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的作品我们已经做过不少微剧场了,包括姜文导演的
《让子弹飞》
、
《鬼子来了》
和
《太阳照常升起》
,还有一部姜文参与配音的上美厂经典动画
《宝莲灯》
。
在文章末尾有这几部微剧场的传送门,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直接点传送门观看。
今天我们接着来说说姜文导演的处女作,
《阳光灿烂的日子》
。
《阳光灿烂的日子》上映于 1995 年,主要内容
改编自王朔的原著小说《动物凶猛》
。为了更多的了解电影,木鱼仔细去看了下原著。
电影对于原作有部分的修改,比如人物的名字,场景,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甚至影片的最后,在楼下向米兰表白的人也变化了(原著为高晋,即电影里的刘忆苦),
但
整体的风
格和思想是相当还原原作感觉的。
毕竟拍摄的时候,王朔也在剧组中,而他还客串了一个风光无限的“小坏蛋”角色。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 70 年代初的北京,一群生活在部队大院里的孩子,在耀眼的阳光和遍地红旗的环境里,如何渡过自己的青春,如何成长的故事。
夏雨饰演主角少年马小军,而姜文则担任第一人称视角的旁白,还在结尾饰演成年马小军。
在招聘演员时,姜文的要求是:招聘无任何表演经验的的十六七岁青年演员。于是,夏雨报了名,因为长相酷似少年时代的姜文,便被剧组选中了。
初出茅庐的夏雨不负众望,完美地诠释了马小军这个角色,借此获得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台湾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三大奖项。
而在第 33 届台湾国际电影节,《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共斩获了
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等 6 项大奖
,在当年引发了不小轰动。
获奖后姜文与夏雨合影
这部影片的镜头和之后的姜文影片都不大一样,没有快速切换的短镜头,没有锐利强烈的明暗对比,相反,它光线和煦,画面温柔,而这应该和
摄影指导顾长卫
有关。
主创们用温柔的镜头语言给那段时光蒙上一层金光的回忆,像是幻影,却又有满满的现实感。
这种现实感是一种突破了时代的限制,表现了恒常的人性,深入到每个人甚至是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观众的内心的类型。
和姜文后来的影片不同,这部影片并非着重在还原那段历史,或者表达什么看法,因为这些大院孩子并不是这段历史的参与者,顶多只能是一群朦胧的经历者。
而这个从经历者角度所讲的故事,更像是外在贴有很多看似强烈却没有含义且中性的片段符号与印象,但内核却是一个从无知而许下无法实现的梦想的经历,并不知怎的就突然间长大的故事。
青春是一种猛兽般的幻觉,会突然觉得自己非常强大,所以,马小军会把父亲的勋章戴在自己身上,并在镜子里面想象自己是一个战争英雄,也会在被欺负后假装是对方上级在镜子里面出气。
青春会憧憬最美好最纯粹之物,而不管这种理想之物的真实性
,所以,马小军会幻想自己早已认识米兰,幻想自己看过米兰的照片,甚至幻想自己有勇气去跑到米兰的房子里和她亲近。
但是,
不管在想象中自己是何等的快意,手黑,勇猛,被异性所喜欢,终究还是需要回到现实里。
在游泳池中,不断的往上游,不断的被击打,这就是痛苦的青春。
影片所讲述的故事里,有些是真实发生的,有些是假的(马小军幻想出来的),从马小军对于饭局的真实回忆来说,他其实是一个不敢做出过激行为的人,那么他和米兰之间的一切,似乎都有了可供怀疑的影子。
比如那张在屋子里突然出现的彩色照片,之前的镜头里面没有,之后出现,
而且左上角的国旗表示的国家是不存在的。
姜文采用这些叙述性诡计,暗示这一切回忆如同梦一般的不真实性。
当然,如同阳光之下的影子,这些不真实的记忆又似乎有迹可循。真真假假吧。
单纯从电影来看的话,姜文用的是比较开放性的处理,并没有唯一的答案。
在马小军企图强奸米兰时,拔掉了绑在米兰脚腕上的钥匙,这个镜头可以当成是从憧憬回归到现实的暗示,但这个从憧憬到现实的全部过程也有可能都发生在虚假的想象中。
甚至他进入米兰的屋子,偷看她,和她谈话,这一切谁能确定是不是真的,真实占多少,又或者是从别人身上偷梁换柱,又或者是自己意淫呢?
那个年代已经渐渐远去,但不同的时代里,青春的内核却是一样,一个憧憬的女孩,一群嬉闹的朋友,追逐遥不可及、甚至不存在的梦想,然后被现实打击,陷入迷茫......
这种青春的表述,其实和那段时代的整体思潮也有一些呼应的关系呢,在此不多表。
想到青春期,虽然痛苦,却又有种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般的怀念。
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却连傻子都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了。那个阳光灿烂年代,似乎已经一去不返,无处追寻了。
你的青春记忆又是怎样的呢?
看完视频后,有想说的话,不妨在留言区一起分享和讨论吧。
姜文系列微剧场传送门:
【木鱼微剧场】姜文电影也曾票房“扑街”,但这仍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好电影
【木鱼微剧场】《鬼子来了》姜文经典片
【木鱼微剧场】《让子弹飞》
【木鱼微剧场】我们的动画也曾是世界领先,中国美术电影史上的丰碑——《大闹天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