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为您传递航天资讯,邀您一起关注航天事业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航空工业  ·  2024,上新了! ·  昨天  
航空工业  ·  外场日志:不是外场的外场 ·  3 天前  
青春国航  ·  新年台历,欣不欣喜,心不心动! ·  4 天前  
航空工业  ·  云游记!一图秒懂“祥云”AS700 ·  5 天前  
青春国航  ·  国航员工服务中心成立10周年活动来啦~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戚发轫:每一个中国人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就是爱国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 公众号  · 民航  · 2017-02-27 12:51

正文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做客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聆听大家”系列访谈栏目,讲述一代航天人的信念与热爱。


戚发轫简介



戚发轫,1933年出生。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1967年调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从事卫星和飞船的研制,曾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同时担任过多个卫星型号和神舟飞船的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问:您在大学学的是飞机制造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去研制火箭;1968年,被“点将”参与研制东方红卫星;1992年,在您59岁时,又改行去做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您如何看待您职业生涯中的一次次转行与创业?


戚发轫:


我这一辈子工作的几次大的变动,都是根据国家需要。每次转行我都是坚决服从,其中的原因还得从历史说起。


我1933年出生于辽宁,1945年之前在日本侵占的时候当过亡国奴,感到国家受人欺侮。1945年东北解放,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0年就爆发抗美援朝战争,我又接近第一线。当时,志愿军的伤员从朝鲜乘船被送到大连,我们中学生参与运送伤员。这些伤员都是被美国飞机扫射、轰炸的,场面让人不忍直视,自己很受刺激,留下了刻骨铭心印象。


国家不强盛,就会受人家的欺负。所以,那个时候我就下决心一定要为强国做点贡献。当时意识到造飞机可以强国,所以就立志一定要去学航空、造飞机,建设国防。


抱着这样的愿望,我1952年到北京学航空。1957年大学毕业,当时国家成立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很需要人,我就被分配到五院研制导弹和运载火箭。学的是航空,让我去搞导弹,但都是为了国防,所以我也没有什么犹豫。1968年,国家成立新的五院,又把我调去,之后就一直在五院搞卫星。


到了1992年,国家立项搞载人飞船,确定飞船的工作由我们五院来做。那时我已经59岁了,我想应该由年轻人来担任总设计师。但当时有一个特殊情况,人才断层。经过实践锻炼的人,基本上都是我这么大的岁数。中间隔一段就是很年轻的人,他们学历很高,思维活跃,但是没经过实践的锻炼。最后领导还是希望我来任总设计师。


当时我的顾虑确实还是比较多。一个是觉得岁数到了。第二个,载人航天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对可靠性、安全性要求特别高。


我当年到过前苏联,看过人家的飞船发射。飞船发射之前,总设计师要跟航天员讲,我们一切都准备好了,你们一定能安全回来,最后还要签字。这个场面我印象非常深刻。当真正要我做飞船总设计师的时候,我就在想,将来送我们自己的航天员上天之前,我能说这句话吗,我能签这个字吗?这对我来说压力很大,自己确实有顾虑。但是,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为国防建设、为强国做奉献是我们一辈子的目标。那么现在国家需要了,虽然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也有很大的风险,最后还是服从了组织的决定。



问:建国初期,在多方面条件都很困难的情况下,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和支持航天事业,航天人付出了巨大的艰辛甚至牺牲。您认为,是什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奉献?


戚发轫:


社会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但是要有进步,就要有人去奉献、去牺牲,这是人类发展具备的本性。所以,一项事业总要有先驱者。


革命也是要付出牺牲的。我们很多革命先烈,他明知道要死,但依然走上革命道路。我到南京雨花台,解说员跟我讲,很多烈士家庭出身挺好,个人学历也挺高。他们如果不革命,不仅可以活下来,而且可以活得很好;而选择革命不仅安逸的生活没有了,还要面临很大的危险。但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他们牺牲自己去革命。


搞科学也是这样的,要推动科学进步,你总是要去做一些付出与奉献。当年西方冲破宗教束缚的科学家,也是自己主动选择了奉献与牺牲。所以,我想我们搞科技的人也应该为了社会的进步,付出自己的劳动与牺牲。


当然这里还有人生理想信念的问题。比方说,对于我来讲,我就是想为了国家的强盛,为了国防事业,我要去干一辈子,为此我可以牺牲一些个人的东西。这就是我的理想信念。邓稼先、钱学森当年为什么要回国?就是因为爱国,有为国家做贡献的理想和信念。


信念的力量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神舟五号发射之前,我们和杨利伟等航天员开座谈会。我给他们说,你们放心,你们的安全一定会得到保障。但他们说,我们是歼击机的驾驶员,我们每一次飞行、每一个特技动作,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去做。危险我们不怕,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国家交给我的任务能不能完成得好。我听了也很受感动。我觉得对于一个人来说,理想信念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它们,即使遇到很多苦难,你也无所畏惧。


探索太空、认识整个宇宙,是全人类的追求,中国人能不干吗,干能不付出吗?付出既要花钱,也要付出精力、时间,还要甘于默默奉献,做无名英雄。所以,我就想,不管是社会的进步,还是科学的进步,就是靠一些人,这些人有他的理想,有他的信念,理想信念促使他们遇到困难了也去干,甚至牺牲了也在所不惜。



问:在去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科技是国之利器,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那么,您如何理解“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这句话?


