商品可能是优于权益,权益可能又优于债券。短期看,很多商品已经出现了很大幅度上涨,但后面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抑制,关键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目前商品的上涨已经反映了经济复苏的预期;第二点,去年的逻辑是中国领先于美国,因为中国的疫情控制,中国的工业生产,中国的经济恢复,中国的市场都领先于美国,所以中国的供给为全球产生了一个刺激的需求。


李刚:原油、有色仍存上涨压力,黑色金属可能见顶回落


也就是说美国放了很多货币,中国生产了很多产品,所以出口大幅度上升。今年随着疫苗的推进和普及程度提升,未来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可能向上共振,所以从商品的角度讲,未来可能面临一定上涨压力,但是并不意味着上涨过程结束。


李刚:今年选择估值相对处在低位的行业布局


问答实录:


1、原油、有色仍存上涨压力,黑色金属可能见顶回落


腾讯财经: 您认为本轮大宗商品涨价潮能否持续?哪些品种可能继续上涨?哪些品种可能涨不动了?


李刚: 商品,因为需求是弹性的,因为需求可能很快就起来了,但是供给是刚性,比如建一个厂子可能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在需求是弹性,供给是刚性的情况下,在经济复苏周期它就容易出现上涨。


这里面我们要把握商品有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商品分几类。比如我们说原油类的,基本金属类的,基本金属类和工业相关的,比如说铜,原油类的,能源类的,比如说石油,基本金属类的。还有一类是我们粮食类、食品类的。第四类跟我们国内相关的,比如钢、螺纹这些。从这四类的角度分别来看。


第一类,从原油来看,去年油价是3、4月份最低,受疫情因素的影响,大家不出行了。比如去年最低的时候4月份美国的出行只有平时大概30%,70%的美国人不出行了,现在恢复到了80-90%,未来随着疫苗的推进,大家的出行还会继续扩大,所以从原油的角度来讲未来的需求会继续增加。


同时,原油有第二个属性就是滞后。我们可以看得非常明显,上一轮全球经济周期的高点是在2018年初、2017年底,但是原油的价格高点是在2018年半年左右,所以,原油的第二个特点是比较滞后的,也就是说经济达到高点之后原油才达到高点。现在经济还没有达到高点,那原油可能要滞后。


所以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未来原油中期还是会面临比较大的上涨的压力。但是由于国外疫情有些反复,所以,上涨的压力有些趋缓。


对原油的判断我们是两点,短期是振荡,上涨压力是趋缓,但是中期由于它的滞后性,再加上随着疫情的恢复,大家的出行增加,它上涨的压力还是存在的。


第二类商品,我们从有色或者是工业金属的角度来看。我们知道无论是中国、欧洲还是美国都在搞新能源的产业,包括我们中国也在做碳达峰和碳中和。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产业结构的变化,还是新能源行业的变化,都对这些有色类金属产生一定的比较大持续的需求。所以对这类金属的价格它还会维持一个上涨的态势,从有色金属的情况来看,历史上它跟经济周期是近似同步的。比如说当经济达到高点的时候,它的价格也会达到高点。


站在目前的角度讲,美国和中国都在复苏中,所以我们说也是没有达到最高的水平。所以 从有色的角度讲,我们觉得无论从经济的同步性还是未来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变化来看还有上涨的压力,当然也是短期上涨过快之后需要一定的平缓。 我们看到一季度的中国经济数据是18.3,比预期稍微低了一点。我们判断二季度和一季度的环比增速不会特别高。这种情况下对整个需求会有所放缓。


第三类,从食品类或者是从粮食类的价格来看,它的价格历史上的波动相对比较小,但是,它的波动其实跟油价具有比较强的相关性,所以我们说从 食品类的价格来看短期上涨压力不大,但是中期我们要警惕,如果原油价格出现超预期的上涨会不会引发一些相关的影响。


第四类,国内以螺纹钢为代表的黑色金属。这类金属我们倒觉得短期上涨的压力比较低,为什么?三个原因:第一,春节之后开工率是上升的,供给是上升的。第二,我前面提到了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调控和基建调控的影响,我们二季度的经济它的环比增速是比较平稳的,不会继续上涨,所以我们说需求很难继续上涨。第三,我们看到国家对这个产品的开工供给比较重视,所以从黑色金属的角度讲它主要是受到国内基建相关的影响。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觉得 黑色金属短期内见顶回落的可能性比较大,上涨的动力不强。


以上是我们对四类商品的看法。总体来讲, 原油是后周期,所以短期震荡、中期还是有上涨的压力。有色金属类跟经济是同步周期的,随着经济的恢复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它仍然面临着一定上涨的压力。食品类,波动相对较小,跟原油的周期基本类似,所以目前的压力不大,但是要关注下半年如果原油价格出现一些超预期的变化,会不会带来一些潜在的影响。黑色金属,主要取决于国内的情况。随着国内的开工,国内经济环比的需求不再扩张,黑色金属类的价格有可能是见顶回落,出现一个震荡的走势


2、未来商品或整体物价走势还会维持高位,但总体比较平稳


腾讯财经: 持续的涨价是否会影响货币政策的走向?您觉得后续是否可能会有干预政策出台?


