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混沌巡洋舰
混沌巡洋舰, 给您洞穿未来的视力。我们以跨界为特色, 用理工科大牛的科学思维帮你梳理世界的脉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科学  ·  ​这种奇怪的云,总是出现在同一个地方 ·  3 天前  
混沌巡洋舰  ·  社交媒体导致了语言简化?PNAS最新研究分析 ... ·  3 天前  
宇宙解码  ·  特斯拉说太阳系人造?太阳系有防护罩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混沌巡洋舰

读小说,做学问,都需要抓住正反和两个方面

混沌巡洋舰  · 公众号  · 科学  · 2017-08-03 22:42

正文

罗辑思维299篇中介绍过一个二元学习法,举例来说:“比如古典音乐领域,看到莫扎特,就该去找贝多芬;唐诗领域,看到李白,就该去找杜甫;经济学领域,看到凯恩斯就该去找哈耶克。”。


我是认同这种高效的学习套路的,不过这里不打算复述罗辑思维的内容,那样太没意思的。我想说的是看了这一期,我想起自己读小说时的一个习惯,和这里讲述的学习方法有类似的逻辑。我将我读小说时喜欢做的事情在这里写出,也许能让读者明白学习非虚构知识的二元学习法为什么有用。


最近几年什么故事最火,莫过于《权利的游戏》,那这部戏有什么对立的人物了?请看《权力的游戏》为什么好看:怀抱左翼理想的龙妈与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小恶魔;再往前一些,看看魔戒,这部戏也是两条线,两个对立又统一的主人公,一个小人物的孤独旅程和一个大人物的找回自己;或者看中国的小说,射雕的男女主人公,红楼梦中的黛钗,西游记中的师徒。这些例子还能找到很多很多,有了个性相反的人物,才会有矛盾链,人物才有机会一步步的成长。


然而不是每个优秀的小说都有这样一组矛盾的人物的,举个例子,哈利波特中就找不到两个高度对等的双峰。你不能说哈利波特中对立的人物是哈利和伏地魔,这里对立的双峰要是正面的人物,而不是要消灭的boss。HP这本小说曾经是我学生时代的最爱,我也曾读过哈利波特的哲学解读。然而,HP这本小说只有爱这么一个主题,然而长大后就会明白,爱并不是万能的。


文学不是励志的格言,不是非黑既白的答案,文学是对生命现象的真实理解、包容。读小说让你感到生命的复杂与多样,让你明白人间的不得已。读小说给予你思考在相近的情境下思考的能力,而给对方最大的思考和选择的自由才是真正的爱。爱因斯坦说万事万物应该尽量简单,而不是更简单。小说则应该反过来,细节要足够的复杂,但不应该太过复杂。


三毛的《闹学记》中写到三毛和她的同学因为电影的结局不是喜剧,而改故事的结局。而我读小说则会因为小说的主题不够复调而改情节。如果小说中只有一种价值观,那么就加一个人物,加一些情节来表达一些和这个小说不同的主题思想。这个过程往往是最费时间也是最有趣的。下面就来简单的说说我改哈利波特的过程,其中的欢乐和辛苦,我自己都说不清。


第一次读哈利波特的时候,我觉得哈利在得知了自己是魂器然后就做出生死选择,这未免太早了,我希望哈利波特能像哈姆雷特那样,一开始就透漏结局。之后我就再想如何设计合情合理的情节,让哈利在六年级就知道自己是魂器。然后在六年级七年级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生命中的大问题。


那我是通过什么样的情节让哈利提前知道自己的身份的了?我的答案是修改一下HP第五部结尾的情节,让邓布利多和伏地魔的战斗中使用一种让敌人致盲的咒语,结果把哈利也和伏地魔一样弄成了瞎子。然后由赫敏通过阅读,发现哈利由于是魂器,所以才会受到影响,成为瞎子。然后赫敏会将这些一次次的告诉哈利,直到他相信。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曾经几次重写了HP第六和第七部,但每一次写出的都不满意,最初写的只是靠对话和看似深刻的台词来推动故事,但写着写着,发现想表现的东西其实是无解的,没有谁对谁错,作者应该隐身在幕后,由双方各自陈述各自的观点。关于我改写HP的黑历史,这里就不再多说,说起来几万字都说完。我做这些,只是因为好玩,顺便可以看清楚自己对人世的了解到了那个层次。


回到二元学习法,读小说,目标要看出不同人物的不得已,看到没有一种价值观是万能的,当一种性格发展到极致,小说的故事合理性要表现这种性格在现实中会遇到的问题 。而对于要呈现真实世界的非虚构的知识的学习了,不管在哪一个领域,当一种方法论发展到极致,都会对现实呈现出误解,就如同罗辑思维中说的“既然一个高峰,是把某种风格发挥到极致的产物,那它就一定是个极端,不是全貌。”


总结一下,不管是读小说还是学非虚构的知识,都需要从中找到多组对立又统一的人物。读评论型的文章,你要看看作者引用了那些观点相反的人的意见,然后形成自己对这件事的判断;读小说,你要摆脱对某一个人物的偏好,看到那些观点矛盾但又有相同的背景或者憧憬的人物是相辅相成的。


而在做阅读推荐的时候,则要考虑的不是去讨好读者,而是帮助读者扩大阅读的多样性。这里说的不止可以用到内容推送的算法设计上,还可以帮助读者自己选择阅读什么样的文章。看到带着强烈个人风格的文章,可以将这些风格用标签描述出来,然后去找找相反风格的文章。比如你喜欢看有数据支持的文章,那和这种文风对应的就是直觉型的思想实验,对于同一个话题,比如中印的边境冲突,要推荐的文不应只是微观视角下的人物访谈,还要有宏观视角的经济分析。这样的维度,可以有很多种,你想到那些可以根据文风对一篇文章进行分类的方式了吗?期待你的留言哦。


原创不易,随喜赞赏


扩展阅读

终身学习者要回答的七个大问题---元问题清单(一)

复调式的读书笔记以及我的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