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言创新
“微言创新”由上海科学院规划研究处和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战略咨询中心共同出品,专注产业创新领域研究。言微意未尽,集智求创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微言创新

以“里葆多”的故事谈谈仿制药产业化之路

微言创新  · 公众号  ·  · 2017-06-07 19:5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编者按

上海有“张江药谷”,生物医药是张江科学城建设的重点板块之一,也是上海巩固提升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但是,新药基础研究的如火如荼与成功上市产品的微小数量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如何探索出适合当前上海生物医药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值得深思。


由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独立研发并注册上市的阿霉素长循环脂质体(商品名“里葆多”)是首例国产脂质体阿霉素,也是继美国强生公司的Doxil之后,全球第二枚阿霉素靶向脂质体纳米药物。作为乳腺癌、淋巴癌等癌症的一线化疗药物,其问世使国内患者的用药成本降低了1/3。

1、里葆多的诞生

里葆多 于2012年仿制成功,克服了关键辅料与制备工艺瓶颈。事实上,纳米药物的仿制并不简单,FDA和CFDA均按照创新药物对其进行技术要求。目前,该产品已成为企业的拳头产品,自上市以来销量逐年提升(见图1),并且正在进行FDA的相关注册。

图1. 里葆多的销量

数据来源:泰凌医药(里葆多销售公司)2012~2016年财务年报。


2、里葆多的研发策略——技术仿真

以化学药为例,有机构作了一个大致估算,一个原研药的成功需要花费约16.5年,远超十亿美元。 第一阶段,药物发现期。首先,需要对1万个化合物进行筛选,用时5年;然后,需对筛选出的250种化合物进行各项临床前研究,用时1.5年,花费3~5亿美元。第二阶段,临床试验期。需对第一阶段筛选出的5种化合物进行三期临床试验,Ⅰ期需20~100个志愿者,Ⅱ期需100~500个志愿者,Ⅲ期临床需1000~5000个志愿者,需投入4~6亿美元,耗时6年。第三阶段,评审期。最终筛选出的化合物,需经FDA进行审评,一般需要2年时间;然后进行Ⅳ期临床试验,约需时2年,费用因产品而异。

由于研发成本的不断上升,传统的原研药研发模式让大部分药企不堪重负,很多药企都在改变其研发模式。作为其中一种常见途径, 仿制药无需再重复进行临床前动物研究和人体临床研究,只需与原研药进行对比研究,进行仿制药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评价。

里葆多正是走了这样一条 “捷径”,其原研药的研发公司为ALZA(美国药物传输技术公司,后并入美国强生,J&J),为了追求与原研药相同的批间差,研发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寻求相同的 API (工艺研发路线)和具有美国药物管理档案( DMF )的辅料供应商;逆向解剖,追求关键工艺的一致;与对照药具有相同的处方和质量标准,体外释放度和在动物体内的组织分布相同。

虽然技术上是完全照搬的, 但可以说,里葆多的创新就在于坚持模仿,其仿制的过程正是一种研发思路的创新,也许这才是更适合产业化的研发方式。


3、仿制药的成功之路

大部分制药企业都希望走一条原研与仿制相结合的道路,但想要承担起原研药物上市的重任,大部分药企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因 此还是以生产仿 制药为主。与专利药相比,仿制药的研发不需要那样大的研究投入,通过简略新药申请注册也较简单,借助原研药物已有的市场定价和市场推广,市场成本也将大大降低。

作为原料药生产大国,中国的制药企业应该有能力在仿制药争夺中占有一席之地。虽然在EMA或FDA注册会面临许多技术上和政策法规上的问题,但可以在熟知欧美药物法规的专家和专业咨询公司的帮助下予以解决。这正是里葆多走过的注册之路,也为中国药企走进FDA的常态化运作,树立了新的风向标。

图2. 里葆多在美国FDA的简略新药申请之路(Abbrevitive New Drug Application,ANDA)

无疑,有关新药研发与产业化瓶颈的认识与讨论无论是在工业界还是学术界都是热门话题。里葆多的成功让我们看到,创新驱动发展并不是仅仅追求第一、追求另类。为了让药物创新满足人民的生命、健康需求,提升其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 应该切合自身实力,提出更有效率的药物研发策略:在治疗上,追求治疗学上的“好”而非注册分类上的“新”;在竞争上,具有独特性和壁垒性,以及至少3-5年的市场机会窗;在经济上,具有经济性、市场时效性和风险可控性。



作者简介

瞿敏明,上海市纳米科技与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工程师。

责任编辑:雷蓉


延伸阅读

“数”里行间 | 2016年第四季度健康领域发展动态数据分析报告

药明康德首席运营官杨青:全球医药行业趋势之我见

谈谈肿瘤治疗的精准用药流程



(本文不代表微言创新观点。欢迎投稿、转载和商务合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