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者
《读者》杂志官方订阅号。 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全家人的精神纽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在办公室写材料6年,我终于在崩溃前被提拔成领导 ·  2 天前  
读者  ·  晚安一句话 ·  4 天前  
读者  ·  谁说她塌房,归来仍是女王 ·  6 天前  
新周刊  ·  一年读了366天,我最推荐这几本书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者

越没本事的父母,越喜欢说这3句话,希望你没有

读者  · 公众号  · 杂志  · 2025-01-05 18:28

正文


文/向阳



      在《瞬息全宇宙》中,女儿乔伊最后哭着对伊芙琳说:“你可以去任何地方做任何想做的事!”是的,每一个母亲都可以去拥抱多重的自己,在多重宇宙中实现多重可能性,同时,也让孩子去开拓属于他自己的领土。


——王小屋,《读者》2023年第14


在热议话题“父母对孩子最残忍的伤害是什么”的讨论中,有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早上,爸爸赶公交车上班,她让爸爸先吃早餐。

爸爸说:“要不是为了你,我至于赶公交车吗?”

妈妈带病为她做早餐,她心疼地问:“妈妈你还难受吗?”

妈妈直接来了一句:“要不是为了你,我至于生病也要做饭吗?”

简单两句话,让她一直很有负罪感,觉得家里所有的不幸都是因为她。

是的,带给孩子最大伤害的,是父母那些指责、谩骂、打压和控制的语言,它们像一根根针,狠狠扎痛孩子的心。
父母的话语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越没本事的父母,越喜欢说这3句话,结果害惨了孩子还不自知。

来源:视觉中国
威胁性语言:“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有研究指出:

“用父母的爱吓唬孩子,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

尤其是3岁之前,孩子虽然记不住事,但他会记住害怕和恐惧的情绪,这种情绪记忆将留在他心里。

以后他在亲密关系里很可能会缺乏安全感,怕被人抛弃。”

有一位心理咨询师分享过一个案例。

有位妈妈找到她,说孩子总是无缘无故地感到害怕。

怕黑,不敢自己睡觉和上厕所,害怕爸妈出门,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回避所有陌生的大人,甚至不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玩……

咨询师告诉妈妈,孩子是因为缺乏安全感,生活中可能存在某种让他经常感到恐惧的行为或者事件。

这时妈妈想到,自己经常对孩子说“你再不听话,奶奶就回老家,不管你了”“你再不乖,我们就不要你了”。

这些话,父母可能张口就来,并没有太当回事,但在孩子看来,却像天塌下来了一样。

孩子会觉得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心生恐惧,生怕失去父母的爱,于是习惯察言观色,不断讨好父母。

之前有一个12岁的女孩离家出走,民警找到时仍不愿意回家,原因是:

从小妈妈就要求她必须考第一名,而且跟她说,如果考不到,就要把她卖到山里。

这次她小升初没考好,被妈妈冷落了三四天,因为实在太害怕会被卖掉,就跑了。

生活中,有不少孩子受到父母的恐吓:

“你再这样,我就不爱你了”“再不睡觉,大灰狼就来把你抓走”“不结婚不生子,病了老了都没人照顾你”……

说这些话,都是为了控制孩子,满足父母的权力欲,逼孩子服从自己。

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敏感、不自信、配得感低。
等他们长大成人,也很难挣脱这种思维和情感模式,先不说能不能取得什么人生成就,单是心理状态,就需要自我修复很久很久。
来源:视觉中国
对比式打压:“你看看谁谁谁……”

朋友吐槽说,她7岁的儿子因为一件“小事”大发脾气。

那天她看到亲戚晒出他家孩子考试满分的信息,就随口对儿子说:

“你看看表哥,又考满分了,你要学学他呀。”

没想到,儿子突然“发飙”,哭着大喊:

“整天都是表哥表哥表哥,你们只能看到他的好,完全看不到我……”