戚发轫: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社会的进步就是靠科学来推动的。我觉得应该更加广泛地来看科学这个概念,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也都属于科学。例如,哲学是科学的科学,是最基本的认识论,哲学的发展对于科学的创新也很重要。


科技创新为什么越来越重要?在我国科技进步的历史进程中,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解决有无的问题,二就是要解决赶和超的问题。现在我们在很多领域已经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是要赶上国际科技前沿,乃至最终引领国际科技前沿发展,咱们的任务还很重。超越靠什么,就得靠创新。这个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人的观念要创新,体制机制也要创新。


同时,要大力发展科技,还要充分发挥咱们国家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要把各行各业、各个部门的力量集中起来,干几件大事情,充分带动我国各个行业的科技水平。现在中央确实在抓这些事情,拿出了几个大工程,像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大飞机工程等等,很了不起。


问:您认为在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历程中,中国处于哪个阶段,还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


戚发轫:


咱们国家现在是航天大国,还不是强国。


成为航天强国,应该具有三个方面的能力。第一种能力叫进入太空的能力,能够把东西送上去,这就是靠运载火箭。去年长征五号发射,使我们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提高到25吨,我们就上了一个台阶。但将来如果我们的航天员要到月球上去,长征五号还不够,还得有重型运载火箭。


第二,是利用空间的能力,也就是航天器的数量和水平。比方说卫星就是一种航天器,中国现在已经发射一百多颗卫星了,但太空中有一千多颗卫星,我们占十分之一。此外,我们现在还没有建成空间站,还没有探索火星。


第三,就是空间安全保障能力。我们在天上有卫星、有航天员,将来还会有空间站,我们要有保护它的能力。


从这三方面的能力来看,现在国际航天的格局叫作一超两强三大。一超,美国仍然是超级强国;两强,俄罗斯和欧洲是强国;三大,中国、日本、印度是航天大国。到2049年,也就是第二个一百年的时候,中国要成为科技强国,这就意味着中国航天在这三十年中要有大的跨越。这个挑战应该说还是很严峻的。你要赶上人家,跟人并行,还要跑到人家前面去,这是很难的。所以,我们应该看到这些差距。但是我觉得还是有信心的。




问:您的信心来源于何处?


戚发轫:


一是国家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总书记提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习近平总书记还说,飞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


二是我们有充足的人才队伍。中国航天领域有一大批年轻、有奉献精神的科技队伍,这是世界各国都没有的。我们现在平均年龄是35、36岁,领军人物就是45岁到50岁之间,这是财富。我2010年做了一个小的调查,当年美国阿波罗登月的时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科技人员的平均年龄是28岁,具有战斗力和创新能力。2010年,他们的平均年龄是42岁。反观中国的航天队伍,这支队伍不仅年轻,还继承了我们的航天精神,充满奉献意识。


所以我觉得很有信心,我们一定能在第二个一百年成为科技强国,航天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并引领世界航天发展。



问:2016年是我国航天事业60周年,60年中形成的航天精神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您是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主要参与者,请问您如何理解中国航天精神?


戚发轫:


60年了,别人问我说老戚,你觉得我们航天60年的成绩在什么地方?我说,现在往往我们只看到了物质成果,发射多少颗卫星,飞船又上天了,又探月了,但是还有两个成果往往被忽略了:一个是人才;另一个就是航天精神,这里面又包含三个精神。


一个精神是五六十年代形成的航天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核心是什么,自力更生。什么事情要想强大,要想发展,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这个我非常有体会,凡是你没有的,谁也不会给你,或者给你了也不是先进的。


1999年中央提出了“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实际上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航天精神丰富、升华了,加上一个热爱祖国。一个人没有爱是不会把你的宝贵东西拿出来的,有爱才有奉献,一个人最大的爱是爱国。


但是爱国也并不是神秘高不可攀的,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把自己的工作干好了,我觉得就是爱国。那么对于科技界的工作者,尤其是科技界的党员来说,现在既然我们肩负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使命,我们就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一方面实干,一方面还要创新,为国家科技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第三个精神就是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关于载人航天精神,我想了很久,后来我觉得,载人航天精神的核心是特别,当国家有特别需要的时候,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科技工作者都要有这种特别的精神。


