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後半葉是中國宗教史劇烈改變的一個時期,也是中國宗教正式邁向現代化、全球化的關鍵時期。當代華人佛教、道教、基督教的口述史研究正在起步,也是提供學術界理解當代華人宗教的重要管道。口述史是歷史書寫的一種,足以建立一個更具社會意識及多元的歷史敍事,提供更豐富的層次。口述歷史可以捕捉個人獨特的記憶和敍述其生命故事,為宗教史賦予豐富多彩的個人面向,並為其賦予生命素質。透過採集和記錄第一手的個人信息與經驗,宗教史記錄了多元而不是單一的聲音,同時讓參與和經驗歷史的宗教人,可以真正地用自己的話語發聲。這種方法可以建構一個非權威性的史觀,以及非中心的宗教經驗脈絡。另一方面,憑藉近年來數位人文技術的協助,宗教場所的地理分佈研究亦成為備受關注的主題。就社會地理學看來,地理研究並非僅能被理解為地形學繪圖,地理位置可能像徵著權力關係、政治取向、種族分佈、禁忌等元素,而宗教場所的分佈同樣蘊含多重意義。近來美國普渡大學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已建置Atlas of Religion in China,並正積極開發「中國靈性地圖在線」Online Spiritual Atlas of China (OSAC)此一數位平台,同時,政大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其下一個研究群亦在朝此方向發展,這些平台的建置使得宗教場所地理分佈成為不可忽視的新趨向。有鑑於此,國立政治大學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美國普渡大學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擬於2019年6月29-30日(週六、日)在臺灣的國立政治大學聯合舉辦「當代中國宗教口述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本研討會擬徵集通過口述史研究方法,考察當代佛教、道教、基督教等華人宗教相關主題,以點狀構成線狀的深度描述、分析與比較之研究論文,共同討論並深化二十世紀後半葉的當代華人宗教研究以及宗教場所地理分佈的相關議題。職是之故,本次會議擬邀集學者就下述主題撰寫論文,共同研討:
1. 當代華人宗教之歷史與演變
2. 當代華人宗教之現況與展望
3. 當代華人宗教的神聖性與世俗性
4. 當代華人宗教與傳統華人地方社會
5. 不同華人宗教傳統間的互動與競合
6. 標準化與在地化的交互作用下,多樣性的華人宗教型態如何被形塑
7. 當代華人宗教之區域比較研究
8. 當代華人宗教研究與數位人文研究方法之結合
9. 當代華人宗教場所的地理信息系統或空間研究
本次會議除了主辦單位特邀的論文發表者外,同時公開徵求論文,經評選通過後納入議程。主辦方提供會議期間食宿交通之落地招待,往返旅費還請自理,但為境外與會學者提供數個名額的旅費資助,有需要者可提出申請。
主辦單位將於2019年4月20日前通知獲選與會人員及是否提供旅費資助。
論文初稿截止日期:2019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