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滴滴、快的、优步三国争霸的情景已成追忆,那可能是网约车体验最好的时期,最终滴滴一统江湖之后,价格大幅度上扬,服务却并没有变得更好,一家独大之祸。
关于滴滴司机的不轨事件一直不绝于耳:约炮的、露阴的、调戏的、骚扰的
……在国家强令提高网约车准入门槛之后,为何还能乱象不断?网约车平台究竟有没有落实监管责任?
零零碎碎的乱象多了,终有几率浮现恶性事件:
5
月
6
日凌晨,郑州
21
岁漂亮空姐打滴滴顺风车遇害,疑凶正是滴滴司机,身上携带凶器,受害者身中十余刀惨不忍睹……据生前最后的微信对话,在行凶前滴滴司机曾进行言语骚扰。
有备而来的凶手,百分之百的人渣,这样的人如何能通过审核成为网约车司机?
跟之前那些鸡零狗碎乱象的原因一样:平台监管形同虚设。
为了验证平台审核不严的舆论质疑,有媒体亲测体验注册流程,发现没有手持本人证件环节
,
也没有要求提交车辆照片
,
行驶证可以是他人的
,
随机使用网络查询的姓名和身份证
,
后台显示通过“实名认证”……(北京时间)
怪不得叫辆丰田来了小面包,根源都在这儿呢,不是司机会魔术,而是平台放任不管。
实名认证已经成为互联网业务的标配,连淘宝开个小店都得手持身份证拍照,要做载人拉客的实体生意,居然如此稀松审核?国家有关实名制规定,纯属敷衍?这样走过场的
“实名认证”,流氓歹徒都能轻易蒙混过关,网约车平台不成为藏污纳垢之地才怪。无疑,这就是所有乱象的根源,这就是发生恶性案件的土壤。
为何前台涨价、后台放水?为何价格与品质背向而驰?
——这就是一家公司的善恶基因,可以说先天注定。当年恶性竞争起步、恶性圈钱做大、如今继续恶性牟利、无视国家监管、无视顾客安全,这种企业发展的一生,就是恶性肿瘤的一生。
网约车新规出台固然提高了运营门槛,然而前台租价也随之大幅度上扬,应该说已经足矣覆盖成本,但是曾经疯狂烧钱的企业不愿意挣安稳的利润,而必须继续疯狂的牟利,以便回馈当年同样疯狂的投资,他们选择了对抗规定,架空司机认证门槛,以便降低真实成本,攫取超额利润。
有消息称目前平台抽成比例超过
20%
,已经不输传统出租车行业,已经跨入高利润行业,早已不是共享经济概念。而美团、高德等挑战者以
8%
或零佣金的抽成比例,轻易就杀入了新一轮竞争之中,滴滴就是被惯坏了。
虽然贯彻监管马马虎虎,但做戏技巧可谓纯熟,目前疑犯仍未落网,滴滴开出
“百万悬赏”,奖励提供线索者。
不要被戏精骗了,平台的本职是落实监管,不是破案,即便悬赏也是警方的事。事情已经成为刑事案件,就老老实实配合调查,并准备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毕竟是你的注册司机在运营期间出的事,连带责任是跑不掉的。
鸡贼之处就在于,肯拿百万来悬赏破案,却不愿在民事赔偿方面做出承诺,一个字的口风都不松,受害人家属将来或许只能通过起诉维权。
越俎代庖做戏表演,绝对不是负责的体现。滴滴想得很精明,一次性花个百万九牛一毛,博取公众好感划算,而如果确定下民事负责的规矩,无疑将全面提高成本,毕竟正规劳动者比人渣贵多了。后台放水,就等于是用顾客的安全和色相来给司机付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