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一则 “最励志的终身创业老人褚时健于 9 月 13 日逝世” 的消息在短时间内刷屏了场妹朋友圈。
好在谣言来得快也去得快,人民日报和褚时健亲属很快出来辟谣。
虽然这次的事情并没有激起太大的波澜,但场妹想到,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太多次了。
不光是褚时健,很多名人也常常 “被去世”,金庸就曾屡次遭到 “被去世”。
反思总结了新媒体圈的许多乱象,场妹特地写了今天这篇文章。
小 B 的电脑文档里有一个叫「待去世名人」的文件夹,准备了数百篇高龄、病危名人的去世通稿。
褚时健的去世消息一出来,小 B 迅速发稿,并自己为抢到了第一热点
沾沾自喜
。
没想到这个消息被迅速辟谣,粉丝一个个跑过来 “果取关
”
。
奥斯卡乌龙的教训还不够啊。
小 A 和小 B 聊天时聊到电影。
A:最近《敦刻尔克》很火啊,上映第一天票房就破亿了。
B:敦刻尔克是谁?这么火啊,看来我得写写他了。
A:敦刻尔克是一个地名…二战时期英法联军撤退的地方…
B:噢,那我知道这个话题该怎么写了。
A:你一点也不了解敦刻尔克也能写出一篇文章来嘛?
B:怎么不能啦,我连话题都想好了,今晚就回家写一篇《抵制电影敦刻尔克,是一个民族的自觉和自重》出来。厉害吧!
第二天,知名大 V 发文《今年网上最蠢的一篇文章出现了》。
金主爸爸找上门时,什么广告都能接接接!
写软文的时候却开始苦恼,产品体验感究竟怎么样,使用效果过得去吗!
灵机一动,去淘宝评价里翻了几条同类型产品的好评,总结一下就OK。
“用了两周XXX产品后,我最真实的几点使用感受是:
1、……
2、……
3、……
”
一篇软文就轻松出来了。
今天,又有一个新用户来加小 B。
A:小 B 小 B,我刚入新媒体这行,什么都不懂。你能给我列一个新媒体人必读书目的清单吗?
B:列书单啊,我最擅长了!想要了解互联网,吴军的《浪潮之巅》必读啊!做新媒体多少得懂点社会心理学,勒庞的《乌合之众》那可是经典之作!如果你是写文案的,建议去看《文案创作完全手册》,对你日常写作帮助肯定很大……
A:哇,你读过的书真多!你能给我讲讲《浪潮之巅》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吗?
B
(立马去百度搜索后)
:这本书主要讲,近一百多年来,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一旦处在了那个位置……
工作这么忙,哪有时间看书啊!
午休期间,小 B 刷票圈时
发现很多大 V 都在转同一篇文章。
小 B 点开链接,划拉了大概 3 屏,感觉文章太长太干,根本看不下去。
内心 OS:
不行,这么有深度的文章我必须表个态。
随手复制文内的一句话作为转发语,装模作样把这篇文章分享到了朋友圈。
却不曾想,这句话是文章里引用的反面观点…
小 B 逢人就爱吹嘘自己人脉有多广,跟很多行业里的大佬都是朋友。
A:听人说,你交友圈很广,行业里很多新媒体大 V 你都认识啊。
B:是啊,小马宋啊冯大辉啊和菜头啊,哪一个我不认识。
A:
你应该有他们微信吧,
能不能让我看下他们的朋友圈呀,
B:我认识他们,他们不认识我嘛。
那我还认识马云呢。
某地被爆出发生新型流感,
小 B 手快追了个这个热点,竟然就追出了人生中第一个10W+。
A:你文章里的消息是假的,官方都出来辟谣啦。
B:文章里的资料都是我从网上东扒西凑搜集来的,真实性我可管不着。
A:但是你的文章阅读量这么高,是在助长谣言传播啊,还是删掉吧。
B:好不容易追出了个10W+,我才不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