载人航天工程有什么特别的,我可以举几个例子。1992年,我们这个院待遇不高。在这个情况下,要组织一些人承担“921”载人航天的任务,这很特殊。那个时候谁来承担这项任务呢?有袁家军、张柏楠、杨宏这帮年轻人。在特殊情况下,就需要有这些特殊的人,在这个岗位吃苦奉献。2003年神舟五号要发射了,全国各个协作单位把所有工作人员都送到北京航天城进行总装试验。但SARS来了,为了保证上百人的安全,让大家坚守岗位,我作为总设计师、总指挥就狠了狠心,规定从今天开始起,无论家在京内京外,我管吃管住,就是不能回家。在那种特殊情况下,大家都服从了这个大局。所以,在国家有特殊需要的时候,就得有这种特别的精神。


问:现在很多航天人都是80后、90后,您觉得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讲,应该如何弘扬航天精神?


戚发轫:


好多年轻人也问过我,说你看我们跟你们比有什么差别?应该说,社会在进步,一代比一代强,这是规律。但是年轻人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理解还不是那么深刻。


为什么中央确定每年的4月24日作为航天日,讲得很清楚,就是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中华民族复兴来积聚力量。意思就是不要忘记历史。我觉得中国能够走到这一天,是几代人奉献了很多宝贵的东西的结果,这个历史不能忘。


年轻人赶上了好时候,没有经历过苦难的历史,但是不要忘记这段历史。没有历史的记忆,你就对民族的过去,对这个国家,甚至对你的父母也没有那么强烈的爱。没有爱,就不能奉献。所以,我觉得这一点是年轻人缺的。年轻人不要觉得好像一切都是应该的,你要问问自己贡献了什么,你要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回报国家。我永远忘不了共产党给我们的恩情。


问:钱学森先生是您的工作启蒙老师,亲自给您上过《导弹概论》课。在和钱学森等老一辈的科学家交往的过程中,您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戚发轫:


老一辈的科学家,都经历过旧社会的落后与灾难,处处挨打、处处受气。他们对新中国、对国家的爱很深刻。钱学森在美国的生活、工作条件很好,但是他还是想回国,为此还被美国人软禁了五年。他们为什么要回来?因为爱国,要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所以,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情怀,是我感受最深的事情。


另外一点,我觉得他们是战略科学家,站得高,看得远。


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现在电火箭技术很热,它的性能应该比化学原料大十倍。那么中国最早谁提出来的?钱学森。四十多年前,钱学森在搞第一颗卫星的时候,他就要求我们五院干这件事,说这件事以后有用,现在大家都知道这项技术的价值了。


战略科学家要看得远。长征五号的发动机,是1986年“863”计划立的项,2016年才成功发射。所以,要想在第二个一百年之前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现在就得做30年以后的事。有战略眼光,才能够推动我们科技进步。



问:您1956年入党,到今年党龄已经61年了。作为一名老党员,您如何看待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变化?


戚发轫:


应该说十八大以后全面从严治党的一切措施,我感觉是人民所盼,反映了群众的愿望。


我作为一个老党员,经历过历史上各个阶段,也感觉到早该如此了。我们经历过五六十年代,聂荣臻老总当时为了保证我们搞“两弹”的人不饿肚子,去募捐了一些黄羊肉、黄豆,明确只给科技人员吃,政工人员、行政人员、领导不能吃。一个食堂里头,我们科技人员能吃肉,人家领导不吃。这是共产党人优良的作风。


我想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变化,大家都衷心拥护,也希望全面从严治党继续走向深入。



问:对于推进新形势下的党风廉政建设,您有什么建议?


戚发轫:


习近平总书记说,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对。一个社会既要有法律,也要有道德;人既要有他律,还要靠自律,自己管自己,这是更重要的。


人应该有一个高尚的道德,自觉地做应该做的事情。所以,我们现在要宣扬正气,宣扬正能量,要正气压倒邪气。社会风气要正,让人不敢做这个事情。此外,个人要有正气,本身不想去做,这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觉得二者不可偏废,既要依法治国,把人管好;还要以德治国,提高道德水准,让每一名党员能够自觉地按照党员的要求来办事。




问:请您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题写一段寄语。


戚发轫:


不忘初心。记住,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人民的儿子,都是群众的公仆。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我们是人民的儿子,是群众的公仆。把这个位定准了,一身轻松,力量无穷,不会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从2014年起,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聆听大家”系列访谈栏目。2015年4月1日,著名科学家孙家栋院士作为嘉宾接受该栏目邀请,畅谈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点击右侧蓝色标题查看历史文章《著名科学家孙家栋院士接受中纪委监察部网站采访:“没有纪律任何事情都办不成”》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采访整理/孙灿 摄影/张祎鑫

编辑/杨成

监制/黄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微信号:cascwx
官网:www.spacechina.com
微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