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爱丽丝手札
投资中国(touzicn):新鲜出炉的行业资讯,持久精华的投资干货,大佬们的投资建议,关注投资和创业、私募股权、风投创投、金融财经、商业和互联网。欢迎无论是准备走上投资路还是正走在投资路上的相关人士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新闻网  ·  DeepSeek梁文峰或成亚洲顶级科技富豪, ... ·  2 天前  
深圳新闻网  ·  DeepSeek梁文峰或成亚洲顶级科技富豪, ... ·  2 天前  
创伙伴  ·  欢迎你也加入创伙伴知识星球 ·  3 天前  
铅笔道  ·  大连杀出超级IPO:年入19.25亿,国内第一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爱丽丝手札

为了你的下一代,请死守北上广?!

爱丽丝手札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2-13 20:41

正文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题目下方 投资中国 关注我们

今日微信号力荐 (长按红色字复制)

小白读财

xbducai


导读: “逃离北上广”还是“死守北上广”,是最近两年的热门话题。



文/刘晓博 来自公号博闻财经(tttmoney)


这两天,有一篇题为《为了你的下一代,请死守北上广!》的文章在朋友圈流传,由于换了一个角度从“下一代”着眼,所以颇为抢眼。


我的观点恰恰相反:由于国家意识到了一线城市过少带来的“城市病”,正在着力建设“10个北京”,所以“死守北上广”反而成为一种落后的观念了。


“北上广”这种说法,本身就已经过时。我此前在文章中说过,“北上广”是2000年前后中国城市的格局,当时中国经济总量、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最大的三个城市,就是北京、上海和广州。


以最能反映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发展潜力的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考察,2000年的时候,广州相当于北京的64%,上海的80%,是深圳的将近两倍;但到了2016年中期的时候,广州只相当于北京的33%、上海的42%、深圳的72%。(见下图)


2000年的时候,广州汇聚的资金总量超过“天津+重庆+成都”。但到了2016年中期,这三个城市都距离广州不太远了!

做这个对比没有黑广州的意思。但这能看出时代变迁,城市竞争的格局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从广东开始,继而扩展到长三角、环渤海,后来西南地区又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也通过政策调整,来维持全国一盘棋的格局。所以,发展机遇、资金、人才也随着政策而变化。

目前来看,中国内地的顶级城市已经从“北上广”变成了“京沪深”,广州彻底成为第四,而且身后面竞争对手如林。在近期国家很多规划里,比如铁路建设规划、国土利用规划,提出了类似“八横八纵”、“三横四纵”(或二横三纵)等很多概念,在这些概念里,一大批城市的定位在崛起。

比如在铁路网规划中,郑州、合肥、深圳的地位在崛起。在“三横四纵”的发展轴规划里,武汉、南昌、长沙、昆明的地位在崛起。传统的城市格局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

在北京遭遇雾霾和堵车等两大城市病后,高层对中心城市的概念也做出了重大调整,明确提出要建设“10个北京”。当然,“10个”未必是准确数字,但未来国家将建设一批承担“全国性中心”功能的大城市,是必然的。最近有媒体报道说,国家正在制定“4个世界城市、11个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虽然尚未获得证实,但大方向是不错的。

在2016年年底,郑州和武汉刚刚获得了“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相信未来南京、杭州、沈阳等一批城市也会获得这一定位。

我此前还在专栏里提到过,如果以“小学生人数”变化考察城市人口增长,则中国正呈现“3大4小”至少7个人口增长中心。“3大”是:深圳+东莞+惠州、北京+廊坊+天津、上海+苏州;“4小”是:郑州、长沙、南京、“厦门+泉州”。相比之下,广州的人口增长明显不如上述地区。

换句话说,目前二线城市里有一批城市,在资金、人口上的竞争力,明显超过了广州这种老牌城市。随着北京、上海开始严格控制人口,京沪的增长也会放缓。

无论是个人的发展机遇,还是子女的发展机遇,都与国家的大机遇密切相关。当年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台湾、香港地区的资金蜂拥而入。死守台湾香港的,现在情况如何不用我多说。相反,追随大趋势进入内地的很多台湾、香港老板或者专业人员,都获得了大的发展机遇。富士康的郭台铭、阿里巴巴的蔡崇信、顺丰快递的王卫,就是最好的例证。

未来10年,中国最大的发展机遇一定在杭州、南京、郑州、武汉、成都、天津、重庆等这些城市,他们将受命成为未来的“10个北京”,国家将在规划上全力支持;北、上、港、深、广当然也很好,确定性比较高,但空间未必最大。不信,我们可以走着瞧。


对比阅读:为了你的下一代,请死守北上广!


