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陈圣洁
编辑 | 袁畅
本文首发于
“
见智研究
”APP
,欢迎下载
“
见智研究
”
,即时见证历史。
自2018年商业银行启动理财子公司(后简称“银行理财子”)筹备以来,“招兵买马”通常都是在业内、在水面下。
但近期,它们的招人节奏显然开始提速了。
据统计,今年以来,工银理财、建信理财、信银理财、兴银理财、光大理财、杭银理财,以及尚处于筹建阶段的民生理财、广银理财等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展开大规模招聘,岗位遍及投资体系各环节。
而且,其中不少投资岗位直接标明了百万甚至两百万以上的年薪,更有霸气的机构表示,要人才资历达标,薪酬“面议”!
01
投研人才最稀缺
从银行理财子的招聘岗位需求看,投研人才是银行理财子公司们的重点目标。
例如建信理财3月5日发布的招聘,7个岗位中,有6个岗位均为投资经理岗。
光大理财发布的招聘中,涉及投研岗位也高达11个。
此外,正处于筹建阶段的民生理财拟招聘的岗位有29个,其中也包括研究负责人、信息科技负责人、风险管理负责人、固定收益投资经理、量化投资岗等关键岗位。
一句话,银行理财子“投资缺人啊”。
02
薪酬十分可观
银行投资理财机构历来似乎是行业的“清水衙门”,但近年,“清水衙门”也有“肉”吃了。
根据从第三方机构获得的信息,这一轮银行招聘瞄准的投资人才比较高端,也开出了可观的薪酬。
有的机构给债券投资经理开出了最高144万的薪水。
有的给研究员开出了最高近百万的薪酬。
有的给投资经理开出了90~150万的年薪酬,这个薪酬不算高,但考虑到办公地是在青岛,薪酬的相对竞争力还是有的。
甚至有些理财子公司还招聘起自营投资岗来。
03
人才要求很高
虽然给出了相比一两年前更高的薪酬,但这轮银行系理财子公司的招聘要求不低。
比如前述的医药行业研究员,虽然薪酬近百万,但要求行业研究经验五年以上,具有敏锐市场洞察力和流畅文笔。
这在近年医药行业火热的背景下,这样的薪酬价位应该很难找到行业一线的研究人才。
另外,新的岗位显示,银行理财子对于投资条线设置更加细致。
以光大理财为例,该行股票投资经理岗还细分出资产配置、医药方向。这显然与该机构权益产品门类划分趋向细致有关。
04
文化相容要求高
银行理财子大举招人,可能还与一个情况有关。就是它们首批从市场引入的人才,未必相容的很好。
此前,银行理财机构发行的第一个主动权益产品招卓沪港深精选周开一号权益类理财计划宣布更换投资经理,原投资经理朱红裕因“工作调整”原因,不再担任该产品的投资经理。
此时距离他上任不足七个月时间。
另外,目前银行理财子外部市场化引入的投资人才,公开“亮相”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