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在山东省梁山县京杭多式联运物流中心铁路专用线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井然有序地忙碌着。这一重点项目不久前顺利获得用地批复,如今正马不停蹄地加紧开工,推进工程建设进度。
“没想到用地审批这么快,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料,这为工程建设创造了极大的便利,有助于项目加速落地见效。”用地方济宁能源梁山港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近年来,在自然资源部的支持和指导下,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紧紧围绕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数字化建设,聚焦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全周期,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以用途管制“四全”(全域、全要素、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数据体系为基础,通过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建设完成了集审批、监管于一体的山东省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审批监管系统(以下简称“用途管制系统”),有力推动了全省用途管制审批监管工作提质增效,实现由数字化向“数治化”的全面转型。
截至目前,山东累计通过用途管制系统完成建设用地组卷6472个,县级行政区覆盖率100%。该系统为省、市、县三级提供统一平台、统一底图服务,实现建设用地审批环节减少11个,重复提交申请材料取消40余项(次),审批时长平均缩短30%,市、县补正次数平均减少50%。同时,山东打通省级系统与各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数据共享通路,实现了预审、“一书三证”等管制许可事项数据的实时汇聚。
山东用途管制系统的特色优势可概括为“五个一”,即一个审批系统、一张数据底图、一套核验规则、一条汇交渠道、一个支撑平台。
按照“省级一套系统、省市两级流程、省市县三级应用”的三级一体化模式,山东重构了建设用地审批系统,明确了新的建设用地电子报卷标准、电子表格和附件材料规范,实现了全省各级、各类型建设用地报批业务统一管理,以及省市县审批流程按需定制、材料要件动态配置、业务表单自动汇总、申请报件提前核验的智能化审批。截至目前,山东已完成使用省级统建系统的12个市、134个县(市、区,含功能区)的逐一对接,搭建审批流程120个,创建审批用户2300个。
在数据底图方面,用途管制系统集成了遥感影像、变更调查、“三区三线”、空间规划、森林资源、卫片执法、成片开发、增减挂钩等140项专题数据,并设置了25项空间分析功能,实现相关数据统一存储与服务发布,面向全省用户提供定制化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带图审批和空间核验服务,提升了空间化、精细化的用途管制审批、管理能力。
通过对审批业务的梳理,山东厅明确了表单检查、数据逻辑关系检查、附件材料检查、空间检查等19项核验检查内容,结合自然资源部监管系统的9项核验内容,最终形成全省统一的建设用地审批报件核验规则体系。
为实现部省市三级实时动态掌握全域预审和审批数据,山东厅确定了由省向自然资源部汇交数据的唯一汇交方式。同时,建立全省用途管制“一本账”,为全省用途管制监测监管奠定数据基础。项目从申报到批准全过程,省市县各级均基于省级统一的系统与部监管系统对接,项目在启动时即通过省系统与监管系统交互。
山东用途管制系统构建在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之上,面向全省用户提供“一站式”的身份认证和应用访问。借助平台工作流引擎和云存储,全省实现了审批流程按需定制,要件材料高效存储。数据交换解决了各类审批系统跨网对接的难题,实现了各类审批项目数据的实时交换共享,为一体化业务系统的构建和运行提供高效稳定的基础环境支撑。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的“助推器”。重大项目用地计划应保尽保,服务效能能优尽优,审批速度能快尽快,是当前各级自然资源部门切实做好要素保障的重点工作。
为此,山东厅在用途管制系统中开发建设了重大项目保障系统。按照“一单双库”(省级重大项目清单和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库、重点民生产业项目库)的设计思路,将省发展改革、交通、能源、水利等部门提供的年度省级以上重点项目清单导入系统,由市、县按照单独选址、批次用地分别纳入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库、重点民生产业项目库。2023年,雄商高铁(山东段)、津潍高铁(山东段)、济滨高铁等36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先后获批,顺利实现项目开工。
山东厅在系统建设中梳理了单独选址项目、批次用地项目等用地报批的每一个过程节点,打通用地报批全流程,实现重大项目用地“筹、批、供”全链条监管。例如,山东厅在系统建设中梳理了单独选址项目用地报批全流程的14大项、191小项过程节点,由市县定期填写维护,各级自然资源部门可随时调度土地要素保障工作进展。对纳入重点民生产业项目库的批次用地项目,山东厅在县级确定项目选址后将坐标导入系统,根据选址位置从省级建设用地审批系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中提取建设用地审批、土地供应数据,通过项目统一代码、用地批准文号、供地合同信息,建立用地审批与土地供应之间的业务连接。
重大项目保障系统聚焦重大项目筹划阶段情况复杂、涉及面广、调度困难等问题,有效改变了过去重大项目用地指标“要多少、给多少”的做法,实现了重大项目前期谋划、选址预审、用地审批、土地供应的全流程用地服务监管,精准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
据统计,2023年在用途管制系统等助力之下,山东厅用足用活各项支持政策,切实提高重大项目用地报批质量和效率,34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获得批复,重点项目用地保障跑出“加速度”,为支撑山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近两年,在“数治化”、智能化技术的创新驱动下,山东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工作实现了三个转变。
——由分散审批转变为协同联动。山东用途管制系统统一了全省用地报批电子报卷格式。省市县三级用户共用一个系统,在一张底图上同时进行审核审批,改变了过去各市系统独立建设、审批内部循环的局面,解决了各市审批系统经常面临的因为业务标准不一、底图底数不一造成反复补正、修改甚至撤销等问题。
——由人工审核转变为自动核验。过去,自然资源部门审核时需要单独落图逐项查看分析结果,市县用户常因不清楚分析规则或规则发生变化而被退件。用途管制系统启用后,统一形成了一套审查核验规则,汇聚业务审查要点,可以根据政策、业务变化随时进行调整。用户在组卷环节就能知道报件是否符合审查要求,降低了被退件的风险。
——由分段监管转变为全过程监管。此前,市县自然资源部门往往通过备案的单一形式,向省级提交报件的审核情况,并以结果数据为主,导致缺乏对内部审批的监管。用途管制系统启用后,全省的农转用事项全部运行在一个系统中,省级可实时掌握各地的组卷、审核审批、使用指标等情况。预审、报批、规划许可等各业务阶段数据实时向省级交互,统一赋电子监管号,业务间数据协同、相互校验,通过电子监管号串联用途管制各阶段,实现了用途管制全过程追溯和监管。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山东将继续推进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数治化”建设全面转型,用实际行动为山东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自然资源要素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