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最后一门历史考试结束,上海家长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放松了!2024年上海中考约12万人奔赴考场,而按照目前入读初中学生的数量来看,明后年还会更难,2025年14.2万,2026年近18万。
今年还是民办“摇一代”首次参加中考,不确定性更是大大增加。
再三考虑之后,A妈还是决定转轨了。女儿虽然当初幸运地摇进了知名民办,但成绩一直在中等偏下,虽然不至于考不上普高,但再努力也就是一个区重点。而
区重点的出路——
好一点普通本科,差一点民办本科,甚至大专。
作为魔都高校教师,自己也是复旦学霸,A妈不能接受这个教育重点。
听完A妈的故事,编辑部的同事也感慨:
在上海没有考进四校八大,大学基本上也就无缘清北复交了。
A妈女儿很争气,早在中考前已经拿到上海两所知名A Level学校的Offer,想要6月再试试一所AP牛校。虽然心中也有着牛剑藤梦,但她总是和女儿打趣说,你能考上爱丁堡大学我就很满意了,况且还是QS世界前30。
而上周末我专门听了一场国际教育论坛,再次刷新了我对国际赛道进牛剑藤的认知。
“留学申请内卷。看上去很多同学竞赛科研活动一整套都做了,但是如果底层能力没有提升,录取结果仍然会很悬。”
——世外中学升学处主任吴新贤
“国际教育赛道不缺乏聪明的孩子,但很缺学科领域有专注度的学生,也缺能日复一日做好一件事的学生。”
“AP申英国,A Level申美国是否有劣势?我们有AP学生进牛剑,今年宾大哥大录取的学生来自A Level,三大主流课程海外大学都认可,关键还是看你家孩子适合哪种课程。”
——WLSA高级副校长、升学指导部门负责人张楠
“英美联申、多国同申并不适合所有学生,对于时间管理的要求比较高。
有两类人适合联申,要么是大藤牛剑一起申,要么是G5和Top30一起申。”
——唯寻国际教育创始人,剑桥大学本硕潘潘
除了对话魔都顶流校长带来第一手资讯之外,在
2024唯寻《国际教育展暨英美港加留学白皮书发布会》
上,还有
24Fall英美港加澳等主流国家/地区申请数据独家解读
,北上广深牛娃VS普娃个性化案例分析等,今天我们将部分干货整理给有需要的家长。
今年唯寻升学战绩又刷新自己创下的纪录,总计
203封牛剑录取,1600+封G5大学Offer,美国方向还有芝大、布朗、西北、杜克等100+封全美Top30大学录取,港大321封。仅从牛剑来看
,专业有热门的计算机、数学、工程、物理,也有小众的宗教哲学、艺术史、英语语言文学等。
结合10+年申请大数据,细分到不同专业的申请难度、详细规划路径,未来就业方向等,唯寻将留学干货统统整理成了英美港加5本留学白皮书系列,用唯寻创始人潘潘的话来说:
仔细研究完5本白皮书,家长就可以自己做孩子大学申请导师。
每年教育展现场,最新白皮书都会被家长一抢而空。2024年新升级的5本白皮书亮点很多: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最经典的《2024牛剑升学白皮书》
今年除了有最新中国学子申请和录取详细数据之外,还有新增各专业申请要求与流程介绍,最新笔面试变化和数据分析等等;
涵盖英国、美国、香港、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6大主流国家/地区的申请要素和录取案例分析,还有热门院校的信息整合,非常实用;
美本白皮书解决了家长最头疼的
长线规划
问题,新增的英硕白皮书也是结合了当下
就业难题和研究生市场暴热
的刚需。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扫小助手二维码
免费领取
最需要的白皮书,做学习型家长👇
英国VS美国VS中国高考
进名校的概率有多少?
