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下午,新京报召开2019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奖励2019年度新闻奖作品,
97件获奖作品喜提100万重奖
。当日消息发布后,在朋友圈形成刷屏之势,业界、学界纷纷点评,人们好奇:这些获奖作品何以分得100万元重奖?
新京报2019年度新闻奖历时近1个月,经过报社评委会和外部专家的多轮评选,在486件申报作品中97件入围,产生了1个年度新闻大奖
《五四100周年特别策划:觉醒的时代,我在,我见
,我记得(1919-2019)》和《新青年》
特刊
,
1个年度特别奖《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和
20个金奖。同时,文本写作奖和新闻传播奖两项金奖空缺。此次年度新闻报道奖的外部评委阵容,既有新闻学界专家,也有业界大咖。各位评委为入围作品点赞的同时,也对入围作品及获奖作品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期待,来听听各位专家如何评价本次年度评选作品。
这次参评作品的整体水准,让业界专家评委们感到十分惊喜。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范以锦
教授:
获奖作品实至名归。
涉及主旋律的几个重大题材,做得尤为出彩,得到评委一致的好评。
透过不同侧面的得奖作品,可感受到新京报整体办报水平的提升,也可从中看到新京报融合新媒体的转型中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果。
如《20年前曾判死刑的“昆明恶霸”今疑又成涉黑涉恶典型》这篇作品,使用昨天的背景,解释今天的变动,披露事件的真相,说明新闻的意义。
这是构成独家报道风格的关键技术。
这篇报道承袭了新京报长期以来基于社会责任意识形成的独特的报道风格。
中国人民大学高钢教授:
在每类奖项中的入选作品中只能选择出一个金奖,这对我每年都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因为时时会感到入选作品各有所长,很多时候真是难分高下。
如,《五四100周年特别策划:
觉醒的时代,我在,我见,我记得(1919-2019)》专题策划者提供了多元的观察视角,触发着深入的社会思考。
历史性专题需要提供更关键的史料,更客观的观察,更深入的剖析。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张志安教授:
今年新京报参评作品主要有三方面特点:坚持专业标准、融合表达、公共价值。新闻的真实、客观、深刻、深度,价值观很好地体现在作品当中。这些年度新闻获奖作品,体现出一份“大报”的坚持和坚守,体现出“以新闻的名义”的价值和追求。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詹新惠副教授:
选择困难,佳作、精品众多,在当前新闻行业整体下滑的情况下,能一如既往地保持稳定的、高质量的作品水准,实属难得。深度报道、解释性、调查性、独家报道都有很好的表现数据,说明这类报道依然受欢迎,依然要坚持。
南方传媒书院陈安庆:
新京报仍然高扬新闻专业主义,有着道义担当和主流取向,重视现场新闻、国内突发新闻、重大硬新闻,特别是年度重大报道、调查类新闻报道。继续保持并发展了传统媒体非常擅长的人物采访、深度报道、调查报道,重视原创内容生产。
多项金奖响水爆炸报道系列
国内首发独家报道孙小果案最耀眼
新京报坚守新闻专业主义,
贯彻新闻理念,是从日常新闻实践,具体阐释出来的。
中国人民大学高钢教授:
《20年前曾判死刑的“昆明恶霸”今疑又成涉黑涉恶典型》这篇报道
使用昨天的背景,解释今天的变动,披露事件的真相,说明新闻的意义。这是构成独家报道风格的关键技术。这篇报道承袭了新京报长期以来基于社会责任意识形成的
。在响水化工厂突发灾难面前,记者的勇敢和镇静决定着报道的进程与质量。对生命价值的珍视,对灾难细节的捕捉,对事故原因的探究,构成了这篇报道的传播意义。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范以锦
教
授:
孙小果案报道中,记者有强烈的新闻敏感,看到社区的帖子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大家都高度关注的新闻,尽管许多媒体也报道了此事,但新京报不仅介入早,抢占先机,引发众多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转载、跟进,而且能第一时间联系权威部门掌握重要信息,发布准确,反响大。
一点资讯总裁陈彤:
《响水爆炸,生死之间》系列报道采访扎实,视频震撼,记者的努力没有给“响水经验”再次复制的机会。
南方传媒书院陈安庆:
20个金奖中,
从获奖情况来看,新京报的评奖导向偏向2019年国内重大性的硬新闻,比如,响水化工厂爆炸事故系列报道涉及三个奖项:新京报2019年度评论写作奖
金奖、新京报2019年度突发新闻报道奖金奖、新京报2019年度摄影视觉报道奖金奖。
新京报快速出动,准确报道灾难实况,客观公正,澄清负面不实谣言,把握舆论节奏,做出了深度和理性反思,以严肃为基,彰显人文关怀,一系列深度报道、言论报道、摄影图片报道,得到了新闻界的广泛赞誉和认同。
作品融合传播成趋势
精准运营见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