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插座APP
职场充电第一站,每晚21点21分准时推送,下载好多课APP学习更多精品课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力资源管理  ·  有这几个迹象,说明领导要提拔你!1、委以重任 ... ·  16 小时前  
清华经管学院职业发展中心  ·  招聘 | 蔚来2025届春季校园招聘启动 ·  2 天前  
中国企业家杂志  ·  净利润大增333%,阿里转身 ·  2 天前  
高绩效HR  ·  火爆!AI+HR实战:DeepSeek ... ·  3 天前  
HR新逻辑  ·  AI+HR实战:用DeepSeek提升HR工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插座APP

前阿里巴巴CEO卫哲最新演讲:早期人才流失率高达120%,马云用3招儿解决了

插座APP  · 公众号  · 职场  · 2017-10-08 20:59

正文

马云这个人嘛,还是有很多招儿的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老师曾说

一个公司所有的失败

归根结底都是人的失败

所以面对早期高达120%的人才流失率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老师

痛定思痛,从源头进行彻底改革

推荐给所有公司管理者和

正在创业的兄弟们认真学习



首发 / 招聘兄弟会

(公众号ID: hizhaopiner)

值班编辑 / 何川



2009年,马云带队去美国考察一流公司。


其中包括苹果、谷歌、微软、星巴克。见这些公司,我通常都会问一个问题:


谁是你们的竞争对手?


微软那时候的CEO叫做 Steve  Ballmer , Steve 一听到这个问题,就瞬间来劲了,一口气讲了45分钟,我们和苹果竞争,和索尼竞争,和 Cisco 竞争,和 Oracle 竞争,我们是如何跟他们斗争的,又如何消灭他们的。

出来以后,马云说,这哥们是职业杀手啊。我说,你看金庸小说里面,哪个职业杀手,最后成为顶尖武林高手的? 没有。

然后拜访谷歌,也问谷歌的创始人 Larry Page ,谁是谷歌的竞争对手?我们正期待谷歌也说,微软啊、苹果啊等等都是他们的竞争对手。


结果答案特别出乎我们的意料。Larry Page 说:NASA(美国宇航局)、Obama administration(奥巴马政府),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我问为什么呢?他说:


谁跟我抢人,谁就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我们的工程师,Facebook 和苹果来抢,我们不怕。我们开更高的工资,给更多的期权、股权就好了。可是我们的工程师去NASA,1 年只有 7 万美金,只有我们这里的五分之一,我还抢不过。


我们谷歌描绘了一个很大的梦想,但美国宇航局的梦想,是整个宇宙,更大,做的事更好玩儿,把我们最优秀的工程师,给吸引走了。


我们这儿的管理者,我们这儿的经理,年薪也是几十万美元,结果 2009 年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政府意气风发,很多美国人,居然愿意从政了。包括谷歌里面很多优秀的经理,放弃几十万年薪,拿5万美金的年薪,去政府工作。


所以,谁跟我抢人,谁就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而且,这两个竞争对手,是我最难对付的竞争对手。

所以,这个话题,我想跟所有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者分享,一定要深刻思考,谁才是你的竞争对手。微软呢,看到的只是谁是微软产品的竞争对手(而不是人才的竞争对手)。结果怎么样?作为 CEO 的 Steve Ballmer 下台了。


一般 CEO 下台,股票都要跌的。Steve Ballmer 下台,第二天股票涨了7%。微软的 7% 是多少?相当于300亿美金。我们经常说,奋斗一个独角兽。10亿美金就是独角兽了吧,一个 Steve Ballmer ,等于负能量的30个独角兽。

我们做人力资源也会知道,你宣布了一个比 Steve Ballmer 更强的人来当下一任CEO,大家特别看好,所以股票涨了。


当时,微软董事会原话是这样的:


Steve Ballmer 将不再担任微软 CEO,接下来谁担任,董事会正在选择当中,还没决定最终谁来接Steve Ballmer。


也就是说,随便换一个人都比 Steve Ballmer 强。我觉得微软到了后来发展并是不太好。


今年我们召集了很多 CTO 在硅谷聚会,发现一大片出自微软。所有人都在感谢微软,微软为我们中国的互联网界,增添了70%的CTO 。出来后,都在声讨,微软有多么不好。


所以,可能因为微软流失了这些人( BAT 几乎所有 CTO 都是微软出来的),如果他们留在微软,微软会多么强大。

说到人员流失也好,人才流失也好。我就想起我刚到阿里巴巴的时候,阿里巴巴是对人力资源,特别重视的一个公司。但即使像这样一个特别重视人力资源的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走过很多弯路。


2005、2006年,我刚去阿里巴巴的时候,曾向人力资源部门了解:我们的工程师和销售的离职率是多少,部门的同事告诉我,离职率是 10%。


我一听,哎哟,太了不起啦!销售和工程师都是流失率特别大的岗位,阿里巴巴才 10% !结果人力资源同事马上说: 不不,我刚才没有说清楚,是一个月 10% 。


噢,那就是年化120%,一年换一遍。


员工流失率这么高,最后采取什么措施没有?采取了。我们把员工流失率定了个指标,作为各级 HR ,各级干部的 KPI 挂钩考核。 效果怎么样呢?还不如不定这个 KPI 。


为什么呢?该留的一个没留,该走的一个没走。也就是留下来的,都是该走的人。走了的,都是该留的人。硬性制定了一个流失率指标,并不能解决流失率的问题。


然后,我们做了一个诊断,为什么员工流失率这么高?核心只有一句话:


