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改了推送规则,只有
经常阅读、互动(点赞、转发、收藏)
,才会在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哦。如果不想错过推送,可以给
标个星标
,
谢谢~
编者注:华为和苹果公司均将在9月发布重磅新品,低迷的消费电子行业或迎来触底反弹机会。但长远理性来看,创新才是第一生产力。
编辑:Simon
今天下午(9月6日)14:30,华为将举办Mate50系列及全场景秋季发布会。
苹果公司也将于周四
(北京时间9月8日凌晨)举办秋季发布会,届时将公布新款iPhone14等一系列新产品。
被誉为“数码圈春晚”的苹果发布会,向来吸引了不同人群的众多关注。消费者期待苹果公司拿出创新性的产品、功能,以引领新的潮流;投资者则关注产品的未来市场潜力以及相关的投资机会,好不热闹。
在手机等电子产品消费下滑的大背景下,市场对苹果发布会重新点燃消费热情充满了期待。而近日的一则消息,往消费者的情绪里再添一把火:
华为将在9月6日发布Mate 50系列新品,或与iPhone 14上演双雄对决。
网友甚至贴出下图,以显示华为和苹果在当下高端手机市场的地位。
来源:网络
事实上,
今年正好是华为Mate系列发布以来10周年的大日子
,而原本早该发布的Mate 50系列也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被延期至今。因此,9月6日将发布的新机,势必凝聚了华为诸多心血。而选择与苹果发布会“正面刚”,或也显示了华为对于Mate 50充满信心。
在苹果和华为放出发布会消息后,相关产业链公司股价均出现了明显的拉升异动。但遗憾的是,在仍然偏弱的大市影响下,这种强劲的表现未能持续太久。
苹果和华为的新品能否拯救低迷的消费电子行业?在充满反转预期的情况下,已经跌至谷底的消费电子能否真的迎来反转?
01
“爆款拯救论”,是否成立?
从以往经验看,苹果发布会虽然都定在9月,但基本上都在9月15号以后。而本次可谓“破天荒”地将发布会时间提前至9月7日(当地时间),
背后或背负着“拯救消费”的重任。
专注于苹果公司的分析师郭明錤此前表示,目前
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仍在增长且不可预测,因此尽快发布/出货iPhone可能会将经济衰退风险对需求的影响降到最低。
来源:推特
表面上看,郭明錤认为苹果公司担忧经济衰退对苹果产品的需求减少,因此选择提前发布新品。但在华为宣布发布Mate 50系列新品后,郭明錤却表示,高端产品是现在手机品牌的出路,如果华为Mate 50反映好的话,
对其他国内高端手机市场应该会有鼓舞效果,有利于降低消费电子市场下行周期的影响。
也就是说,在当下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不断下行的背景下,
“爆款”产品或对整个行业带来提振作用。
而高端手机领域里的领头羊无疑仍是苹果,且华为在国内高端手机市场也仍占据着重要地位。所以,iPhone 14也好,Mate 50也罢,或多或少担负着拯救消费的重任。
根据Canalys7月底发布的数据看,
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仅6740万台,同比下降了10%。
且
自2017年以来,手机出货量同比均呈下滑趋势
(除2021年Q1和Q4有反弹)。
来源:Canalys
更让人揪心的是,Canalys报告称接下来的市场前景也并不乐观,
全年出货量可能远低于3亿台,或出现自2012年以来的最差表现。
但我们复盘一下唯一大幅增长的2021年Q1表现来看,当季中国市场出货量达到了9240万部,同比增幅达24%,其中
苹果手机同比增幅高达94%!
原因或在于,2020年10月份,苹果公司刚发布了iPhone 12系列手机。根据数据调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
截至2021年4月份iPhone 12系列销量在全球即突破了1亿台大关,且在中国销量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成为iPhone 6之后最成功的产品。
也就是说,成为爆款的iPhone 12直接拉高了国内乃至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
确实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处于下滑趋势的手机销量。
02
涨价叠加羸弱经济,“双雄”压力不小
鉴于仍然高企的通胀水平和供应链方面给出的较大压力,iPhone 14系列或全系涨价。郭明錤曾在推特上表示,
预计iPhone 14系列机型平均售价将上涨15%,达到1000美元至1050美元区间。
不过他同时提到,这次平均售价上涨除了通胀因素导致供应链涨价之外,Pro版本的占比更大也是重要因素。这意味着,
苹果目前对今年Pro版本的市场预估非常自信,因此在开售之前就提高了备货。
来源:网络
但这种乐观能否成为现实?恐怕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回顾今年618活动手机销量情况看,今年618期间线上手机销量1400万部,同比下滑了25%。虽然苹果仍然是最大赢家,但却是
通过降价来实现的
。多家电商平台数据显示,
iPhone13内存为128GB的版本到手价最低为4799元,而该机型发布时的定价为5999元。
试想一下,
刚刚在618购买了“便宜”iPhone 13系列的消费者,是否会再购买“涨价”的iPhone 14呢?
