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影铺子
铺子每天为您奉上各种电影大餐,电影小吃,生活甜点,荤素搭配,常吃不累!欢迎关注,欢迎分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电独家  ·  江苏卫视的2024:系统化内容创新,加速培育 ... ·  23 小时前  
Sir电影  ·  说好的喜剧综艺,看得我班味都重了 ·  3 天前  
广电独家  ·  一位地面频道原总监的困惑 ·  3 天前  
电影最TOP  ·  1条羊绒裤=3条棉秋裤!上身10s暖遍全身!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电影铺子

第一集满分,这国产剧会烂尾吗?

电影铺子  · 公众号  · 电影  · 2020-10-18 23:45

正文


为了我们能每天准时相见

你的加星在看对我们非常重要

点击电影铺子 → 主页右上角 → 设为星标


谍战剧,一直是暗火的剧种。


年轻人里,似乎没几个人看。


但是在电视台播出时,总能得到还不错的收视。


《红色》《风筝》《暗算》《伪装者》《潜伏》《悬崖》等谍战剧,在思想深度上已经超越了谍战,衍生出更深邃更复杂的主题。


大时代里的小人物,人性的坚毅和隐忍......



最近这两天,一部谍战剧《瞄准》低调开播,不知大家有没有关注。


在很多人看来,谍战剧属于非常传统的剧种。


故事时间,大多是解放前。


人物角色,多是间谍、党政人士。


主线故事,少不了派系党别之争。


主题不轻松,给年轻观众的情感触达不够,很多人印象里,谍战剧的观众年纪都偏大一些。


可能是主创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这一次的《瞄准》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得很时髦


从剧集的海报,就能感觉出新的感受。


枪杆搭成汉字“瞄准”的字样,中间加上了凸显年轻先锋气质的橙色英文Sniper(狙击手)。


看小图,还以为网飞又出了新剧。



看完前几集,观众还会发现,这个谍战剧在时间线和故事细节的编排上,也有了完全不同的套路


故事是解放前后的上海,但是整个细节的铺陈上,质感十足。


松江码头,国民党特务接头。


一边是负责截获信息的共产党人,一边埋伏着国民党的保密局暗杀组。


每边,技术都很扎实。


暗杀之前,组员用小风车为狙击手测风速风向——


风尾速,风向西转偏北39km/h



暗杀组成员有自己的暗语和手势,成员之间不必说话就能沟通。


有共产党,不要行动



共产党这边,也是有着一套侦察破密的手段。


日常物件,都可以用来传达信息。


伞开:目标已到,待客人接头。



伞收:设伏失败,活捉目标。



接头现场通风报信的细节,都做得非常仔细,物件的使用,眼神的来往,都让人感觉戏写得很密很扎实。


后面对于杀手的侦察,也是非常注意细节的合理性。


暗杀现场,有很多围观老百姓。


如何一一排除,揪出杀手?


先看手。


经验老道的杀手,手肯定比一般人粗糙,特别是虎口处,肯定一般人没有的老茧。



识手法,排除了一大波没有犯罪嫌疑的人。


然后,就要根据杀手的身高体形,锁定更明确的目标群体。


但是,问题来了。


没人看到杀手,该如何确定杀手的身高体形呢?


去枪手蹲点开枪的地方,问周围的人家丢了什么衣服没有。


丢了的那件衣服,大几率是被杀手用作伪装拿走了,确定了衣服的颜色尺寸,就能确定出杀手出逃的穿着,推断出对方大概的体形特征。



嫌疑人群的范围,越来越小。


接下来,就要根据嫌疑人群不同的职业和个人特征,去推断他犯案的几率。


一个卖油饼的,手上有老茧,身上一股浓重的葱油味儿。


狙击手,要趴在地上开枪。


但是,现场的地上,并没有这个味道。


他,不是。



主角黄轩,在剧中是个木雕师傅。


审问期间,就被要求刻一下,当时现场另一名国民党的长相。


如果黄轩老老实实把对方的样子刻出来,那他就没嫌疑。


如果他打马虎眼,或者刻的是别的什么人,他就有重大嫌疑。



剧集前两集,展现出了很缜密的侦案进程。


观众也很容易被吸引到这样一个解迷之局中。


当然,说到这里,又要说一下故事的时间线了。


以往的谍战剧,为了展现世界的更迭,人物的转变,故事会有一定的时间跨度。


拿《风筝》来说,时间从解放前一直延展到改革开放后。


主角从风华正茂,变为耄耋苍苍。


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情报人员的一生,就在眼前了。



但是,《瞄准》的前7集,都是一天以内发生的故事


1949年6月7日。


离上海完全解放,只有十天左右的时候。


松江街头、酒店、公安局、甜品店、学校、社会局......


