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女教授跟生活的死磕(ID:meilinvjiaoshou)
编辑:学长
燃烧师兄,照亮自己
小D的母亲,是一只勤劳朴实的大熊猫。当她得知小D考上博士那天起,就一直教导小D,一定要像小学生那样尊敬导师,以及,一定要搞好同学间关系。
小D深以为然,于是,决定请旺才师兄吃饭。不过,两人去了庆丰包子铺之后,小D总觉得,旺师兄一直对着他翻白眼。
:
熊师兄,我好像又做错事了……
:
好吧,我再指点你一回,省得你老给咱们熊科动物丢脸。小D,你来说说,到底要怎么搞好师兄弟关系?
:嗯,主动请师兄吃饭,帮师兄拿快递,多在牛导面前说师兄的好话?
:……舍本逐末了吧。我问你,你觉得为什么要搞好师兄弟关系?
:呃,因为我妈说了?
:……妈宝熊。我跟你讲,搞好师兄弟关系,最根本的目的,是在学业上实现共同进步,大家一起快乐的毕业,少让牛导操心。那么,我再问一次,你觉得要如何搞好师兄弟关系?
:哈,师兄你这么说,我就明白了!我要向旺师兄学习,再不睡懒觉了,天天跟他一块儿去图书馆,帮旺师兄占座,帮旺师兄校对论文,旺师兄咋学习我就咋学习,让咱牛导放心!
:嗯,这还差不多。注意围观下你旺才师兄怎么搜集资料怎么阅读原著的。牛导估计没空亲手教你。不过,你这答案还是不够全面。我再问你,你觉得旺师兄为啥会让你跟他学习,而不去找你兔师姐一块儿学习?
:因为兔师姐新交了个物理学院的高大威猛的男朋友?
:……你小子天天都关注啥!那是因为,这俩人一个研究海洋法、一个研究贸易法,彼此根本不搭界。我再提示你一下,你和旺才研究的都是贸易法。所以……
:明白了!我应该好好学习,早日出成果,和旺师兄互通有无共同研究!
:嗯,这就对了。毕业后,你会发现,师兄弟间最深厚的友谊,当属在互怼过程中结成的战斗友谊。毕业过后十年,当你们都成了博导、再坐在一起答辩的时候,恐怕印象最深的,还是读书时那段相互锵锵的日子。
:这下我全明白啦,谢谢师兄!我刚刚给你寄了个包裹哦,从咱们吉林大学旁边的苞米地里掰回来的新鲜粘苞米!
:我一定会拒收的!
投稿如淘宝
:熊师兄,兔师姐最近很无聊啊。想买条公主裙,花了三天时间,刷了十八家店铺才最终选定一条。下了单,付了款,然后就恨不得一天刷十八遍物流。今天发货了,明天到广州了,后天到长沙了,大后天到北京了……从广东发货到长春,五天时间够快了吧,人家兔师姐至少刷了二十遍物流。好容易派送了,更得俩小时看一次手机,生怕快递员给她发短信她没收到。师兄,你说,是不是女生都那么纠结啊?
:小D啊,别嘲笑你师姐。其实吧,你师兄我也这么纠结过。
:啥?师兄,你这熊样,买个大背心也得刷十八家淘宝店?
:严肃点,我跟你说投稿呢。想当年,你师兄我投第一篇稿子时,对,就是咱牛导给我改了八遍那篇,我可是把法学“十六大”刊物都翻了一遍,就想看看十六本刊物里哪一本最可能发表。
:哈哈,师兄,你最后投了《法学研究》了?
:没,最后,我哪个都没敢投。投的是排名第十七的那本。
:然后呢,师兄?投出去之后,你就耐心等三个月了是不?旺才师兄说了,一般审稿期是三个月。
:怎么会啊。我跟你兔师姐刷淘宝似的,天天刷审稿系统。看到了收稿盼一审,看到了一审盼二审,看到进度条走到外审了那个着急啊,好容易看到外审过了又怕主编拒稿……只不过,你师姐每天都能刷到物流变化,我一般十天半个月刷不出来点啥新动向。
:那……师兄,你怕不怕万一刷出来个“退稿”?
