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神磊磊
范大山前不久连发两条视频,很用心地介绍了《唐诗寒武纪》和《唐诗光明顶》。
他真的是个很会读书的人,段落选得好,演绎得也好。人家视频能做那么好不是没原因的。推荐关注视频号“真的范大山”。
干脆把他选的几段书中原文发出来,内容会更丰富一些,希望大家多多喜欢唐诗。
1
公元736年,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份。世间最令人欣悦的便是希望二字,那是比黄金还珍贵的东西。
这一年,光压着暗,青春压着苟且,信心是最响亮的调子,明天是最让人期待的物事。恰如李白那句“阳春召我以烟景”,这一年就是唐诗的烟花三月。
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首诗歌,当它至臻至美,达到了极其高的艺术境界之后,就已经不用赏析、不用诠释了,这与一首至美的乐曲、一幅至美的画是一样的,它们本身已经是情感的超导体。就好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不用解释,你只要吟诵一遍,自然就能得到美的享受和震撼。
3
诗和诗是不同的。有的诗是助燃式的,有的诗是催眠式的,有的诗是唤醒式的。《望月怀远》就是唤醒式的。
当你读别的诗,比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或者“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时候,你不大可能会想起某个具体的人。但当你读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时候,你多半会想到一个人,一个甚至你都以为早已经忘掉的、遗失在了记忆的光锥之外的人。
4
李白就是在这个时节离开长安的。他的背影无比孤寂萧瑟,却又不甘、倔强。在此番东去的路上,他会遇见一个人——杜甫。和李隆基、韩朝宗、张垍等权贵不同,那是一个真正识货的人,一个欣赏李白、崇敬李白的人,他将会给李白以山海般真诚的尊重和温暖。
也是李白剩余人生中为数不多、甚至屈指可数的尊重和温暖。
5
众所周知,爱上一个人之后,便难免忍不住要对旁人提起他的姓名,搜集他的一切周边消息,哪怕听到别人偶尔说到他都会笑。杜甫在长安听到旁人提起李白时就是这样。
6
有这么一句关于喝酒的玩笑:其他民族的兄弟喝多了,都是载歌载舞,唯独汉族人喝多了是:“兄弟你听我说”。
然而,在盛唐有这么一号人,喝醉后同样是“兄弟你听我说”,同样是一番东拉西扯、吹牛胡咧,却说出了非凡的精彩,造就了流传千古的诗篇。这就是李白和他的《将进酒》。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这大概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兄弟你听我说”。
7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首诗刚一起头,扑面而来的便是庞大的无力感,几乎立刻要让人绝望了。
如果是哲人,话说到这里就可以了,因为哲人只负责点醒和勘破,不必负责治愈。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说到这里就行了。但李白不是哲人,而是诗人。诗人要对抗孤独、治愈绝望。所以他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会来的,会有的,会到的,不接受反驳。
8
在人生那永恒的绝望中,一个李白扶着另一个李白站起来了;那个高举金樽、痛饮一醉的自己,扶着那个中年失意的自己、有志未酬的自己、感慨伤怀的自己,摇摇晃晃地站起来了。
酒不是他的饮料,而是燃料;酒能点燃和放飞他的灵魂,达到逃逸速度,以挣脱俗世那千钧重的羁縻,来到绝对的自由之境。
9
和李白相比,陶渊明有他的飘逸,却没有他的纵恣;曹植有他的豪迈,没有他的天真。陶渊明和世界的关系太和谐了,放下得太彻底了,不如李白纠结;曹植则太知道这个世界糟糕成什么样子了,不比李白半懂不懂,老充满奇奇怪怪的幼稚幻想。而《将进酒》这种诗,恰恰就需要纠结、撕裂、幻想形成的庞大张力。
10
用《将进酒》对比苏东坡那首“明月几时有”,同是欢饮大醉后所作,同是人间绝好文字,可二者就是不一样。苏轼像叫得醒,李白是叫不醒;苏轼这词布局讲究,转折有致,不像李白纯属胸口一喷;对于人生无常之苦,苏轼是真答,李白是胡答;苏轼是越说越通透,李白是无理搅三分。