人力资源的源头,也就是招聘,出了问题。


后来怎么解决的呢?我重点讲三个方法。



/ 01 /

不轻易下放招聘权



阿里巴巴刚创建的时候,大概在公司 400-500 人的时候,任何人加入公司,马云都要见,亲自面试。 任何人,包括我们的前台接待,包括我们公司的保安。


所以,阿里巴巴能在 今天 诞生出一些传奇性的人物,很励志的人物,没什么好稀奇的。

阿里巴巴今天的首席人力资源官,前面做过菜鸟物流董事长的童文红,原来是军嫂,从我们前台的接待做起,然后做行政经理,做人力资源,管业务,管客服。最后,成为菜鸟董事长。现在刚刚升任,整个阿里集团的首席人力资源官(CHO)。

那么,如果这个前台接待,是行政经理面试的,她的出路,应该就是行政经理。但,如果这个前台接待,是马云面试的,她就有可能成长为副总裁。

同样,楼内有一个保安,花名叫杨过。杨过每天在产品部晃悠,有点像武侠小说里面的少林寺藏经阁里的扫地僧。扫地的僧人,后来武功都很厉害。


整天在旁边说,先是旁听产品开发,到偶尔能插嘴,插到后来产品经理烦了,你老是插嘴,有本事你来干干。 哎,一干,两年干到产品总监


刚才,我们讲到,阿里巴巴在公司只有四五百人的时候,马云亲自来面试,就诞生了这么多奇迹。那么,后来招聘权力下放之后呢? 就发现很多问题。


最极端的例子,我们有很多经理,自己入职才一个多月,居然他可以去招聘别人了。他并不了解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甚至对于这个岗位有什么要求,也不清楚。就有点像以前的解放战争,国民党拉壮丁,自己刚刚来当兵没多久,又可以去发展,为自己的队伍招人,这是多大的风险。

我们也碰到过中小企业的老板,大概员工人数在一两百人左右,就说我有人力资源部门了,招聘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我不再管招人了。


那我说,你在忙什么呢?


他说我又是开会,又要出差,又要做销售,又要做客服。我说,你在降级,做不该你做的事。那么为什么你会降级,做这些事呢?


因为你没有招对人,你没有把时间放在招聘上,形成了恶性循环。 因为招的人不行,你要替他们去干,他们本来该干的事。

很多跨国公司,至少坚持跨两级招人,阿里巴巴一度恢复到跨四级招人。


比如,我们广东大区的总经理,下边有城市经理,城市经理下边有业务主管,业务主管下边是我们普通的销售或者客服。 也就是广东大区总经理,要直接面试到销售或者客服。


广东大区多少人呢?广东大区1000个人。每年至少 200-300 人的流动。 可想而知,他要招多少人,工作量有多大。

所以,阿里巴巴人力资源工作的改进,就是从招聘这个源头开始。而招聘源头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轻易下放招聘的权力。中国有很多公司,人力资源开始出问题,就在于下放了招聘权力。



/ 02 /

重视业务能力以外的考核



业务技能很简单,很好判断。


你是做销售的,来我们公司也是做销售的,以前业绩多少,卖什么产品,管多少人。工程师,以前是写 Java 的,还是写什么其他语言的,做过什么样的程序等等。水平很好判断。

我经常问,公司招人,难道只看业务技能吗?我希望每个公司都能回答这个问题:


在业务技能以外,你们需要什么样的人?

我们经常说,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味道。阿里巴巴招聘的时候经常闻味道,跟我们是不是一类人。因为人的分类没有对错。 错的是什么呢?


是不同类的人,天天要坐在一起,天天要在一起共事。 可想而知,心情不愉快,工作效率低。

那么,到底怎么去“闻味道”?


我们要动脑筋去设计一些问题。很多人总在打听阿里巴巴的面试问题。其实,我把答案告诉你也没有用。因为有些问题是开放性的。比如说,你招聘一个岗位,特别希望他能吃苦,你不能问他,同学,你能吃苦吗?没有人会跟你说,对不起,我不能吃苦。你特别希望你们公司招的人都诚信,是守信用的人,你也不能问他,你诚信吗?不能这么问。

那我举个例子,大家回去,多去开发一些这样的问题:

就拿第一个问题,能吃苦吗?很简单。同学,你能不能跟我描述一下,你这辈子吃的最大的苦是什么?我们有个面试者回答说,那个时候,没有动车,从上海到无锡,我没有买到坐着的票。我是从上海站到无锡的。

这是他人生中吃过的最大的苦,可想而知,他的 吃苦 能力很弱。

我们希望招的人大气一点。阿里巴巴希望招的人大气一点。那你就可以问他,同学,你能不能跟我讲讲,你这辈子吃过的最大的亏是什么?我们有听到过一个答案,我在读小学的时候,同桌的女同学,拿了我的橡皮,到现在都没有还。 我心想,哎呀,这哪是吃亏,这是记仇啊。


女同学拿了块橡皮没有还,到二十多岁都还记得。而且他认为,这是他这辈子,吃过的最大的亏。那你觉得这个人,适不适合你们的味道?肯定大部分公司都不适合。

这些因素,我归类为非技能类因素。我希望大家能在招聘中,围绕每个公司的味道,设计一些非技能的问题,来判断一下。


这是阿里巴巴当年犯的第二个错误,招聘时,过度强调技能,忽略非技能因素。其实,这个错误,跨国公司经常犯,阿里也犯,不过纠正得快,纠正得坚决。



/ 03 /

跨一两级选拔人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