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花儿小草
为妈妈提供育儿知识、亲子教育,教你做个好妈妈!商务合作联系QQ:1241730487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APPSO  ·  OpenAI 和 Grok 都在卷的 ... ·  昨天  
小众软件  ·  吵架包赢:利用 DeepSeek 在 11 ... ·  2 天前  
小众软件  ·  另外两件事[250222]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花儿小草

拥有爱的能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早恋并不是洪水猛兽!

花儿小草  · 公众号  ·  · 2021-02-07 19:31

正文

来源 | 和睦文化
图文 | 怡悦老师&果果妈妈


火爆全网的《第一次奋进》



你能相信这是小学六年级的作文吗?


网友戏称:作文可媲美名家大师。


有人惊呼:现在的小孩子都这么早熟吗?


有人说:老师和家长怎么不管孩子早恋?


还有人说:这不能算早恋, 那是对积 极、阳光等美好事物的原始驱动, 是心中最早的圣洁情怀,给人以奋发的动力。


本期亮点

1、孩子是早恋了吗?

2、“早恋”是我们给孩子贴上的标签

3、学会爱是一生的必修课

4、学会爱无关年龄、身份

5、与其尴尬教育不如一起面对


孩子是“早恋”了吗?


一个读小学四年级孩子的妈妈,发现女儿书包里居然夹藏了好几封情书,无外乎:我喜欢你、我爱你……之类的话。


仔细问女儿,原来班上的女同学个个都收到情书,QQ群 里同学聊天说的都是谁喜欢。


好八卦!


妈妈哀叹:原来恋爱年龄已经从小学开始了。初中生都是老油条了。想想自己在上大学时还清纯的像个小傻瓜,不禁苦笑。


大人都不懂的爱情,小屁孩懂什么呀! 偶然的心血来潮能是爱吗?



下面这首流传于小学的打油诗,可以猜出孩子们对待早恋的态度:


“一年级的小偷二年级的贼、三年级的美女没人追、四年级的帅哥一大堆、五年级的情书满天飞、六年级的夫妻一对对”。


男生在小学三年级时,周末一起玩时会偷偷谈论女生。


到了五年级,谈论女生这件事已经变得光明正大,谁喜欢哪个女生都不是秘密了。



不要惊讶,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 孩子们对异性之间的懵懂情感也愈发提前。




“早恋”是我们给孩子贴上的标签


儿童青春期已然明显提前,生理成熟时间男生和女生提前到了12―16岁。


当小学生看到男女交往时,43.7%认为是普通朋友,56.3%认为是在谈恋爱。


只要一男一女关系稍微亲密些就是在谈恋爱。

事实上,谈恋爱是啥意思,他们根本不知道。


对于小学生而言,即便叫上“老公”、“老婆”这样的称呼,也只是基于彼此间深厚的友情、懵懂的好感。


与恋爱本身没有关系,只是用恋爱的形式表达的伪装而已。


说孩子“早恋”本身就是对爱的一种误读。



作家池莉说:什么叫早恋?为什么有早恋这种说法?难道我们不是生下来就在爱吗?


“早恋”,是我们给孩子贴上的标签。“早恋”是我们担心孩子因为异性之间的交往,影响了我们对他们的期待。


可是,与异性交往是孩子成长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是人际交往的重要部分。


成长的烦恼不应当只是少男少女,更包括了爱子心切的父母亲。



面对这些孩子成长必经之路上随时可能引爆的地雷,做父母的态度可能比地雷本身更有杀伤力。


是做指引孩子前行的避雷针,让孩子心平气和地了解早恋的危害?还是粗糙地剿灭一段烧得正旺的感情,最终变成一截引爆家庭危机的导火索?


答案显而易见,可惜太多的父母还是将自己的无助转为愤怒,推给了没有方向感的孩子。他们无心,结局不可收拾时又偏说自己是“无意”。


如果我们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个好孩子,还有谁能相信他们?