剧集以不同地点的不同人物,串接起了故事的复杂背景,观众看剧的时候,能感受到一种万能的上帝视角。



以往,我们看过不少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的影视作品。


像红火一时的剧集《长安十二时辰》,《24小时》,都是这个套路。


电影方面,就有更多类似题材的了。


《十二怒汉》《虎胆龙威》《木兰花》《生死时速》《保持通话》《地铁惊魂》《宿醉》......


极限压缩故事的时间,能让故事呈现出一种倒计时般的惊险。


6月7日这一天,多线并行发展相互交织,不同势力不同目标的人物相继登场,都慢慢补充了这个关于暗杀与反暗杀的故事。


黄轩饰演的前国民党杀手线


公安局科长破案线


国民党暗杀组织线


这种以时间来促发危机爆发的影视作品,更多的是电影。


两个小时,可以很好的展现一个短时间发生的故事。


但是,要拍成好几集,其实是不容易的。


《瞄准》总共57集,讲的是八天180个小时的故事,一天24小时的故事,大概要摊成7集的时长。


为了让一天的故事,能有足够的张力,需要在故事层面下很多功夫。


但是,《瞄准》在这一块上,做得并不算成功。


剧集前几集,故事的冲突和高潮,几乎都是用巧合构造的。


国民党人特务接头的地方,恰巧就是隐姓埋名的前特务牧鱼的摊位。



牧鱼恰好目睹了一切,出手阻止特务灭口。


这天,牧鱼孩去买了个蛋糕送给一个小女孩,结果蛋糕巧合的是前搭档做的。


小女孩调皮捣蛋,恰好就跑到这家蛋糕店,打坏了即将送给自己的蛋糕。


女孩被店员狂追不舍的时候,撞到一个不认识的老爷爷。


巧了,老爷爷是女孩多年未见的亲外公。



真是,巧巧的妈妈生巧巧。


以往,我们常常在各种影视作品中,看到各种巧合。


中国人也有句老话,叫无巧不成书。


但是,纯粹由巧合构建的事件,是不具备深层意义的。


剧作大师罗伯特·麦基在他经典书籍《故事》中写道——


尽管故事讲述手法中有巧合的一席之地,但是一个故事不可能构建于纯粹的偶然事件,无论它负荷着何等深刻的价值。 


 故事事件要通过冲突,表达某种价值。


罗伯特·麦基


一个都是由巧合构建的故事,准确的说不该叫故事,而是事故。


冲突都不是人为的,主动的选择,人物都成了编剧笔下的工具人。


因为巧合构建的冲突,无法传递价值。


另外,剧集虽然在侦案的细节上下了不少功夫,在视觉上,质感上,有一种不错的高级感。


但是,有一些人物心理和行为,依旧经不起推敲。


牧鱼,是剧里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据剧中的描绘——


这个人是国民党顶尖特务,档案里,没有照片没有履历,连名字带年龄就30个字。


唯一的记录,就是随身携带一个木鱼。



这个超级厉害的顶尖特工,几年前隐姓埋名神秘失踪。


按理说,他肯定会处理掉能被人识别出来的标志。


改名换姓,去不同的城市讨生活......

当然了,应该要扔掉那枚会出卖他的小木鱼。


但紧接着,打脸时刻就到了,黄轩饰演的牧鱼在第一集,就用弹弓发射了这枚小鱼救人,木鱼被警察和国民党特务一起发现。


说好的顶级特工呢?


说好的,多年没有记录,神龙见首不见尾呢?


就不能随便捡块石头?


一上来就被发现,真的大丈夫?



不合情理的故事,还挺多,不多赘述。


目前,关于这部剧的争论还不少,演员的演技,陈赫这个角色的选角问题......


《瞄准》,可惜了。


表面上,节奏快,够悬疑,小细节做得有意思。


但是细细扒开这层皮,你会发现里子经不起推敲。


目前,这剧在豆瓣上有7.8分,估计也是这剧的上限了。



希望这剧不要烂尾。


也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表里如一的好剧。


一部好剧,不需要太多讨巧的花招。


它可以让观众走进角色的心里,感受时代给予的爱和痛。


电影铺子

微信 | movpuzi

电影大餐、生活甜点,荤素搭配,常吃不累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表里如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