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品牌传播案例 编辑 | 张小虎
世界破破烂烂,总有人缝缝补补。
蜂花:“破烂?哪有破烂?!”
大家这样调侃,是因为去年花西子事件的时候,国货蜂花
由于快递箱库存不足,就让员工去捡纸箱发货,其中甚至包括一些同类竞品的快递纸箱。
图源:小红书网友
还有男生去菜鸟驿站拿蜂花的快递,取到的却是七度空间卫生巾的纸箱,真的尴尬到脚趾抠地......
从此之后,蜂花就因为捡纸箱出圈了。它也很实诚地承认自己一直都很穷,穷到没钱换包装,穷到没钱搞营销,穷到承认自己的产品本来就很廉价。
但最近林羽注意到,靠“捡破烂”出名的蜂花居然有钱拍广告了,走的还是高级的国际范儿——什么中华蜜蜂、意大利蜂、卡尼鄂拉蜂、安纳托利亚蜂,统统飞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香。
在蜂花打造的视觉大片中,蜂系女子化身寻香大使,代表消费者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心吾香,为全新上市的FLAUHRA洗护产品全面加热。
林羽看完之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嗯,片子很抽象。
主角不是让人闻风丧胆的马蜂,而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美女蜂。她们纷纷追着一朵会跑的塑料花,在一望无际的绿色大草原上飞来飞去。
这个似曾相识的场景,让林羽不由得想起20年前,在大草原上追美女的那只金钱豹——
“啊,为什么要追我?”
“我要急支糖浆!”
笑晕,蜂花蜂花,就是追着花的蜜蜂,这条片子的创意概念有种直白的朴素美。
充当视觉焦点的花朵,也被网友吐槽“太塑料太廉价了”,感觉跟整体的调性不符。
有点好奇,
品牌究竟
是怎么说服美女们以这样的妆造出镜的?可能有人要说这是高级妆造,越大胆就越时尚,但以普通人的审美眼光去看,还是太超前了。
网友们看完表示,造型确实很“蜂”。
视频文案则完全脱离了蜂花捡纸壳子时的贫民气质,那叫一个文艺、优雅、高大上,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花
让蜜蜂成为最快乐的生灵
中华蜜蜂追寻的香
鲜明而大气
不得不说,蜂花将苏轼的经典诗句“此心安处是吾乡”化用成主题句“此心安处是吾香”,还是非常巧妙的,也给品牌增添了文化价值内涵。
好家伙,
就连新品的包装都极具大牌设计感,
蜂花这是要来一次从头到脚的
华丽转变嘛?赚到钱了,不用捡纸箱了,灰头土脸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甚至有网友看完这则广告后表示:“感觉蜂花要买不起了。”
曾经称“不管工资涨没涨,反正蜂花没涨价”的平价老国货,在产品营销、包装设计等方面投入了更多成本,这是否意味着产品价格要就此起飞了呢?
别担心,林羽认真研究了下,原来此蜂花非彼蜂花,品牌界其实有着两个蜂花。
众所周知,正常情况下
品牌和商标是不可能重复的,这究竟是咋回事?
首先,咱们大家耳熟能详的蜂花,也就是捡纸箱那个,主打洗发和护发产品,这两年也因为产品量大且价格实惠而大火,于1985年注册了蜂花商标。
拍《蜂系女子》的蜂花则来自上海制皂厂,主营香皂、液体皂系列产品,其独创的蜂花檀香皂至今将近百年历史,在1983年注册了蜂花商标。
可以看到,两个蜂花的商标注册图案不同,英文名不一样,主推产品也不一致。
不过嘛,来自上海制皂厂的蜂花近年来也开始卖洗发水了,不知内情的消费者很容易把二者搞混。
哪怕有人
注意到商标图案的不同,也
会
以为是捡纸箱的蜂花
进行了品牌LOGO升级改版。
至于二者为何重名,能搜索到的资料有限且模糊,大概是“出于做大国货品牌等原因,允许‘蜂花护发素’使用蜂花品牌名”。
比如同仁堂,大家经常看到北京同仁堂和南京同仁堂,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不同地区的分公司,实际上两者在1955年公私合营时期就已经拆分。
一个是与香港合资的乖乖猫,主要卖洗洁精、洗衣粉、洗衣液等。
话说回来,你有没有因为品牌撞名而买错产品的经历呢?
4A广告网(www.4Anet.com)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广告营销行业媒体之一,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也属行业头部大号。
秉承内容创造价值的理念,4A广告网自成立以来,相继在公众号平台上构建了行业新媒体矩阵,发表原创深度文章超10000+,在全网拥有超过500万的行业精英用户,并发展成为国内较早、规模较大的广告营销新媒体运营机构。
运营团队由一群热爱广告事业的年轻人组成,以开放的心态、专业的视角,投身行业,立足行业,跟随行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