:那太正常了!被退稿简直是常态啊,被录用才是例外。你师姐网购的衣服,十件里能有一件寄丢了;你师兄我投出去的稿子,十篇里也就一篇能发表。其实啊,小D,咱们学法学的,每天刷的还不仅仅是投稿系统,还有新闻时事,生怕刷出来个啥新闻直接让论文废了。你听没听说过从前有个师兄毕业论文写的是“TPP对中国的影响”?
:牛导跟我们讲过。默哀!
:是啊!后来那哥们改题目了,写中美贸易冲突,天天去你旺才师兄那儿烧三炷香,祈祷中美千万别签自由贸易协定。
:嗯,师兄,你能不能别吓唬我?咱说点儿高兴的吧,你第一篇论文录用的时候,是不是心里特高兴?感觉天也蓝了树也绿了?
:哈,我都跟你说了,投稿就跟淘宝似的。我问你,你兔师姐终于拿到快递了,高兴不?
:她当然高兴啊,不过好像也高兴不了多久,就开始觉得新裙子太长/太短/太花哨/太简单,然后又开始刷淘宝。
:对,我也是,高兴了一会儿,就又开始觉得,这稿子似乎也不咋样。要想毕业拿个好offer还得埋头继续写。
:明白了,师兄……你是在教导我不要自满吗?
:不是,我是想教育你,别嘲笑你兔师姐,小心哪天你终于开始投稿了她反过来嘲笑你。
“有妖气”
博士大论文的题目怎么来的?从妖气集中的地方来啊。当你发现一个领域频频能挖出值得写小论文的问题,那么,那个领域基本就是大妖的洞府了,可以集中精力召唤天兵天将啦!
——爬树鱼
对于博士生而言,两到三篇用于发表的小论文,不仅是毕业的通行证,更是就业的敲门砖。那么,这几篇论文“写什么”,或者说“题目从哪里来”,就成了困扰很多博士生的难题。
对此,最不建议的方式,是直接跑到导师那里去:“老师,老师,您说我写什么啊?”较真一点的导师很可能觉得该生是块朽木,善良一点的导师则可能给你一个高大上、但完全驾驭不了的题目。此题目与你的契合度,约等于导师给你介绍的男女朋友的契合度。那么,题目究竟从哪里来?我的经验,概括起来就是西游记当中的一句名言:有妖气!
那么,啥是妖气?所谓“事出反常即为妖”,妖气,就是与正常的“人气”不一样的“气”。因此,辨别妖气,第一步就是用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别出,哪一股“气”是反常的。再具体到法学研究,所谓的“妖气”,就是与你学过的法学理论、经典判例、基本原则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一旦发现了反常之处,一个合格的博士生就该精神了,迅速祭出金箍棒:有妖气,怼它!——正如孙悟空会去打白骨精但不会去打小白兔,写论文,一定要瞄准“反常”之处下笔。单纯对某一制度进行介绍的论文可以发表但前景相对有限。
更具体来讲,“妖气”可能有两种完全相反的产生方式。
第一种,是产生于实践,或者更直白的讲,新闻。
举例来讲,写博士论文过程中,我曾读过一个WTO判例:DS194案,其中明确表示“出口限制补贴”是违法的。当时读这个案子时我并没当回事,但是,大约半年过后,我突然发现,美国对中国展开了一串儿N个反补贴调查。
我现在仍然记得,当时对着电脑屏幕,我的第一反应是:啥?这不是DS194的变体么?妖气来了!于是,几个月后,论文出炉且顺利发表。此种从时事中发现妖气的做法,优点在于时效性强、具有中国视角(和中国无关的事儿,新闻是绝对不会报道的)。但缺点在于,对博士生的底蕴要求比较强。如果基础知识的积累并不足以支持发现“妖气”,此种方法则完全无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