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围绕研究生如何实现理论的创新展开,作者通过询问学长孙宇凡关于理论创新的方法和建议。孙宇凡学长通过解答及举例,说明了理论创新并非简单的引入老理论解释新现象,而是一个复杂且需要长期研究的过程。他也提到,即使是大师级的学者也会在研究中进行修修补补的工作,关键是要用心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理论创新并非简单的工作
作者提到自己尝试用老理论解释新现象,感觉只是修修补补,没有什么贡献。孙宇凡学长指出,即使是大师级的学者也会进行这样的修补工作,理论创新是一个复杂且需要长期研究的过程。
关键观点2: 理论创新需要考虑长期的研究过程
孙宇凡学长提到,当我们把视线拉长,放在长达几十年的学术研究生涯中,很少有人一开始就能做到很高的水准。因此,不必过分焦虑自己的初期研究。
关键观点3: 用新现象去修补旧框架的工作并不简单
孙宇凡学长以布洛维的《制造同意》为例,说明用新现象去修补旧框架的工作并不简单。他强调,这个过程需要对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并且用心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关键观点4: 推荐的文献和课程对于理论研究有参考价值
孙宇凡学长推荐的文献和课程对于研究理论创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例如,《制造同意:垄断资本主义的变迁》一书对于理解理论创新有一定的帮助。
正文
“
想请问宇凡学长,身为一个研究生该如何实现
理论的创新
呢?
宇凡学长好,我目前是一个
在读博士
,想来请教下
理论创新
的问题。
我能想到的一般做法,就是研究新现象、但引入老的或经典理论。比如,我对人工智能算法与平台外卖员关系这种新现象感兴趣,但使用的是的经典的管理学或劳动社会学理论。这样的话,感觉只是修修补补,简单些,总觉得似乎没有什么贡献。我也想做
为了新现象发展新理论
,但感觉对于我这样研究生来说似乎又做不到。所以,究竟要怎么办呢?得知学长也做理论方面的,想借这个问答机会和您请教!感谢!
“
我能理解你的担忧,你其实是很想把你的博士论文写好,期待做出一些学术贡献。这是很正常很积极的想法。
不过也要注意到,我们只是在写一个硕博士论文而已,一旦你走上了学术道路,还有三四十年的时光来做研究、做贡献。放在如此长的时段中去考虑的话,你会发现,
很少有人一开始就做到很高很完美的水准
;从这个角度,老师也不会要求一个博士去做很大的贡献,是不是?
那什么是真正的理论创新?就像你说的“
研究新现象、使用老理论,” 真的比较简单或者没有实际贡献吗?
就拿你说的
平台劳动研究
为例来说说。如今平台劳动大部分用的是布洛维的
劳动控制理论
。布洛维用劳动过程、劳动控制这些概念来研究工厂车间,现在的学者就把它引入到平台经济中来。也许你以为你到这一步已经知道答案了——毕竟老理论已经知道了,但其实并非如此。你想想,在布洛维的劳动控制理论中,车间主管会动员大家通过技能竞赛等游戏化
(gamification)
的方式,让工人们以“自我同意”的方式,不断自我剥削以提高生产力。但在平台劳动中,这个游戏化的模式和车间肯定不一样:算法会有非常强的垄断甚至专断的特点,这是和“动员/同意”的逻辑非常不一样、甚至矛盾
(Griesbach,2019)
。这时候,所以这不是简简单单的引入的过程。
*《制造同意:阶级、控制和资本主义工作过程》书籍封面
同样,提出了劳动过程理论的这位大师级学者、美国社会学学会长布洛维(2008),也没有做出全然开创性的创新。他是
把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引入到了劳动研究领域
,将这个左翼理论运用到了一个工厂车间里——这何尝不是你说的修修补补?但这项修补工作实际上非常复杂,也并不容易。葛兰西的理论是研究文化霸权的,因此是偏宏观的理论,属于政治经济体系研究;把霸权理论放入车间里去解释微观现象,或者用微观现象来审视这个宏观理论框架,都不是直接就能做到的事情。然而,他却
颠覆了以前对劳资关系
——以前马克思主义觉得工人都被剥削、所以是很不情愿的,那么为什么大家都在卷、都在积极加班呢?甚至,布洛维做这项田野调查时,做着做着才发现,原来他是对几十年前的劳动研究名著的“
复制性研究
”:因为他们恰巧是同一个田野点、对同一家工厂的研究!所以,复制性研究,都能成为大师呀!
*《狱中札记》(Quaderni del carcere)书籍封面
所以,用新现象去修补旧框架的工作,远远没有你想得那么简单,答案也远远没有那么轻易就被揭露。
推荐文献:
-
布洛维,2008,李荣荣译,《制造同意:垄断资本主义的变迁》,商务印书馆。
-
Griesbach, K., Reich, A., Elliott-Negri, L., & Milkman, R. (2019). Algorithmic Control in Platform Food Delivery Work. Socius, 5.
>> 想写出让导师心动的研究计划/开题报告?点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