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GHATALKS EP319
做任何事都是有成本的,比如时间成本,机会成本,选择成本。如果做某些事的成本越高,做的人就会越觉艰难。人是趋利避害的,所以那些成本高的事,逐渐不再有人去做,然后……
前两天看到一则新闻,深圳举报虐童的“好事者”后来因涉嫌违法“偷窥”而被警方拘留,释放后又被公司解雇。
诚然,在法治社会做事要遵纪守法,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复杂的,现实的情况更是难以说清楚的。在对违法处罚的同时,如果不能保障那些“英雄”的利益,其结果很容易被大众简单理解为:
一个见义勇为的人,结局是先蹲了派出所,又丢了饭碗。
那些做了正义之举的人不但没得到应有的奖励,反倒事后被狠狠的伤害,所谓
“为人抱薪者,已冻毙于风雪”
。大家自然会觉得做好事的成本太高了,逐渐就会越来越不敢做好事,社会渐趋冷漠,人心似乎败坏。
小明告诉小花:
“我要做一个英雄。”
小花问小明:
“你知道做英雄需要做哪些事吗?”
小明一脸茫然:
“呃……要做什么呀?”
小花说:
“一个真正的英雄需要除掉所有的坏蛋,这些坏蛋可能很厉害,会让英雄伤痕累累;英雄还需要帮助那些善良的人,那些善良的人可能很柔弱,会让英雄气喘吁吁,英雄还需要照顾那些不好不坏的人,那些不好不坏的人可能很势利眼,会让英雄心灰意冷,英雄还需要在除掉坏蛋和帮助好人的时候注意方式方法,不然英雄做不成,反倒成狗熊,英雄还需要……”
小明:
“这英雄也太难当了吧,算了,不当英雄了,还是老老实实做一个傻呵呵的小朋友吧。”
假如一个社会里做善的成本低,做恶的成本高,那么这个社会会趋向于良善;假如一个社会里做善的成本高,做恶的成本低,那么这个社会就会趋向于败坏。比如揭露不法行为,解人于燃眉之时,救人于危难之中等这些对社会对他人利好的
“英雄”
行为成本太高,那么普通的大众做起来就比较艰难,逐渐就都不敢去做了。
管仲曾说: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我们难能求全责备的要求一个饥寒交迫衣不蔽体的人知书达理、温文尔雅。同样,社会的冷漠也不能只是仰天长叹
“人心不古”
,通过道德教育提升人心是重要的,因为作为一个有别于禽兽的人,应当有些
“舍生取义”
的基因,但是“舍生取义”大义凛然的显现不应当是一种要求,一种绑架,而应当是发自内心乐意如此的。就像修习佛法一般,世尊不会强迫一个没有想要求出离的人跟他学习佛法,只有当这个人真的发自内心愿意,向佛陀请法,佛陀才应机而说。当一个人真的想要去主动做一件事,别人的教育、引导、鼓励、监督才会起到好的作用,不然那些说教只是一种烦恼,甚至因逆反而成为一种伤害。
当一个人内心完全觉得
“义”
是最重要的,一切事情都必须让路于“义”,那他就会义无反顾,如同颜回一般,虽只有一箪食一瓢饮,人家就可以乐乐呵呵。但世间能够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的勇士毕竟还是少数,虽然引导人类文明前进的是那些人格伟大的少数人,但构成社会主体,令那些伟大得以薪火相传的是普罗大众。普罗大众是需要保障的,是需要考虑自身情况后而“取义”的。当大众每每面对“义”的时候,想取,但一看成本太高,高到得丢掉不少东西,那普通人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逐渐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那这个社会整体就萎靡了,
“不义”
的社会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本来作为义应该是纯粹的、不假思索的,但如果没有现实的支撑,“不假思索”意志的形成是难能的。那些拥有权威、力量的官方组织或团体,在通过惩罚不义来让社会安定的同时,也需要保障或奖励义举来延续社会的祥和之力。就像要让地里的庄稼长的好,不仅要花力气除掉杂草,还需要给庄稼施肥,双管齐下才能让庄稼茁壮成长。
对佛法的修行亦当如此,不仅需要自己内心对修行有增上的
愿望
,有了对善法修行的渴望才能克服魔障和烦恼,才能在在处处保持
精勤
。除此之外,还需要合适的外部环境,比如满足自身生活的
资具
,比如适合自己修行的
法门
,比如好的指导
老师
和相互鼓励的伴侣
同学
,比如一个适宜的修行
道场
。如果一个初入法门的人,不懂得善护自己的心念,老往令自己生烦恼的地方钻
(抱着磨炼心态硬上的,虽然勇气可嘉,但估计效果不会怎么好)
,结果只会令自己越来越烦恼,并且还会给别人带来烦恼。
当我们把修行中的失败都怪罪给个人或都怪罪给环境都是不对的。好的修行人一定是
众缘成就
的,无上的发心需要被小心呵护,这不单单靠自己,还要靠良师益友,靠好的环境
(当然,那些对环境没任何要求的超级上根利智的大牛不在此范围之内)
。
对我们普罗大众来说,无论是想要成为英雄,还是成为大雄,审视自己的实际状态,给予合适的外部支撑,这样才能完善、成就诸愿。
莫让抱薪者冻毙于风霜,莫让发心者冷透于寒凉。
——图片来自Jdrson
人是有差别的,差别对待or无视差别?
2019,愿你上有天可倚,下有地可立
其实你早死了,只是还没埋罢了
放弃了我自己,我一点也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