11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辽阔到了极致。“秦时明月汉时关”,这是时间上的辽阔,贯穿了千年;“万里长征人未还”,是空间上的辽阔,纵横了万里。
当浩浩荡荡的时间猝然碰撞上辽阔无垠的空间,就像天地间施了一个大魔法,诗歌仿佛变成了电影,“征人”的脸庞开始不断变换,从秦人变成了汉人,变成了魏晋人,又变成北朝的凉人、燕人、前赵人、后秦人,再变到唐朝的代州人、幽州人、阳关人、玉门人。历史吞没着他们的故事,掩埋着他们的悲欢,又让他们的命运一代一代轮回重演。
12
通常来说,太过潇洒飘逸的诗,往往是盛放不下复杂的情感的。但王昌龄这首《出塞》却例外,因为它是高维的、超验的,虽然字词很简单,但内藏的空间无比巨大,能兜住极其广阔深沉的内核。
你细咀嚼这首诗的情感,其中有报国之志,有豪迈之情,有追思古人,有悲悯士卒,甚至还有对时局的关切和忧患。写明月,若有情若无情;对征人,似激励似怜恤;写战事,既高昂又忧虑。所以后人说到这首诗时,有说它“悲壮浑成”的,有说它“意态雄健”的,有说它“惨淡可伤”的,莫衷一是。就好比登泰山,晴天雨天登不同,清晨傍晚登不同,东侧西侧登不同,泰山还是泰山,《出塞》也还是这一首《出塞》,既光辉明亮、飘逸豪迈,又深邃复杂。
13
此时王维所遇见的,几乎是一个少年人可以拥有的最好开头:
才华是会被尊重的,天赋是可以兑现的,阶层是能够跨越的,王公贵族们是靠谱识货的,失意者是会被安慰的,时代是不会辜负个人的。
这类故事的主角,我们叫天选之子;这类故事发生的时代,我们通常称之为黄金时代。
14
一个少年,从相貌到才华都极度出众、毫无缺点,并且很早就获得了巨大成功,可能会导致两种后果:
一种可能,是他之前走得太顺了,今后经不起坎坷摔打,心态失衡;另一种可能则恰好相反,因为他早早就收获了足够的认可,培养起了自尊和自重,内心已然达到富足、丰盈的状态,哪怕今后遭遇恶意、贬损、误解、轻蔑,哪怕一度失落彷徨,他也能大体上平静温和地度过。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谁、对这个世界的意义是什么。
王维就是后一种。
15
这轮壮美的落日在边关等待王维已很久了。此刻,这红日正奋起余勇,努力倾吐余晖,把大漠与河水染作金黄。看见我啊,王维,看见我!
一首诗飞速地在王维心头酝酿: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就是名留千古的《使至塞上》。当这伟大诗行诞生的一刻,太阳终于满足地落了下去,长河也终于能释怀地奔流。盛唐边塞诗有了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那倔强的孤烟与豪壮的落日,将永远镌刻在人类的诗典上。
16
杜甫这个人就是这样,再狼狈、再穷蹙,他的光芒却是浇不灭的。他的心胸里仿佛有一棵大地之树,苦难越是浇灌,就越高大蓬勃。
17
这样一个不眠之夜里,杜甫的肉体被困住了,于是只有放飞精神,让灵魂去翱翔。
他自然而然地想起千千万万受苦的人,在长安见到的,在华州见到的,在彭衙见到的,在新安道见到的,在秦州、同谷见到的,《兵车行》里的人,《石壕吏》里的人,一幕幕、一个个都再现在眼前,他们的苦楚都如此真实而具体。
杜甫忍不住要去幻想一个光明的世界,没有苦痛,没有压抑,没有沾湿的长夜和受难的孩子只有饱暖、平等和欢乐。这个念头一旦冒出来就再也压抑不住了,那一刻,雪白的光自天而降,照亮了诗笔,浩荡的旋律已涌到指尖,杜甫要在这写满苦涩的诗的末尾呼唤光明、祈祷欢乐、仰望天堂: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18
在杜甫的画像面前,王安石一拜再拜、涕泪横流,祈愿杜甫复生,好让自己去追随。
他的心似乎飞回了唐朝,来到安史乱中那个寂寞的音乐厅。时空在这里交错了。在杜甫的眼中,破败的大厅寂寂无人,自己孤独地演完,向空旷的观众席鞠躬谢幕。然而在同一个音乐厅,在重叠的平行时空里,人们欢呼如潮,王安石等一众后辈饱含着热泪起立,满怀崇敬,向“诗圣”致以经久不歇的最热烈掌声。
哪怕他们明明知道,台上的杜甫是听不见的。
以上都节选自《唐诗光明顶》。
这是和写这本书时的部分参考书合影。
喜欢可以点这里购书。《唐诗寒武纪》和《唐诗光明顶》的套装版,范大山推荐的就是这一套,把初唐、盛唐的精彩一口气看完:单买《唐诗光明顶》也没问题,在链接里自主选择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