李刚: 央行最终的目标是四个字,币值稳定,它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对内,这个物价你不能太高,这个物价既包括CPI,也包括PPI,可能也包括房价,一系列的资产价格。如果对内物价太高了,那咱们的钱就不值钱了,币值就不稳定了。


第二点,汇率不能波动太大。如果像1997年的金融危机,你的汇率大幅度贬值,实际上你的钱在国外也没有购买能力,币值也不稳定。


所以,我们首先要看一下政策决策者的目标是什么,他的目标就是币值稳定,对内物价要稳定,对外汇率要稳定。 他有了最终目标,我们说实现最终目标是有一些手段的,很重要的几点就是给不给金融体系钱?这个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给不给商业银行的资金?比如说存款准备金率,MLF等。第二个是给不给商业银行信贷额度?能不能投放信用?


也就是说商品的涨价最终一定会影响到央行的币值稳定的目标。所以央行也要从它的工具箱里选择一些工具去使用。 我们觉得这里面至少从涨价的因素来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央行使用的叫做稳货币、紧信用。为什么这么叫?商品为什么涨价?因为需求很多。我们紧信用,我们不给实体经济很多的钱,那实体经济对商品的需求是不是会下降?如果实体经济最商品的需求下降了,那自然涨价也会受到一定的抑制。具体最直接的标准就是社融从13.3现在回落到12.3,未来我们说回落到11到12的区间,所以它叫稳货币,紧信用的手段。


这个手段我们说央行正在采用,或者一直在采用。大家说为什么是宽货币,紧信用?也就是说整个商品涨价还没有传导到物价端,比如说CPI或者是居民端,所以还没必要把货币收得很紧。这种情况下它采用了紧信用的幅度。这种情况下,我们觉得可能在未来一到两个月会有所显现, 代表经济走势的PMI指标继续往上大幅度突破的概率比较低 。所以我们说第一个阶段它采用的指标就是稳货币,紧信用,来降低大家对商品的需求。大家对商品的需求少了,自然涨价压力也会低。


央行在这个阶段的政策一般相对是比较温柔,只是能降低,但并不能改变这个方向。到了第二个阶段,这个PPI会不会向CPI传导?会不会有更大的压力?如果到了第二个阶段,我们说CPI也起来了,那我们说央行可能就是紧货币,紧信用,这样可能会更好地抑制商品价格涨价的影响。但至少目前我们还处在宽货币、稳货币,紧信用的阶段,通过适度地降低融资的需求降低涨价的压力。


但是今年我们说在讨论价格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疫情。因为之前我们在讨论商品价格的时候是没有疫情这个因素的。但是今年我们讨论商品价格的时候有疫情的因素。疫情的因素有两方面的作用,一个是负面的,一个是正面的。我们先说正面的。从正面的角度来讲,全球的疫苗什么时候打完?因为全球的疫苗打完之后,全球的供给是不是会上来?对商品是不是有涨价的限制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想它是非常缓慢的,因为还包括疫苗的有效性和全球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疫苗的普及性。所以说这是一个正面的。也就是说如果全球都打了疫苗,都普及了之后,全球商品的供给端开工上来了,自然会形成一个抑制作用。这是正面的。


还有一个负面的作用。正是因为这个疫情打疫苗比较慢,中间还会有反复,这个疫苗的有效性大家还不确定。所以说政策端在控制商品上涨的时候会更加审慎。它担心经济还会出现一些反复,所以这里面我们叫“急转弯”,它必须看到更多的就业指标、经济指标或者是疫苗普及率之后再去采取更多的措施。所以我们说它的措施手段是相对的比较温和的,所以这是一个负面的。


所以,站在这个角度讲,可能后面我们再看对政策影响的时候还要把这个疫苗在中国的普及率,疫苗在海外的普及率也作为一个纳入的因素,因为这个毕竟是我们在宏观经济领域或者是实体领域第一次遇到这个疫情,我们说以后的发展还存在不确定性。这个也是决定我们判断政策走势和商品走势的百年不遇的一个情况,之前在经济分析中是从来没有过的,所以我们要把这个因素加在里面。


实际上从这个角度来看就明确了三点结论:第一,央行是非常关注商品和商品价格传导的影响。第二,目前央行采用的是稳货币、紧信用的一个政策。为了抑制商品的需求。其实它是有助于减缓商品价格上涨的动力的。但是它不能改变这个方向。第三,如果这个商品价格传导到了下游,确实可能会引发紧货币、紧信用。但是,我们从长期也研究了,随着大家经济和金融周期的演变,我们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每个国家的债务水平都在不断地上涨。其实我们国家在这一次采用了跨周期调节,去年没有投放太多的钱,所以今年也不用收太多的钱。但是相反美国去年可是投放了大量的货币,美国去年M2的增速达到30%,目前仍然维持26%的很高的增速。所以大家想,中国的经济增速比美国高很多,但是美国的货币增速居然是中国的三倍,可以说钱是非常多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的债务水平是在上升的。 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的债务水平是上升的。我们做过一个非常长期的研究,当然这个时间度是跨了大概几十年的。也就是说随着全球债务水平的上升,全球的利润水平是向下的。


未来商品或整体物价的走势虽然还会维持高位,但总体还是一个比较平稳的,不会像2014现象年或者2013年之前出现CPI的大幅上涨,这种概率总体是比较低的,更可能的是一个商品和PPI全年维持在高位,但是CPI是温和上涨的态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