学会爱是一生的必修课


李某某的女儿17岁,是某高中二年极的学生,李某某发现自己的女儿学习没有以前那样专注了,有时注意力不太集中,更爱打扮了,果然上学期期末考试女儿的学习成绩滑降了十名。


经过几次的盘问和母女交流,女人终于承认自己喜欢上本班的一位男同学。17岁不应该恋爱,但是她控制不住,身不由已地去想对方,情不自禁地和对方接近。



学会异性交往是成长的一面镜子,锻炼出爱的能力。


孩子发育成熟了,去喜欢异性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千万别叫孩子觉得自己犯了什么错似的;


爱情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它与未来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


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自己去触摸、体验这个世界,这样他们才会懂得幸福与眼泪的真正滋味,从而拥有爱的能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们小学都是男女生一张桌,到了中学都是同性一张课桌,有一位班主任就不怕孩子早恋,在自己的班级实行男女混坐同桌。


他说:男同学可以学习女同学的细腻,女同学可以学习男同学的大度、开阔、雄健。


他在回答关于学生早恋的问题时说:有些东西是宜疏不宜堵,你堵得住吗?


人性就象水一样,需要“疏导”而不是去“堵”,喜欢班里的男同学女同学其实并不一定是恋爱,做父母的需要给予支持和引导,变暗中“早恋”,为公开交往。





学会爱无关年龄、身份


有个男生,长得好、脾气好,很多小女生都喜欢他。他的初恋是他们班同学,长得漂亮学习也好。


这件事被父母知道了,在老师和家长的夹击下,他们分开了。


于是男孩的成绩一落千丈,最后只考了一个普通大学,被送出了国。


女孩没考上大学,男孩一直都有愧疚,想要接女孩出国一起生活。


女孩没有答应,后来在国内结婚了。



男孩从此黯然。过年从国外回家,三十岁的男孩被父母逼婚。只一句话,所有逼婚人的嘴都被堵死:


你们在我懂爱的时候把爱掐死,别妄想在我不懂爱的时候让我找回来。


什么年纪该做什么样的事,其实是这世间最不是规则的规则。恋爱和世间所有其它事情一样,都有能力高低,都有试错成本。


处理感情的能力,是为人处世的必修课。这无关年龄大小,无关身份高低,无关涉世早晚。


爱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技能。




与其尴尬教育不如一起面对


面对着情窦初开,在懵懂情感之间游走的孩子,我们该如何做?



一起面对


感情的事宜疏不宜堵。


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写的自传《非同寻常 赖斯成长回忆录》里,回忆了她十一岁时交男朋友时,父母的担心,以及父母和她谈性的尴尬:


我突然宣布有了男朋友,父母很担心,我们全家一起探讨了这个问题。


我第一次听说了“青春期”这个东西,他们吞吞吐吐,寻找合适的词汇表达他们的意思。


母亲含含糊糊地做了一个关于“性”的讲话。


大意是:我要和男孩子们保持距离,和他们汹涌的荷尔蒙保持距离。



虽然我不知道荷尔蒙是什么东西,但我没问。


其实我懒得告诉他们,这些东西,我从朋友们的哥哥姐姐那儿已经知道不少了。


最后,我只是说声“好的”,谈话就结束了。


赖斯的父母很担心,但是能敢于直面,他们积极地向孩子传递了一个信息:


我们在乎你,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直面的,我们一起面对。


父母无条件地支持,是孩子面对世界的勇气与自信。



面授技巧


1965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理查德.费曼,他在《你好,我是费曼》中,写了自己少年时对异性的好奇,以及妈妈对自己的引导:


当我还是十三四岁的少年时,有一次和伙伴们在海滩上一起玩。


我对其中某个女孩有好感,就自言自语地说:哦,真想跟芭芭拉一起去看电影。


我只说了这么一句,旁边的男孩却兴奋起来。他跑上石堤,找到芭芭拉,一边推她过来,一边大声说:“芭芭拉,费曼有话跟你说。”


很快,男孩们都围了过来,说,‘嘿,说呀,费曼!’于是我邀请她去看电影。那是我的第一次约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