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特朗普真上任了,那我们的投资逻辑就变了
。
吓唬人这种事情,没上台的时候最有用、别人没见识过的时候最有用。但在特朗普正式开始第二任期之后,这两个逻辑都需要有下文才可以。
从2024年10月份开始,市场交易特朗普逻辑,形成了“强美元、高利率”组合,这个组合实际上意味着全世界出现了美元的短缺。
特朗普的强势喊话让投资者觉得——美国要硬气、美国经济要大搞特高。
从国际关系来说,特朗普所表现出来的样子就是继续提升多边贸易摩擦的强度,代表性的政策就是针对中国喊出来的60%关税,以及对北美自由贸易区伙伴加拿大和墨西哥加税。当然了,还包括特朗普不怎么说但是一直要做的,将欧洲的企业搬到美国。
全球不确定性提升,美元的避险特征就又出来了
,美元强势我们其实看到的更多是一种货币现象,对欧元和日元等盟友在升值。
另一方面,特朗普的关税和大搞特搞经济,也让美国通货膨胀的前景扑朔迷离。
半年前咱们聊过,特朗普上台Vs哈里斯上台,特朗普上台对通胀预期的影响还是更大的。
——但,他真上来了,就要遇到一些问题。
咱们反复说过,特朗普让制造业回流、压低通胀,这是对选民的交代。可是加关税,又是实实在在地让通货膨胀前景更加悲观。
完美的情况当然是美国制造业又活过来了,加了关税美国消费者发现美国产品性价比还挺OK,于是纷纷购买美国本土生产的产品。
问题是美国制造业还没回来呢......
所以这事情必然是一个“先有鸡、先有蛋”的问题。
●压通胀就不能加关税太狠,那美国制造产品没啥竞争力,制造业很难回来;
●铁了心让制造业回流,就要玩儿命加关税,这样通胀又爆表。
这完全是走钢丝式地极限操作。
更细节上说,为了让制造业回流,那么政府还要支出,还要发债,现在利率已经这么高了,怎么发?
政府控制赤字率,美国目前这么高的人工成本、基建成本,制造业怎么回流?
类似相互矛盾的政策还有很多,核心就是“既要又要还要”。
竞选的时候可以这么说、跟竞争对手喊话的时候可以这么说,现在上台了,大家都要看你怎么做。
今晚上A50期货突然跳涨,和这个新闻有关。
关税的事情还要再讨论,但现在先不加。
我对这事情的判断是,特朗普在施政时必然要放弃某些前期提出的目标。
往乐观场景估计,放弃一两个,专注其他的。比如放弃激进提升关税,至少可以先有效控制通胀;比如推进美国制造业回流,先缓缓或者像之前引入富士康那样雷声大雨点小,专心搞金融。
往悲观场景估计,到最后这些政策又是一堆乱账。
无论是乐观场景还是悲观场景——对A股和H股来说,都是好消息。
前期特朗普对这两个市场的悲观预期打满了,任何放松都算是利好。
在这里,我觉得很多投资者翻了个国际关系上常识性的错误。
就是用中国的施政能力去套用美国的施政能力,特朗普一句话言出法随,说到做到。这边呢?一看特朗普说了某些行业的政策目标,立刻对股价进行重新定价。
问题是美国真没这个能力,如果有的话,那么军工领域的六代机;那么前8年一直在说的扭转中美逆差;那么制造业回流美国——咋都没实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