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导演陈英雄
烹饪讲究色香味俱全,电影也是如此,一部好的电影在剧本、摄影、音乐、灯光、表演每个方面的精细都缺一不可,更重要的是如何用电影独特的视听语言进行你想要的表达。作为当今电影界最懂得如何向观众传递气氛的导演之一,法国导演陈英雄显然是烹饪电影这道好菜的大师,大自然与人物情感的相辅相成在他的电影中有着“咸淡相宜”的平衡,
从越南到法国,陈英雄的创作视野也不只局限于特定的国家和文化,而是试图探寻东方式的文化意境和西方式的电影哲学之间的对立统一。
陈英雄和他的电影都趋于“无界”,不光是他早已享誉全球的《青木瓜之味》《夏天的滋味》《三轮车夫》等经典作品,去年他又凭借一部关于美食的新作《法式火锅》获得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导演奖,时隔八年向全世界观众展现了不一样的陈英雄式电影。
值此中法建交六十周年之际,陈英雄导演惊喜出任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主席,带来不一样的电影视角的同时也促进中法之间电影与文化的交流合作。
法国导演陈英雄
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闭幕式开始之前的午后,MiniBAZAAR同陈英雄导演会面,他向我们讲述了自己时隔八年才回归影坛的原因,也真挚地传递出他对于电影作为一门语言的理解,而谈及电影制作流程中的文化差异,以及自然、气味与情感在电影创作中的运用,他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纵贯东西方、涉足各种各样的题材,他始终坚持以电影为语言,思考、表达、建立自己与世界之间的联系。
Q:时隔多年以上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主席的身份来到中国,感受如何?遇到了什么令您记忆深刻的人或事吗?
A:我上一次来上海还是十三年前,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带给我的感觉都非常好。尤其这次来到上海担任电影节竞赛单元出任评委对我来说很有趣,在这里我可以与一些同样是电影行业工作者的评审团成员尽情地讨论电影,这是评审们的主要工作,也恰好是我认为在参赛电影本身之外最有趣的部分。在这样的只讨论电影的“小社会”里待上几天对我来说是非常享受的一件事。
该片获得第46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像机奖(导演首作奖)、青年电影奖-法国电影,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第19届法国恺撒电影奖最佳处女作
该片获得第53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一种关注大奖提名
Q:通过大师班您想和影迷们分享些什么?您认为一部可以称得上是“大师之作”的电影应该具备什么?
A:我对于今天上午结束的大师班感到非常满意。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我要说一些对观众有用的东西,因为台下有些人是真的想要拍电影,而且想要从他人的分享中学到知识,所以在本次大师班分享中我比较少分享自己的电影创作经历,更多的是和听众们一起讨论面向所有人的“如何拍电影”的话题,这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
而我认为可以被称作“大师之作”的电影,应该是可以通过电影独有的方式创造情感和意义的电影,它需要凸显电影作为艺术的独特性。
换而言之,如果一部电影仅仅是对生活经验的
总结和说明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缺少电影语言的表达。好电影应该是充满电影语言的电影。
《法式火锅》
Q:时隔八年再度携作品《法式火锅》同影迷们见面,您会在之前担心影迷们已经在漫长的等待中忘掉了身为电影导演的自己吗?为何《法式火锅》的问世会经历这么长的时间?
A:其实这次制作《法式火锅》耗时比较长,只是因为电影融资的进程有些缓慢。我当然也想更快地制作电影,也想每两年或两年半就推出一部电影。但这样的愿望在我的电影创作经历中还从来没有发生过,毕竟为一个电影项目筹资真的绝非易事。
而我也并不是特别在意观众是否会忘记陈英雄这位导演,每当我拍电影的时候,我都希望它能像一份精美的礼物一样送到观众手中。至于这份礼物被接受与否,决定权则全在观众手里。
观众的评价固然很重要,但这并不应该是一名电影导演最主要应该考虑的部分。
作为一名电影人,我更应该清楚当我完成一部电影时它究竟好还是不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Q:对于出生在越南的您来说,在电影创作中却不乏有以相对间离的视角去描绘故乡越南图景的作品,您怎样看待一些观众认为您在电影创作中对于东方文化有着“西方式”的描绘?另一方面,或许有距离的视角反而会让您在透过电影表达“乡愁”时更自在吗?
