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高铁管家的母公司活力集团目前正在冲刺IPO。
资料显示,活力集团成立于2009年,创始人王江曾是美团、UC浏览器、e代驾等知名互联网企业的天使投资人。有意思的是,美团创始人王兴也是活力集团的股东,截至IPO前持股2.28%。
在招股书中,活力集团也披露了高铁管家的商业模式。招股书显示,高铁管家提供从12306的官方在线票务平台以及线下代理处购票的火车票服务。高铁管家不会就提供火车票务服务收取佣金,但一般会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及会员产生收入。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高铁管家出售的火车票数量分别约为7850万张、3850万张、8930万张及4740万张,合共产生火车票GMV分别约95亿元、49亿元、123亿元及60亿元。
可以说,通过各种增值服务,高铁管家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但用户们的权益却无法得到保障。除了诱导消费,加速包服务也早已被12306官方多次辟谣。
日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单杏花表示,第三方平台的抢票服务包只是加价的一种手段,通过制造成功率提升的假象,让旅客觉得多交钱就能增加抢票成功的机会,但实际上成功率根本无法保证。
铁路部门此前的测试结果显示,加钱和没加钱最后的抢票效果并无差别。也就是说,第三方软件加钱抢票只是一个噱头,本质上是利用旅客急于购票的心理来获取额外收益。
实际上,除了高铁管家,活力集团旗下还有一款名为航班管家的App。而航班管家在黑猫投诉上也拥有2206件投诉,同样集中在捆绑消费、强制购买安心服务包等等。
招股书显示,活力集团的营收主要来自旅行相关服务、线上营销服务、数据及技术服务三大板块。其中,旅行相关服务贡献了近九成收入,2024年上半年为2.52亿元,占比为89.5%;而旅行相关服务中包括交通票务服务、商旅管理服务、网约车服务、住宿预订及其他服务。其中,交通票务服务是其收入支柱,2024年上半年的收入为2.06亿元,占比为73.1%。
也即是,高铁管家和航班管家的订购火车票和机票服务,是活力集团的营收支柱。但这两个支柱产品都陷入用户的乱收费吐槽之中,这对活力集团冲刺IPO并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