这两天牛剑最新新生报告出炉,很多家长惊醒:
牛津:
2023届一共有23211名申请者,最终发出3721份Offer,Offer率为16%。中国学生过去三年平均录取率为8%。
剑桥
更友好一些,今年的整体Offer率达到了三年新高21.2%,中国学生也有14.9%。
而在国内参加高考,
985录取率不到2%,211录取率也才5.02%,整体本科录取率为32.65%。
关键是在参加高考之前还要过五关斩六将,比如中考的“五五分流”。
从最新出炉的QS排名来看,中国进百强榜单的总共仅五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
相比于录取率,很多家长还担心
孩子的“偏科”问题
,三大主流国际课程中,除了IB必须文理兼修之外,A Level和AP都属于可以“扬长避短”的类型。
今年拿到
剑桥数学专业录取
的唯寻学员Sylvia就是一个偏科生。用她自己的话来说:
体制内初三冲刺的时候,
学其他科目像完成任务,但学数学就像课间休息,
虽然中考压力很大,我有时候还会研究数学题到凌晨2点。”
而到了A Level课程体系后,她简直如鱼得水。她最后递交的3门成绩(3A*)全是理科——数学、高数和物理,活动也全围绕数学竞赛。
国际生友好,适合偏科学生,这是英国留学的特点。
根据唯寻数据报告最新解读,2015-2024年间中国地区英本申请量持续增长,2022-2024年间达到阶段性峰值。尤其是疫情结束后的2023-2024申请季,申请同比增长不断攀升。
不过,唯寻创始人潘潘也提醒家长,虽然牛剑录取率整体比美本、高考更友好,但目前仍处于历史低点。
潘潘对比了过去5年
中国学生赴英美本科数据--
英美本科留学人数差距缩小明显。
另一方面,虽然中国学生申请美国数量有所下降,但是美国顶尖大学录取率仍然一年更比一年低。
过去三年来美国Top15的录取率低于10%,部分藤校录取率低于5%。
在唯寻橡沐美本负责人Irene老师看来
,美国进名校有
几个“捷径”可以走
。
根据唯寻数据解读,Top20部分院校
ED和RD的录取率相差3倍以上。
藤校中达特茅斯早申录取率最高达到19%,其次是宾夕法尼亚大学15%,今年杜克和西北大学早申录取率都达到了20%以上,其实还是非常乐观的。
比如康奈尔整体录取率在7%左右,其中人类生态学院高达15.7%。CMU的艺术科技交叉专业、建筑专业等录取率也会高很多。另外同样申请斯坦福大学,语言学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专业的难度差距非常大。
美本申请就像找对象,匹配度比优秀更重要。比如哈佛和耶鲁两所大藤,前者更喜欢“锋芒毕露”的学生,后者则更重视学生的求知欲和自由精神,明显一个更反骨,一个更儒雅。
除英美之外,中国学生进其他国家名校的难度就是“开挂模式”。
以唯寻学员申请加拿大Top3大学的录取率来看,其中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录取率最高,
唯寻学员更是达到了
惊人的91%,
其次是
多伦多大学84%
。最难进的麦吉尔大学也有68%的录取率。
整体而言,
目标名校的难度鄙视链
应该是--
中国高考>美国>英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加拿大>澳洲。
这也是为什么,每年中考高考之后一大批家长来咨询转轨或重新申请海外大学,的确给孩子找到了一条更加容易进名校的路径。
进入国际赛道,真的就不卷了吗?