A:事实上,我不认为两个国家之间的创作和文化语境差异对我在创作中的表达有特别大的帮助。平时我住在巴黎,我可以接触到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文化产品。所以我很了解其他国家的和电影有关的艺术,像日本文学和德国音乐。我的电影创作灵感不光局限于法国和越南文化,而是关于世界各地的广泛艺术作品。
作为一名导演,我认为自己若想在电影中进行表达的话,就必须用正确的电影语言来表达,因此我所做的事情与国籍无关,硬要说唯一的“国籍”只可能是“电影之国”。电影是一种语言。而我必须以尽可能细致的方式讲好这种语言,这样它才能成为我送给观众的礼物。
Q:在您的电影中东方式的哲学意境与人物们的境遇变化很好地形成了呼应从而打动了许多观众,那么您是如何透过电影与哲学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找到共通之处的?
A:首先我必须承认这两种文化之间差别很大,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存在,而且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程中,误解和理解是共存的,甚至彼此之间长久难以理解的部分还要更多一些。但我觉得差异并不是特别重要,就好比我要拍一部关于越南人的电影,情节是在一个家庭中妻子和丈夫之间发生了争吵,那么我就应该按照越南式的情景来拍摄。但如果这个情节发生在法国,那么人物的心理和故事发生的语境都会因此变得不同。作为电影导演,需要正确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需要知道将要拍的电影中故事发生地的一切,这样才能以正确的电影手法处理不同的情节。
我不仅仅是一个法国人,也不仅仅是一个出生在越南的人,因为我深爱着世界上所有的文化和艺术。
我总是喜欢接近它们,我希望去接受并理解它们,所以是关于艺术的这一切造就了如今的我。正如当我在拍电影的时候,我也在向所有观众讲述我是谁。
Q:《夏天的滋味》《青木瓜之味》《伴雨行》……您的这些作品从名字看来都和气候和地域特色有着紧密关联,也因此许多观众也将您的电影和近热带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大自然在您的电影创作中是什么样的存在?您在电影中通常又是如何勾画人与自然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的?
A:是的,大自然在我的电影中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我总是希望人们能在我的电影中感受到自然是作为一种本质与核心表达而存在。自然也是一种感觉,就好比电影中的人物面部,当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演员们时,他们的皮肤、五官、呼吸,以及他们如何移动,都会被观众看到,因此做好这些细节对于塑造自然这种感觉是非常重要的。自然更是这些有关生命的内容的一部分,雨水、绿植、花的颜色或脸上的水,所有这些都是我过去的电影中经常出现的,我依靠这些自然的踪迹赋予我电影中的角色一种感性,这就是我对电影中人与自然的看法。
Q:气味与情感的关联似乎也是您电影中标志性的元素,像《法式火锅》和《青木瓜之味》都是如此,美味中往往蕴含着对于人物背后家庭和友谊的隐喻。那么您是如何设计影像和文本从而将电影中的气味与情感联系在一起并让观众也得以感同身受的呢?
A:虽然在电影院里观众闻不到电影中人物们所闻到的真实的气味,但我相信,如果我创造的图像足够强烈,足够符合情景,那么就会触发公众对气味的记忆,例如,当观众们在银幕上看到烹饪的过程时,他们就会想起自己有关美食的经历。
因此,通过影像创造记忆,这种气味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观众的感官中,而我无须过多添加别的东西。
我只需要把精力放在我如何创造足够强烈的图像来唤起观众们对于美食和香气的记忆就好。
Q:从影至今,您已经在电影长片创作中和木村拓哉、李秉宪、梁朝伟、朱丽叶·比诺什等不同国家的著名演员合作过了,那么您认为自己是一个“国际化”的电影人吗?您和这些来自世界各地拥有不同文化、语言的演员一起工作、交谈时又是如何克服文化上的差异的?
A:这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因为当你在制作一部电影时,你在说一种电影的语言。电影就是我们之间共通的语言,更重要的是导演和演员如何一起讲好这种电影的语言。当你以正确而严谨的方式呈现电影的视听语言,从而让观众得以信服你所呈现的内容时,那么在电影中,如果角色说法语,它就会理所应当地成为一部法国电影,如果角色说日语,那么它也会是一部真正的日本电影。只要我们专注于做好电影本身,那么在世界任何地方工作都不难。
陈英雄与梁朝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