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2025年国考及非联考省份公务员考试的变化趋势,重点关注了政治理论模块的增加及其影响。文章提到了不同省份在政治理论及其他科目的题量变化,包括北京、山东、四川、浙江、江苏等地的考情。同时,文章也涉及了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等其他模块的考情概述。最后,文章强调了政治理论考察的重要性,并建议考生提前规划备考时间,强化对政治理论的认知。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政治理论模块的新增及影响
文章详细描述了政治理论模块在国考和非联考省份公务员考试中的新增情况,以及其对考试结构和题量变化的影响。
关键观点2: 不同省份的题量变化
文章提到了北京、山东、四川、浙江、江苏等省份在政治理论及其他科目的题量变化,反映了不同省份在公务员考试中的差异化趋势。
关键观点3: 其他模块的考情概述
文章简要介绍了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等其他模块的考情变化,为考生提供了全面的备考参考。
关键观点4: 政治理论考察的重要性及备考建议
文章强调了政治理论考察的重要性,并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强化对政治理论的认知,提前规划备考时间。
正文
我们知道,2025年国考行测新增了「
政治理论
」模块,以往我们常说国考是区考的风向标,那么有没有可能2025年广西区考也会增加政治理论?难度会升级吗?
我们不如再从2025年非联考省份的公务员考试各模块的题量变化来看看。
此次考试政治理论和常识判断部分的考情变化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呈现出诸多值得深入剖析的特点。
根据学生回忆情况,政治理论和常识判断考题呈现以下三种情形。
北京京考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变动
,
政治理论部分新增15题,成为考试的重要板块
。与此同时,常识部分则由去年的30题锐减为15题,降幅高达50%。
在山东、四川、浙江、江苏这四个省份的公务员考试里,
政治理论均考查了10题
,而常识部分同样设置了10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山东、四川、江苏原本的常识题目数量为20题,此次缩减为10题,浙江的常识题目也减少了5题,这一变化清晰地显示出考试结构的调整与侧重。
天津市公务员考试独树一帜,其
政治理论并未单独作为一个科目呈现
,而是依然包含在常识判断之中,延续了以往的考查模式,在整体非联考省份的考情变化浪潮中,保持了自身的特色与稳定性。
(根据考生回忆整理,仅供参考)
根据刚刚结束的北京、四川、浙江等非联考省份以及国考考情来看,
由于新加入的政治理论部分,言语的总题量量随之减少
。但是无论总题量多少,逻辑填空仍然占据言语题量的半壁江山,
片段阅读中主旨概括、意图判断,语句表达中语句填空、语句排序依然是考查重点。
即便今年国考副省级试卷减少了言语的总题量,但篇章阅读一如既往考查了两篇。
根据考生回忆的山东、四川、天津、北京、浙江、江苏几个省份的试题题量来看。判断推理的题量出现了三种情况:
1️⃣山东、四川、天津、浙江、四个省份题量与24年没有任何变化;
2️⃣北京的题量由24年的35道题增加到了45道题;
3️⃣江苏省B类试卷的题量由24年的50道题减少到了45道题的题量。
从山东、四川、天津、北京、浙江、江苏的
考生回忆的
这几个省份的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的题量来看,与往年没有发生变化。
根据上面各模块的题量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来,新增的政治理论模块成为行测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查范围广泛,且对考生的政治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图图认为,
政治理论的考察是公务员考试的重要趋势
,
建议大家在在备考2025年公务员考试的时候多多强化对政治理论的认知
,加大对政治理论这部分的复习力度!
建议大家提前规划时间,尽早备考!
识别二维码,回复【
区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