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超级融资,映入眼帘。
近日,深圳元戎启行宣布,完成1亿美元C1轮战略融资,由国内头部主机厂独家投资。
该主机厂正是长城汽车,且1亿美元已到账。
公司掌舵者周光,是一名85后博士。
他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攻读博士,职业生涯始于自动驾驶行业。
2019年,周光回到深圳创业,一手创立元戎启行,至今累计融资超5亿美元。
归国创业
在四川长大的周光,从小对机械电子产品感兴趣。
他初中开始接触编程,高一参加全国青少年电脑机器人大赛。
连指导老师都没有的周光,最后获得了金牌。
读本科时,周光进入清华大学“基础科学班”,痴迷数学和物理。
周光进
此后,周光远赴美国攻读人工智能博士,毕业后加入百度研究院自动驾驶事业部。
2019年,他决定回国创业。公司名称“元戎启行”出自诗经,意为“大军出发”。
谈及创业初衷,他认为,回国创业可以将自己的AI技术背景,与国内的产业链优势相结合。
2020年,元戎启行布局“无图”方案。
两年后,旗下DeepRoute-Driver 3.0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发布,不依赖高精度地图,没有使用区域限制。
今年4月,元戎启行又推出基于端到端模型的智驾平台DeepRoute IO,在此基础上,元戎启行正基于英伟达Thor芯片研发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
近日的媒体沟通会上,周光回忆,第一个客户最初不信任他们的“无图”方案。
他们进行了一次“板车实验”。经过在县城、小巷子、内部道路的测试,元戎启行最终获得认可。
资料显示,元戎启行团队超800人,方案已量产落地近2万台车。
公司正与多家车企共同推进十余款车型的量产合作,包括长城新蓝山车型和10月底上市的Smart精灵5号。
同时,其正在探索新的商业化路线——基于端到端模型,用量产车实现Robotaxi规模化运营。
谈及IPO规划,周光表示,无论融资还是IPO,都是为了实现长期目标的一个过程。
“如果这个过程是必须的,对公司是有益的,我们就会去做。”周光说。
坎坷前行
元戎启行背后的融资故事,颇为精彩。
成立当年,元戎启行先是获得天使轮融资,由复星锐正、云启资本、松禾资本、耀途资本、七熹投资、贵邦资本投资。
紧接着,又完成近5000万美元Pre-A轮融资。
复星锐正资本董事长金华龙曾表示,他们从2016年开始关注自动驾驶,坚定看好自动驾驶及智联网联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一年之后,元戎启行完成A轮融资,由东方富海、复星锐正和云启资本投资。
资本寒冬袭来,自动驾驶行业走入低谷,不少创业公司遭遇现金流困境,元戎启行也不例外。
周光接受采访时透露,2020年初“发完那个月的工资就没钱了。”
在那段时间里,他密集地见投资机构。
直至2021年9月,元戎启行宣布完成3亿美元B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
此轮投后,公司估值超10亿美元,跻身独角兽行列。
2022年,它又完成B+轮融资,但未向外界透露更多相关信息。
回顾其崛起历程,离不开深圳这座城市。
周光坦言,深圳包容的环境和产业链支持,是他决定扎根于此的重要因素。
在他看来,深圳的汽车电子产业链完整,海内外科技人才集聚,能为公司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元戎启行曾与行业上下游携手打造“量产生态圈”,当中便有很多深圳企业。
智驾飞跃
透过元戎启行,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版图一一浮现。
深圳是中国最早开始新能源汽车市场化推广的城市之一,早在2010年就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
比亚迪、华为、大疆、汇川技术、速腾聚创、佑驾创新、贝特瑞等优质企业齐聚,他们让深圳一跃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完整的城市。
今年8月,华为旗下的引望公司,获得投资金额共计230亿元,估值高达1150亿元。
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增加值达763亿元,同比增长38.2%。
以新能源汽车产量计,深圳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73万台,首次登上新能源汽车产量全国第一的宝座。
不久前,国内首个城市级车路云平台,也是首个涵盖智能网联汽车全链条、全周期管理的政府监管平台项目落地深圳,有望在2025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
佑驾创新创始人刘国清曾表示,深圳有非常好的人力、供应链与产业资源,这对一家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在刘国清看来,“这是一个想象空间很大的城市,这也是深圳的独特之处。深圳尊重创业、尊重人才,也拥有大量创业成功的案例。”
深圳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形成以比亚迪为链主的“三电”“三智”产业链条,以及充电桩等配套产业。
这座城市拥有2.4万家新能源和数字能源企业,以及比亚迪在坪山区和深汕合作区百万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产业更迭,激荡不已,背后藏着一个个奋斗逆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