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市值风云
有料,有趣,有深度。由董秘、CFO、投行和基金经理等一线从业人员组建的专业市值管理公众号,专注于解读中国资本市场最典型的并购重组、最血腥的股权战争和最脑洞大开的财务舞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秦朔朋友圈  ·  经济第五城,广州还是一座沿海城市吗? ·  13 小时前  
数据宝  ·  最新筹码大幅集中股出炉 ·  17 小时前  
福州日报  ·  定了!今年首次上调! ·  2 天前  
福州日报  ·  定了!今年首次上调! ·  2 天前  
钱眼  ·  冲上热搜!刚刚,彻底“杀”疯了! ·  3 天前  
经济参考报  ·  夜读|别让你的春节,只在手机里度过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市值风云

光大控股一手扶持,7年9次融资,3年半亏损70亿,特斯联:赴港IPO或成现金流救命稻草

市值风云  · 公众号  · 财经  · 2025-01-07 18:03

正文


亏损的日子真的有盼头吗?




作者 | 贝壳XY
编辑 | 小白

今年以来,随着香港证监会、港交所持续推进上市机制、股票流动性等改革,港股市场交易日趋活跃,IPO回暖迹象明显。截至12月18日,香港市场共63只新股上市,首发募资额达到830.6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7%。
尤其是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步伐加快,在已上市的63只新股中,来自内地的新股有56只,占比高达89%。
今天要介绍的这家公司便是其中之一——重庆特斯联智慧科技(以下简称“特斯联”),于近期向港交所递表,向“国内AIoT第一股”发起冲刺!

背靠光大控股,7年9次融资,IPO前估值210亿


特斯联成立时间并不久,2015年创立至今满打满算不到十年,却早已在一级市场里星光熠熠。
自公司诞生以来,便天然携带着资本基因,创始人艾渝曾就职于顶级投行摩根大通及香港投资银行部。
2008年,艾渝入职光大控股,一路过兵斩将12载,最终任光大控股董事总经理,主要负责一级市场私募股权投资,并作为核心创始人创立中国最大地产基金光大安石,累计主导投资规模超500亿人民币,可以说是光大控股的一员大将。

(来源:光大控股官网)
此外,特斯联董事长王欧、董事金正、执行董事兼高级副总裁张雷均出身光大控股。特别是王鸥,目前仍担任光大控股管理决策委员会成员及高级海外运营总监。
而特斯联,就是艾渝就职于光大控股时期的产物。不仅如此,成立至今,光大控股在资金上也是一路保驾护航,近乎参与了特斯联一半的融资项目,先后加码投资金额合计高达23.7亿元。
某种程度上说,特斯联可以看作是光大控股在新科技方向的一次战略性布局。
截至递表日,光大控股旗下公司合计持有特斯联26.37%股权,仅次于管理团队。

(来源:特斯联招股书)
背靠光大系的扶持以及艾渝这位资本大佬,特斯联频频增资扩股,短短7年时间里累计完成9轮融资,个别年份甚至一年募资两次。

(来源:特斯联招股书)
在此过程中,不少明星资本也纷纷入局,包括IDG资本、京东集团、科大讯飞、万达投资、商汤科技、福田资本、美高域以及多个地方国资等,这也从侧面验证了机构对特斯联投资价值的认可。
特斯联的估值也一路水涨船高。以递表前最后一次D++轮融资(2024年8月)测算,当时特斯联的估值已经超过210亿元,相较7年前天使轮的估值大涨近300倍!

3年半累亏71亿


那特斯联的业绩又能否撑得起这样飙涨的估值呢?
报告期内,特斯联营收最多的一年是2021年,达到12.07亿,但此后两年均不及此,分别跌至7.38亿、10.06亿。
今年上半年,营收更是仅有3.57亿元,相较去年同期下滑了30%。

(制图:市值风云APP)
扣除掉不菲的成本与费用后,特斯联这些年里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的经营亏损累计达到30亿元。
另外,由于特斯联每年会有大额的优先权股份公允价值亏损,再扣除这一数额后,三年半时间里特斯联的累计亏损71亿元。
其中仅是今年上半年,特斯联的期内亏损就高达11.28亿元,比去年全年亏损金额还要多出3亿元。

(制图:市值风云APP)
更关键的是,特斯联的现金流或许发生崩盘,三年半时间里经营活动现金流始终处于净流出状态,累计达到16.5亿元,且同样没有好转态势,大额失血仍在持续中。

(来源:特斯联招股书)
截至今年6月末,特斯联手握现金2.55亿,而短期借款却高达15.99亿,二者相差了6倍之多。或许这就是特斯联今年上半年刚完成D轮融资,如今又马不停蹄来港股递表的关键原因。
老实说,亏损与失血其实是不少中小企业的常态,特别是重研发的创新药企或科技企业,基本都是将全部希望寄托于研发成果商业化之时,那特斯联的未来能指望得上吗?

行业“第五”?行业弟弟!


我们不得不回到业务层面来回答这个问题,特斯联主要从事的是AIoT业务。
首先,什么是AIoT?
简言之就是AI+IoT。AI即人工智能,IoT即物联网,AIoT也就是人工智能物联网,即将AI与物联网技术相融合,通过IoT将AI在具体场景落地,用更高形式的AI实现万物数据化、万物智联化。
根据灼识咨询,中国AIoT市场的收益预计将从2023年的8,210亿元增长至2028年的13,93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1.1%。其中,公域AIoT的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4,080亿元增长至2028年的7,4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8%。

(来源:特斯联招股书)
目前,市场内主要有两种力量参与,其一是着重于操作系统的AIoT企业,包括华为、中兴、腾讯、阿里、商汤、旷视等,特斯联也所属在列。其二则是着重于硬件或系统集成的AIoT企业,包括海康威视(002415.SZ)、大华股份(002236.SZ)等。
看看这些竞争对手,要么是拥有强大网络基础建设的通信巨头,要么是具有海量数据基础和计算能力的互联网大厂,要么是AI业内响当当的领军者,都是跺跺脚特斯联抖三抖的体量级别。
对于他们来说,布局AIoT或许仅是其自身原有业务的延伸,卖个设备顺便卖卖系统,而AIoT系统却已是特斯联的全部。这种背景下,特斯联要如何与各路大佬厮杀?又能夺得多大的市场?
还真别说,特斯联在招股书中表示,自己是“国内第五大操作系统型AIoT解决方案提供商”,仅次于三家通信大厂以及一家互联网大厂(阿里巴巴)。
呦,瞧着实力不错!

(来源:特斯联招股书)
但仔细一看,前五家企业已经拉开了明显差距,特斯联的十万级体量较第一名的75万差出了6倍以上,较第二名的45万也已差出了3倍以上。
再考虑到行业内技术迭代快、研发耗资多、企业存活率低等特点,这样小的体量差距随时可能被反超,特斯联的“第五”宝座也并不一定能够稳住。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肯定有一场红海式的厮杀。
不得不说,特斯联的行业第五怎么看都像是靠定语堆出来的,本质上可能就是个弟弟!

AIoT产品有几分“智能”?


为了验证这一说法,不妨再来看看产品。
特斯联的AIoT产品主要集中在四个方向:AI产业数智化、AI城市智能化、AI智慧生活、AI智慧能源。

(来源:特斯联招股书)
听起来是不是非常高大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