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了上面常见的3大误区,不妨再给那些想要系统学习增长黑客的同学们一些诚恳的建议。
首先,不妨再回到我们上面提到的
一个合格的增长黑客身上需要具备的3大条件
——
1.能够熟知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各种用户增长方法、工具和手段,并加以应用;
你必须了解,市面上现存的关于增长的方法、工具和手段,至少有100种之多(上面截图中的工具其实都是),如果你真的想要成为一名靠谱的增长黑客,在0-2岁这个阶段里,我们建议你至少要掌握30种以上的方法或工具,这样你才能保证自己拥有足够丰富的视野和行业敏感性。
2.能够创造性的运用数据、技术等手段,结合特定产品或平台的特性,再施加以自己的创意,发现新的增长机会;
3.能够为一家公司或一款产品搭建起来一个长期、稳定和健康的增长引擎。
你可能需要先知道一个健康、稳定和能够长期持续的增长引擎到底长啥样,再来去思考自己的产品要想满足健康的条件,该做些什么,以及产品内部存在哪些长期可持续的增长机会。
我们认为,你的经验和所处的阶段不同,则需要学习和关注的重点是不同的。
如果你是一个相关从业经验0-2岁以内的新人,你最好能够先满足条件3,然后重点再掌握条件1中的至少一部分。
对于0-2岁的新人而言
:
一定不要满世界去看了些干货或案例分享就觉得自己牛逼了,切记,关于增长,很多事都是技能,技能就意味着你一定需要经由大量的实践和训练才能够真正掌握它。
对于有较丰富增长相关工作经验的老鸟
:
你的学习重点,或许应该更多放在1和2上面,尤其是2。
如果想要针对2进行提升,你可能重点需要关注的信息包括——
1.如何结合业务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帮助自己找到增长线索;
2.如何提升自己的创意策划能力;
3.如何更熟知市面上目前主流的较为高效的一些技术实现和解决方案,再去思考这些技术能力和方案是否可以跟自己的增长需求结合起来,或是能够帮助自己更高效的实现增长。
其次,你即便知晓学会了所有增长黑客的方法、道理和工具,假使不具备一个前提,也很可能陷入做了一堆工作都是然并卵的状态。
这个前提就是:你一定需要具备深入骨髓的“快速迭代”和“最小成本试错”意识和行动原则。这意味着,你无论产生了任何想法和需求,都要想办法尽量在不需要开发的情况下实现,且一定要能够进入到每周可以进行2-3次迭代的节奏中去——要知道,
一切成功的增长,核心的驱动引擎往往都是速度和节奏
,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一个节奏缓慢,平均2周只能上线一个版本或更新一版方案的团队,能够成功实现高效的增长。
这个话,说起来简单,真正实践过,你就知道就多难做到——它不仅关于意识,还关于工作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我们自己内部,曾经亲历过这样的事——我们的营销增长团队,最早有半年时间都保持着每周1次迭代的工作节奏,结果半年下来,取得的进展寥寥。
而后来,当大家与诸多成功的增长团队进行了深度沟通后,一致认可了“更快的节奏和工作方法才能让我们成功”,并刻意调整了自己的工作方法,所有人在遇到问题时都集体讨论和思考“到底怎样才能在这个问题下2天内就先上线一个解决方案观察效果”,于是他们显著改进了自己的工作产出,在调整过后的1个月内,他们的转化率和销售额都增加了100%。
而这样的“快速迭代”和“最小成本试错”意识和行动原则,本质上是一种习惯。要想具备,也只有依赖于大量的训练和实践才有可能获得。
但,让我们感到有些遗憾的是,虽然我们知道大家面临的问题,也隐约清楚该怎么帮助大家,可截止到2018年6月以前,无论是针对0-2岁的新人,还是面向更加资深的从业者,业内都还从未出现过一堂能够得到广泛认可的、体系化的、附带实战特训的增长黑客课程。
这当中,我们认为,如果说老鸟们还有一些野蛮生长能力和自我修正能力的话,0-2岁的新人们如果得不到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可能会更容易走弯路,更容易陷入迷茫。
因此,从2017年10月开始,我们找到了将“增长黑客”正式引入国内的第一人,《增长黑客》和《增长黑客实战》两本书的作者范冰老师,耗时6个月时间,研发了业内第一堂面向0-2岁从业者的《增长黑客入门训练营》,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一堂卖给你几段音频就了事的知识付费产品,而是一个附带大量实战训练甚至是1V1点评指导的训练营。
我们觉得,业内帮你解决从“不知道”到“知道”的产品和书,已经够多了。
我们更想帮你解决从“做不到”到“能做到”,至少是“部分能做到”的问题。
在此,我们想花些篇幅,
诚意向你推荐这门已经得到了包括硅谷“增长黑客之父”Sean.Ellis,亚马逊全球副总裁张文翊在内的诸多业内顶级大咖共同背书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