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季,文旅怎么玩?
文化踏青
最美人间四月天。
清明节假日期间,尽管全国很多地区出现较大幅度降温,但抵不过国人对于的追求,出游热情依然高涨。
根据新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的第一份假日旅游市场信息,清明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旅游总人数1.01亿人次,同比增长8.3%。
这其中,文化景区成为旅游消费的重要领域。驴妈妈旅游网预订数据显示,清明假日期间,全国各大景区迎来春季客流高峰,整体市场同比增长35%。
结合清明主题,参与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等寓教于游的活动,是“家庭游”的主要内容。数据显示,在祭奠先人之后,会选择短途“周边游”的人数占比近七成。
而这其中,更多游客选择就近到郊野景区、公园、古镇等旅游,回忆家乡往事,感受风土人情。结合清明主题,参与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等寓教于游的活动。
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显示,今年清明期间以博物馆、文化遗产、文化展演、宗教祈福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游走热,参观文化场馆和游览名胜古迹的游客占比达38.1%。
诸如杭州西湖、瘦西湖、无锡鼋头渚、洛阳龙门石窟等古迹名胜景区,以丰富的人文气息与美丽春光人气居高不下。有千年历史的甘肃榆中青城古镇,秦腔和青城小调吸引了大量游客。
在贵州,节庆游、乡愁游等旅游线路和产品深受欢迎,西江千户苗寨单日接待游客就超过4万人次,其中96%为自驾游客,有力带动了民宿、农家乐红火的生意。
甘肃榆中青城千年古镇、四川雅安石棉蟹螺堡子、贵州节庆游、乡愁游,江苏泰州举办溱潼会船活动,山东烟台栖霞牟氏庄园、湖北建始石门河地心谷景区“始祖文化旅游节”等吸引了众多关注。
此外,以祭奠革命先烈的为主题的红色旅游景区,迎来了人流高峰。
数据显示,仅清明小长假首日,湖南韶山接待游客就超过6万人次,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游客人数达4.4万。
小长假期间,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接待游客11万人次,甘肃的红军会宁会师旧址接待游客2.7万人次。四川的邓小平故居、朱德故里、陈毅故里等景区接待游客均过万人次。
酒店业方面,良好的文旅产品也带来了酒店业方面的增长。一些OTA陆续推出“清明大促”活动,线上主推“酒+景”主题游套餐产品;线下针对门店会员推出清明假期专享优惠产品,都销售情况相当抢眼。
十年
诚然,每个大小长假,在国人高涨的出行热情下,都能带来旅游行业数据的增长,而今年的清明,以旅游行业带来的更多启发,莫过于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的成功。
清明节,正值春色迤逦的时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自是古已有之,加上近代以来,丰富革命先烈事迹,更丰富了其文化内容。
2008年我国增设清明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后,不但向公众们更好的深化了其历史内涵,更用一天的假期为契机,成就了“小长假”旅游的发展。
2008年3月,携程旅行网针对清明出行作了一个网上调查显示,彼时53%的人选择在清明期间外出扫墓且表示没有其他出行计划。
10年后的今天,旅游消费数据的连年攀升已经见证了一个“天翻地覆”。至今年,达到了全国旅游收入421亿元,游客人均花费达417元(含加油费等)的体量。可见这个传统节日已经成功被挖掘和培养,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文旅体系,成长为一个良性的假日消费高峰。
今年,国家新合并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已正式挂牌,全域旅游的概念也愈加深入行业与公众,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将渗透到各产业,形成有机的关联。
在此情况下,来自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从今年清明部分OTA平台的预订情况来看,“90后”预订景区门票游客中占比很高,达到40%,其次是“80后”,占比为37.3%。
文化和旅游本来就不分家,是在中国的旅游行业原本就达成的共识。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来刘思敏看来:“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体验、文化认知与文化分享的重要形式。与此同时,文化又需要通过旅游来创新、传承与传播。”
值得关注的是,80后和90后的人群已经逐渐步入家庭,面对这群文化程度较高的出游主力军,可以想见,对于这个庞大的群体,文旅市场接下来无疑将迎来更强烈的针对年轻的家庭化特色产品的强烈需求。
今日互动
清明节变身旅游“小长假”的发展
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