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时的丞相丙吉是一位彪炳史册的功臣,在位期间他勤慎为官,清正抚民,因此深受同僚的敬佩与下属的爱戴。有一次,丙吉的车夫喝多了酒、但是又没有提前告假,在头昏脑胀的情况下还坚持在岗。结果马车走到了半路上,车夫的酒劲就上头了。他大喊大叫地呕吐不止,还把丞相的马车都给弄脏了。
作为一个高级官员的“司机”,车夫不仅酒驾,还在公共场合呕吐。这样的行为,即使在现代社会,也足以让他扫地出门、下岗回家了。丙吉的秘书看到车夫醉酒失态以后,勃然大怒,立马就要“开除”他。但是丙吉却十分大度地放车夫一条生路,让他继续留下。
丙吉的雅量容人让我想起了曾国藩说过的一句话:“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曾国藩戎马一生,宦海沉浮。面对政敌的攻击,他之所以能全身而退,就在于他在为人处世时的大度格局。曾国藩告诫我们要有容人的雅量,凡事都要给对方留一点余地,话不要说尽,事不要做绝。
因为一旦对方狗急跳墙、心怀怨恨地绝地反击,到时候的后果不堪设想。一个人如果被逼急了,那真的是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做得出。如果当初丙吉没有容人的雅量,真的以“醉酒失态”的罪名把那个车夫给“开除”了。那车夫这辈子在这个职业圈里就别想混了,哪里还会有人敢招聘他。
找不到工作,车夫就可能变成流民。无路可走的时候他甚至会跑到丙吉的政敌那里“卖主求荣”。试想一下,一个贴身服务的心腹车夫,多多少少知道一些丙吉的秘密。这些秘密可大可小,一旦被捅出来了,这对丙吉的名声肯定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好在丙吉十分聪明地得饶人处且饶人,他放了车夫一把。这样不仅给自己减少了一个潜在的敌人,还让那个车夫感恩戴德,从此全心全意为丙吉卖命。
后来那个车夫在驿站休憩的时候,看到来自边疆的骑手神情紧张,似有心事。他便多留个一个心眼,走上前套近乎。经过一番打探,车夫才知道原来是敌军已经攻入帝国的北境。确认信息以后,车夫立马回府把这个情报告诉了丙吉。
第二天在朝廷上,丙吉利用车夫打听到的第一手情报,及时向汉宣帝上书,提醒戍边的将士要枕戈待旦,警惕敌军的偷袭。丙吉敏锐地抓住了“新闻”的时效性、侃侃而谈,从而获得了汉宣帝的表扬,汉宣帝称赞他为“忧边思职”。
无论是晚清重臣曾国藩,还是西汉丞相丙吉,他们之所以能在残酷激烈的官场竞争中一步一步地走向权力的中心、最终位极人臣,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们的雅量大度与社交智慧。他们都懂得“给对方留余地”的道理,不欺人太甚,得饶人处且饶人。
正所谓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仇人多堵墙。职场如战场,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最好也要有容人的雅量。比如说,如果公司里的同事或者下属犯错误了,只要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问题,那我们就批评教育然后放他一马。永远也不要将对方逼进一个无路可走的死胡同。让对方有个台阶下,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以后成为你知心、贴心和用心的朋友,而不是一个心怀怨恨的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