答案自然也是否定的。
卷成绩、卷竞赛,还卷多国联申。
最新牛津报告显示,41.9%拿到牛津Offer的学生递交了A*A*A*的成绩,而唯寻录取的牛剑学生中(可以代表国内申请趋势),
92%递交了A*A*A*的成绩
,
比前者多一倍。
美国方向也是如此,美高爬藤GPA全A几乎是底线,国内IB学校不仅卷满分,还有6个HL满分,8-10门AP。
再来看竞赛
,从唯寻2024 G3录取画像来看,
85%以上的录取者有2项及以上的竞赛
,其中理工科人均3个竞赛,商科则是经济类竞赛+背景提升学术科研结合居多。牛剑肯定是更卷。
唯寻教育合伙人Candise
还分享了一组特别有意思的数据,今年拿到牛剑录取的
美系学生达到了历史最高47%
,一方面是A Level学生被挤兑,另一方面也是体现了多国联申的趋势。
△牛剑录取10强高中里,有不少美系强校例如上中国际、包校、世外等
对于留学内卷的话题,
世外升学主任吴新贤老师
很有话语权,她自己也是留学生的母亲。
我儿子5年前申请大学,竞赛科研没有那么卷,活动也不多。那么再往前5年,光有标化和成绩就可以申Top30了。”
现在的问题是,有同学从分数到竞赛科研,再到夏校、公益活动一整套都做全了,仍然没有拿到理想的录取,关键以下
3项最底层基本能力
没有达到。
很多学生成绩不错,但是缺乏对某些学科的热情,越往深处走越疲软。
现在市面上科研项目特别多,花10万块钱买教授科研的不在少数。但是
学生主动做的科研和花钱买来的科研简直天差地别
。
我们有学生要做拓展论文,校内实验室器材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于是他到处打电话联系实验室,最终社科院的实验室答应帮助他完成实验搭建。这些学生总是会通过网课、活动等不断拓宽学习的边界。
今年世外哈佛学生在拿到录取后,还召集校内社团做了一个无障碍日活动,为社区里的弱势群体服务。
WLSA升学指导负责人张楠老师也非常赞同吴主任的观点,在她看来,当我们把赛道从国内放大到世界,家长的培养思路也应该从
“育分”到“育人”
改变,除了前面讲的学术热情、自驱力、关心社会之外,还有很多家长容易忽视的——
日复一日的坚持
。
比如WLSA去年有一位网球特长的男孩被芝加哥大学录取,很多人会讲体育爬藤是捷径。可是鲜有人知道,他每天早上5点多就要起床练球,然后从松江到杨浦赶8点的早课,还要面对繁重的学业,即使到了高三最忙的时候,他依然是雷打不动这个行程。敢问我们有多少成年人可以做到呢?
在国际教育赛道,我们不缺乏聪明的孩子,但缺乏学科领域有专注度的学生,也缺乏能够恒久坚持的学生。”
张楠老师的这番话,放到英美加港等任何一个地区顶尖大学的申请都是适用的。
多国联申是给家长多一张名校底牌
在潘潘看来,美本爬藤甚至Top20都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即使校内成绩TOP3也依然有可能会被加州系全拒。相对来说,英国不同专业的要求(GPA、语言成绩、笔试要求等)都写在官网,相对更确定一些,但牛剑的面试也有很多偶然性。
所以更多人选择英美同申,是给自己多一个选择权,如果美国没申好还有G5,反之亦然。
一般来说,
主美学生申英会相对容易。主英申美难度比较高
,建议学生切忌高中全用来刷题打竞赛,美本活动列表和文书会很难写。
此外,如果学生学术成绩一般,但领导力突出,喜欢参加公益活动社团活动,也可以申请
加拿大和中国香港
的大学,说不定会有好的结果。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可以英美联申且英美双强呢?
Irene老师和我们分享了“左手哥大右手牛津”的F同学案例。
首先,F同学来自上海某一梯队国际学校,IB预估41/42,托福120,ACT36,成绩近乎完美。
学术是英国院校看重的核心竞争力
,幸好F同学很早就确定了文学方向,高中第一年就拿下了学科奖、创始人奖、约翰洛克写作竞赛、纽约时报写作比赛奖项,还发表了个人诗集,小说入选《磨石文学》长名单。
但对美国大学来说,
光有奖项是不够的,想法也不能只停留在脑中
,而是要多走进生活,用自己所理解的学科知识对生所在社区产生积极影响。
因此,她走进社区,给小朋友们阅读英文绘本;也是学校英语辅导俱乐部的创始人,带领着学校更多同学学习英语文学;还通过写作投稿倡导海洋坏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性。
可以看出,F同学不仅是个学霸,还是一个热爱文学的学霸,更是一个试图用文学改变身边世界的学霸。这也是Irene老师总结的英美双申四要素:
多国联申虽然很香,能够左手牛剑右手藤校也是令人羡慕,但是潘潘也提醒大家一定要
注意“时间管理”
,尤其牛剑和美国大学的申请截止日期是撞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