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晶见
有数据,有态度,有温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田俊国讲坛  ·  【2月22-23日】心智突围工作坊第九期(北 ... ·  昨天  
自贡网  ·  哪吒也有“小目标” ·  昨天  
自贡网  ·  时间定了!可能还要涨 ·  2 天前  
食品论坛  ·  培训通知 |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晶见

广东已经结束今年所有的交易!价差回归是因为市场的理性还是管控的作用?

晶见  · 公众号  ·  · 2017-11-28 23:37

正文

今天(11月28日),广东今年最后一场月度集中竞价落下帷幕,今年的电力市场直接交易算是完满结束了。

2017年1月20日首次月度竞价后,大家感叹“放假了,可以回去好好过个春节了”,这个场景仿佛还在昨天。

从喧腾到冷静

在今年首次月度集中竞价中,市场从业人员在各个微信群里激烈地讨论交易的情形,时不时一张交易情况的图片发出引起一阵阵热议,对于最终-145.5厘的统一出清价差,是出乎市场意料的,毕竟一个月前刚结束的 2017年长协大战成交均价也只是-64.5厘

到了年末,市场已经明显冷静,这也和价差的显著缩小有关系。

今天11:30左右,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布了12月份集中竞价交易的初步成交结果,这次 总成交电量382952.0989万千瓦时,统一出清价差-39.45厘/千瓦时 ,这个价差与11月的-37厘/千瓦时接近,与广东的平均降幅相比,都是一个比较“勉强”的价格。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市场对于广东每个月的集中竞价开始逐渐习以为常,相比刚开始时的热烈讨论,这真的算是一片安静。其实这样很正常,在年初的时候广东是全国售电从业者关注的焦点,因为只有在广东才有这样的市场化交易,但是一年过去,全国的售电市场基本启动,如安徽、山西、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份的售电公司也开始自己省内的交易了。

一方面大家的新鲜劲儿过去,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转战了注意力,当然也有失望后不再关注的市场主体,热度有所退减实在是正常不过,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市场日臻成熟稳定。

“价差过山车”引发的规则调整

从年初的高价差到这个月的低价差,价差不是一下子降下来的:

其中,规则的数次改变很显著影响了最终的结果:

4月: 交易规则发生了三个变化:供需系数下调至1.5;最低报价提升至-450厘/千瓦时;用户侧单段报价电量不低于400万千瓦时。

6月: 顶峰电量不参与报价,优先出清,结算价待定。

7月: 扣除必开顶峰电量和无效竞争电量后按照供求系数1.2进行计算发电侧申报上限;必开顶峰电量的价格按照当月市场综合价差和月度统一出清价差绝对值较小者结算,其中市场综合价差等于当月双边协商和集中竞价的电量加权价差。

8月: 将热电联产部分电量明确纳入扣除名列,与顶峰电量、无效竞争一同扣除后再计算有效竞争上限。

此外,每个月的主管部门发布的市场供求系数也在影响价差走势。

根据“萤火虫售电”的数据, 我们分析发现整个有效供求系数的走势是呈现三档下调的,从2以上下调至1.5再到严格控制在1.2 ,这让发电侧的竞争态势一下子缓和了,同时随着用电量的持续攀升,月度竞争的需求电量占比也从8月起走到三成以上的台阶,用电的刚需使得需求方要更加稳重。

这一系列的规则调整都在表明,市场主管部门希望市场的平稳运行,毕竟“价差过山车”对市场造成了太大的影响。这种月度交易本身是作为年度双边协商交易的一个补充,帮助市场主体平衡合同电量与实际电量的缺口。


无形的手+有形的手=?

一年下来,月度市场和年度市场的价差趋近,这到底是因为市场理性了,还是管控地有效了?

晶见询问了一位资深的市场从业者对广东今年的月度市场有何感观,他表示: 一切行动听指挥,做政府的乖宝宝。

目前,广东2018年的年度协商和集中交易均已落幕,2017年的月度集中竞价交易也在今天划上了圆满的句号,通过加权平均的方式,晶见计算出 今年11个月的月度的统一出清价差是-68.92451厘/千瓦时 ,这个价差与2017年的年度双边协商价差-64.5厘/千瓦时接近,如果没有开始前两个月的高价差,这个值可能会低于长协的价差。

不过,这样的一个价格信号市场也应该早已接收到了,虽然2018年的双边协商交易价差均值还没有出,但是 年度合同集中交易的加权平均值为-59.66厘/千瓦时 ,长协可能稍高于此,但差距应该不会很大。

这一系列的价格信号可以给售电公司一些参考,按照当前规则不变化的情况下,2018年的月度交易还会有多少变数呢?

当然,如果电力企业的成本高企情况能够有所缓解,这也可能释放更多的折扣空间。前不久,发改委印发《关于推进2018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行工作的通知》,支持企业自主签订合同,鼓励供需双方直购直销,支持多签中长期合同,其中要求重要及各省区规模以上煤炭、发电企业集团签订中长期合同数量应达到自有资源量或采购量的 75%以上

通知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电煤中长期合同价格机制,下水煤基准价由双方协商确定,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仍按不高于2017年度水平执行。2018年煤炭市场将继续实行“基准价+浮动价”的价格机制,长协基准价或维持2017年水平不变。同时,2018年长协合同数量占比将达75%以上。

低价差引发的危机感

价差过大给一些售电公司一夜成名的机会,但也间接造成了2018年长协过程中的一些价格乱象,批零倒挂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也可能受月度超高价差的影响;此外,不少人认为这样不利于培育市场,只会吸引一波又一波的快钱进来投机。

因此,自从交易规则开始调整后,除了7月份的突然走高,整个价差走势是趋向平稳的,这对于市场的培育和平稳运行是一个好现象。

但是,这明显缩减了售电公司通过价差而得到的利润,也刺激了售电公司开始思考参与售电侧的下一个命题——如何通过增值服务或者参与现货市场来找到出路。

广东从去年开展交易至今,所获的的价差遥居全国第一,别的省很难像广东这样动辄出现降一毛的市场。这和广东的电力供需状况、标杆上网电价等有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