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想跟大家聊一个我认为应该是公文写作中难度比较大的一种类型的材料。
就是领导讲话稿。
其实领导讲话稿如果写好了,对公文的其他十多种类型,应该说就能有一个比较好的把握。因为领导讲话稿,虽然看起来它像是一个个人材料,而实际上它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材料,因为领导讲话它往往带有一定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咱们无论是在平时的工作汇报总结包括一些信息经验材料的起草中,可能都会跟这个领导讲话稿能拉上关系。
都说领导讲话稿难写,其实很多时候难在这个领导讲话,他往往没有非常固定的一种模式。
他很多时候都是千变万化,随着领导的风格、随着单位的实际情况、随着所处的这种形势背景等等方面,不断地发生变化。但实事求是地讲,这个领导讲话实际上也有内在的这个规律,如果把握好了,能够把这个讲话,写得很好。
今天就跟大家谈一谈,在领导心目中,对各个分段的讲话稿到底是什么样子?当然我的这个想法也不一定代表所有的人的想法,我只是从我接触的、综合他们的意见来跟大家聊一聊。
首先第一个分段就是把事情讲清楚,这个能占50%,什么叫把事情讲清楚?也就是说咱们起草中间,能够把上级的要求体现到,能够把本单位需要落实的这些工作,能够都讲到。
比如说物们就举这个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动员部署会,能够结合自己单位的实际,从几个方面论述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意义,能够结合本单位改革发展的这个情况,讲清楚如何用二十大精神来统领本单位的各项建设,能够对组织领导层面如何去宣传、如何抓培训等等这些方面的内容,如果能够把这个事给讲清楚了,也就说文件里面的话,能够适当的转换成领导讲的话,这样也就可以了。
这样的材料,一般上能够打60分或者70分边上,也就是说勉强及格。
对这样的材料,一般领导、就看碰到什么样的领导,碰到那种比较仁慈的领导,都可能就是说这个材料可改可用。领导上手改改,加一些他的想法,把个别的地方,拔高一下,有思想的话那他自己加一样,他就可以讲了。
但如果碰到比较苛刻,比较严厉的领导,他有可能就会给你打回来,让你重新做提炼,有可能说你这个语言太平了没有思想性很空洞。有可能说这个哪块哪块都感觉不对等等,在这个分段的朋友我想,应该是起草各类通知、各类文件,基本是没有问题了。但对领导讲话稿的这个把握,还没有上升到一个层次,也就是说,还只是把领导讲话稿当成一种文件来写,这就需要进入第二个阶段。
第二个分段是什么呢?就是能够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这个讲话稿有比较强烈的这种问题导向。是针对本单位行业领域的问题去讲,领导讲出来以后有比较强的这种针对性和指导性。这样的材料一般上能够打80分,也就是说我这个材料提交给领导以后,领导觉得你这个材料还是比较有深度、点到了问题,不像是有一些文件,有一些工作总结,他泛泛而谈面面俱到。
这个讲话的他有可能有的时候它是讲点儿的,他不像是这个总结一样,每一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的工作都要总结到,它往往是,针对这个单位的矛盾问题、聚焦问题去讲,比如说有时候我这一块可能三个层次,我这一个层次可能就针对某一个问题把它讲透了,这一块也就完成了,这样的材料到了领导那儿,基本上他就会觉得这个同志还是平时在思考问题的,还不仅仅是这个上面发的文件我稍微改吧改吧,结合单位的实际就是领导讲话了。不是这样,他还是在注重思考和梳理本单位的一些矛盾问题,在讲话稿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回应。
这是第二个分段。所以我们平时建议大家多收集一些,或者说多收藏一些本单位存在的矛盾问题,要结合自己的这种思考,梳理出来,这个确实非常有用的,你无论起草什么样的材料都可能会用得到。
紧接着第三个分段是什么?就是要有一定的思想性。就是说,在能够把工作讲清楚,仍能够把这个问题解决好的基础上,又要对原有的这种工作进行一定的提炼,能够讲出领导独到的见解,使他讲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和深度。这样的讲话,让人会读起来,或者是听起来感觉到豁然开朗,或者是有一定的启发,让人感觉到确实而领导水平就是高,做到这一点。
其实,就有一定的难度了。这个可能就需要平时自己认真的揣摩思考和一种长期的积淀和总结。我们也试着给大家提供一些,比方说这个二十大的金句等等,实际上这些金句,包括报告中的一些很鲜明的观点,它往往这些观点也是思想点,这些金句,他也是这种智慧的结晶,对这些,比较有思想的这种观点,我建议大家还是要注意平时要注意去积累,尤其是提出的这个,比如说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些新的观点和论断,大家一定要反反复复的去揣摩和思考。
尤其要,如果说能够结合自己所在这个单位和领域,能够把握住其中蕴含的这种方法论,或者是辩证关系也好等等,如果能转化成对本单位带有指导性的这种观点就更好了。
如果能写到这种地步,可能领导就会给你这个文章,打90分以上。他就觉得这个材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材料。
紧接着,咱们就进入第四个分段,也就是说,能够非常精准的把握领导的风格。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讲,提炼思想,比把握风格要简单一些,也就是说,把握领导的风格其实难度要更大。为什么说很多领导,他用这个秘书,用习惯了以后他就不愿意撒手,他不愿意换。
无论是党委的秘书,还是领导个人秘书都是这样,不过当时我们毛主席,他用胡乔木也好,田家英也好等等,他也是非常喜欢,因为这些大笔杆子已经非常精准的,能够把握领导的文风,把握领导这种思维的习惯,把握领导讲问题拿捏的尺度等等。我们建议,大家都从领导以往的材料中,多在平时跟领导的这种交流包括请示汇报工作中,多仔细的去揣摩领导这种风格,他讲问题从哪个角度去入手,他讲这个工作,他讲到什么样的程度,他喜欢用什么样的观点、什么样的口气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