来自前沿真相( qianyanzhenxiang)


01、回不去的故乡


现在的农二代一毕业就往大城市跑,不愿意再回农村了。他们在大城市起码有一份工作可以养活自己,如果回到农村,只能去种田搞养殖了,但中国农业向来亏多赚少,靠天靠补助。


农民千辛万苦的春种,未必就可以等来秋天的收获,只要一场大风大雨,农民一年的辛勤劳作就会瞬间化为乌有。没有收获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没有希望。


现在中国农村的真实写照:垃圾满地,尘土飞扬,墙上都是各种刷漆小广告;医药所经常没药;村小学离家五公里远;村口杂货店卖的是康帅傅;河水变色发臭,上游还有个化工厂。


小县城的情况比农村稍好,但也不容乐观。在小县城过得舒服的人,基本都是公家单位或涉公企业的。但谁能保证你的下一代还能进入公家单位?


普通家庭的年轻人,回到小县城的出路实在是太窄了。一是低端的产业结构导致你的专业技能毫无用处,很难找到对口高薪的工作。二是你拼爹不行关系网薄弱,在小县城生活寸步难行;三是开公司,最有钱的客户就是公家单位了,你能怎么办?要是在小县城能混得好,谁会去大城市?都是实在没办法了,才出来的!


02、融不进的城市


1)户口的枷锁


现在的人,从出生那一刻就开始拼爹了。你出生的第一天,是住在红房子协和的VIP,还是区中心医院的走廊,基本决定了你今后28年的命运。


你出院的时候,拿得是京沪大城市的户口,还是农村小县城的户口,基本决定了你35岁之前的一切。


中国没有种族歧视,没有种姓制度,但与生俱来的户籍制度,还是把人分成了不同的类群。


我认识一个外地的孩子,从小出生在广州,一直以为自己是广州人,老家的人说他不是广州人,他还哭闹。结果到了上学的年龄,老师亲口告诉他:你是外地人,只能借读。那一刻他终于含泪明白了真相。


2)高昂的房价


现在北上广的房价已经可以比肩纽约伦敦了,而你手上拿的却是人民币。先不说花园洋房和漂亮公寓,就算是市区里面的一个破败的小房子,也要近一百万的现金,普通的外地人真的拿不出来的,而且还要眼睁睁的看着房价每天上涨。


靠工资买房已经变得越来越不靠谱了,毕竟你个人的努力,永远比不上资本的力量。


我深刻知道,没有房子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大学毕业后,因为没有房子,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苦不堪言。


女人或许可以通过嫁人快速改变经济状况,但男人就惨了。如果你在30岁之前,还看不到任何买房的希望,那么你下辈子的道路注定会异常艰辛。


现在很多年轻人,毕业后在大城市的各个角落游荡,满怀希望,但又毫无希望。他们最多的职业是:前台客服,行政人事,销售业务之类的。


这些年轻人在大城市吃青春饭,混混日子,周末和朋友聚一次餐,然后发到朋友圈炫耀一下,看似挺文艺的。但过了30岁,他们依旧没房没户口,经济压力又骤然袭来,于是男人开始消沉,女人开始抱怨。


3)渺茫的前途


如果你在大城市,吃青春饭,租一个单间,大概能混到40岁,但之后呢?恐怕就没有之后了。你连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更不用提家庭的负担了。


现在大部分80后和90后的农村大学生,都是以牺牲父辈幸福为代价来上大学的,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毕业之后看不到收回成本的希望,倒是让年迈的父母继续陷入贫困。


外地的大学生为什么容易在40岁左右失业?你想想,当初企业为什么录用你,而不是录用40岁的本地中年妇女?不是因为你技术牛,有本事,而是因为你年轻,麻烦少,力气足。


等你熬到40岁了,也沦为老油条了,企业会愿意包你到退休?你想都别想了。打包东西,去财务科结算工资吧。


我非常清楚现在大学生求职的心理价位:毕业就五千,三年内月薪过万。这其实是胡思乱想了。99%的大学毕业生,月薪在八千的时候,就已经停滞不前了。


朋友圈里动不动就年薪百万的,基本上都是做微商的,广州年薪百万的可能性,比你坐BRT遇到苍井空的概率还低。在广州,你月入过两万就算中产阶级了,月入五万,那真的是很难很难的,而且还带严格的考核指标。


4)历史的轮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