根据Counterpoint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用户平均换机周期超31个月,而最早手机更换周期仅为16-18个月。这背后一大原因在于,疫情持续冲击和全球经济压力下行。7月社零数据显示,
7月社零总额35,870亿元,同比仅增2.7%,环比-0.4%,低于市场预期的+5.3%,显示整体消费复苏缓慢。其中通讯器材类消费为425亿元,同比仅增4.9%,而1-7月则呈零增长状态。
来源:国家统计局、国信证券
另一方面,业内人士指出手机销售陷入冰点的原因在于,
进入5G时代后,只是速度更快,带来的消费者迭代需求很弱,
还远不如2G到3G、3G到4G带来的消费刺激大。
因此,尽管华为和苹果发布会带来一定的回暖预期,但
高价(高通胀)+弱经济+缺乏创新的背景下,新品能否再度创造新的销售神话,仍是一个值得慎重的问题。
03
消费电子能否开始布局?
苹果、华为产业链公司在股价异动后又回归常态,显示
市场对于消费电子板块的整体预期仍不高
。
国融证券分析指出,一方面智能手机创新不足,用户换机欲望不强;另一方面,受国内疫情反复以及海外通胀影响,全球消费需求低迷。但是
从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市场对于消费电子销量低迷的影响已经充分反映,短期利空出尽。
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当前动态市盈率仅不到24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来源:Wind
国信证券认为,
Q3作为消费电子传统的备货旺季,
加上苹果新机、小米折叠屏、华为新机等催化作用,
环比受疫情冲击下的Q2料显著改善。
因此,处于历史估值低位的3C产业链,
特别是VRAR、折叠屏、苹果产业链的配置价值凸显。
招商证券也认为,国内苹果链经过年初以来较大调整后,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且基本面在消费电子中仍有增长前景,尤其是
参与未来创新以及份额和品类还在扩张、并有跨界到汽车电子等景气赛道的优质公司,低位布局价值凸显。
估值偏低加上行业巨头新品预期,消费电子产业链或还有短期炒作机会。但仅从手机这个单品来看的话,确实需要有较大创新性功能才能摆脱近年来持续下滑的趋势。
折叠屏或开启消费电子形态创新的新纪元
,在内容上(如创新性软件、爆款游戏等)也需要有创新才能拉动手机消费快速迭代。此外,元宇宙内容浪潮下,
智能穿戴、VR等产业或有较快的进一步发展。
04
投资干货攻略
苹果公司 (AAPL) :设计、制造和销售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和配件以及其他各种相关服务,全球市值最高上市公司。
Meta (META) :Facebook母公司,元宇宙先驱,全球领先的智能头戴设备以及内容供应商。
小米集团 (01810.HK) :专注于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以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正研制新能源汽车以及自动驾驶技术。
舜宇光学科技 (02382.HK) :从事光学及相关产品以及科学仪器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的投资控股公司,近年来车载镜头业务发展迅速。
瑞声科技 (02018.HK) :为智能设备提供领先的微型专有技术解决方案,在声学、光学、触觉反馈、精密制造、微机电、无线射频和天线领域拥有材料研发、仿真、算法、设计、自动化以及工艺开发等尖端技术。
高伟电子 (01415.HK) :一家主要从事相机模组业务的投资控股公司,客户包括苹果、三星、LG电子等知名公司。
丘钛科技 (01478.HK) :全球领先的智能移动终端中高端摄像头模组及指纹识别模组制造商。
比亚迪电子 (00285.HK) :国际领先的垂直整合的手机零部件及模组制造、手机组装服务供应商。
栏目简介:
盛言牛熊:华盛通美港股观点类栏目,精选主流财经媒体和意见领袖评论。即时分析行情热点,揭示投资机会,纵论宏观大势。
作者简介:
Simon,华盛资讯观察员,专注于全球交易市场的顽强小韭菜。
-end-
以上内容不代表华盛的立场,不构成华盛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人士意见。
更多精选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