闹完儿子还愤怒地说,以后不准再把他跟其他人比。

朋友被儿子的反应吓到,她原本是希望激励儿子更加努力,没想到却给孩子造成巨大伤害。

像朋友这样,总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的父母并不少见。

有些父母还会借机贬低打压自家孩子,美其名曰:不能让孩子骄傲。
心理学研究表明:压式教育会对孩子的心理和人格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孩子自卑、敏感、缺乏主见,甚至叛逆。

总被父母否定,孩子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会本能地跟外界对着干。

《赞美的力量》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女孩和班长一直非常要好。

一次考试,班长考了全班第一名。

女孩的妈妈知道后就批评她:“你考得这么差,就是因为没努力。你看人家班长,每次都稳居第一,学习比你踏实多了!”

听到妈妈的话,女孩嘟囔道:“她不是每次都考第一,有时候她也考得不好。”

妈妈大怒:“有时候考得不好,那也比你强吧!”

“她好,你就让她做你的女儿吧!”女孩生气地朝妈妈吼道,并跑回自己房间,不再和妈妈说话。

从此以后,女孩疏远班长,成绩不进反退,变得不爱说话,还常常顶撞父母。

孩子最在乎父母的评价,如果父母都否定自己,他很难接纳自己,更别说自爱和自我认可。
哪怕日后别人夸他好、认可他,他也很难相信别人的话,而是始终在自我贬低、自我厌弃。

来源:视觉中国
道德绑架:“我是为了你好!”

看过一个视频。

有一个很喜欢画画和设计的男孩,可妈妈却瞧不上,开口闭口都是对他的否定:

“你给娃娃设计衣服,这长大能养活自己吗?”

“我这么说都是为你好!”

“你要相信我,这个才适合你的。”

妈妈所谓的“为了你”,实则让他倍感压力,反倒变得越来越不好。

他慢慢放弃独立思考,开始习惯按别人的想法去生活和做选择,最后变得不敢坚持自己,人云亦云。

不少父母喜欢打着“为你好”的旗号,逼孩子学习,干涉孩子的事业和婚姻,以爱之名,行伤害之实。

之前看《受益一生的说话艺术》一书时,有个叫紫杨的女孩令人印象深刻。

她是一家小公司的会计,工资不高,压力很大,但她不敢辞职。

只因这份工作是父母和亲人为她选择的,说是为她好。

其实读书时,她最擅长的是立体几何,大学想报土木工程专业,可身边的亲人都强烈反对。

父母气到拍桌子,亲戚们也连番劝说,不断强调“千万要听我们的,我们不会害你,我们都是为了你好”。

无奈之下,紫杨选择听从亲人们的话,报了父母推荐的会计专业,毕业按部就班从事相关工作。

然而她怎么干都干不好,也很不开心,却没有勇气选择其他工作。

“为你好”这句话,背后藏的是私心和控制欲,听起来满是善意,却害人不浅。

总被情感控制和情绪勒索的孩子,会慢慢失去主见,不知道如何做出正确的、真正适合自己的选择,只能随波逐流。
“孩子不是父母的所属物,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人格。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不是掌控孩子,而是告诉孩子“尽管去飞,我们在你身后”。

来源:视觉中国


一位教育专家说:

“世上最好的教育是在父母和子女的交谈中不知不觉完成的,父母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可能会成为植入孩子心中的一颗种子,深深地影响孩子的一生。”

没本事的父母用威胁、打压、说教控制孩子,最后孩子没了自己,父母没了威严。

想成就孩子,成为托举孩子的力量,唯有放下威胁,让孩子知道不管他做什么,做得怎么样,都值得被爱;

接纳孩子,哪怕他普通平凡,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多去发现和挖掘,给他最好的支持和鼓励;

松开手,给孩子自我决定的机会,做孩子最坚实的依靠。

父母与孩子就像“弓与箭”,孩子终究要离开父母,独自高飞。
父母能给孩子力量,却不能替他成长。

父母只需要用力拉开弓,飞翔和成长,永远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从今天起,做智慧的父母,带着温暖、关心和爱跟孩子好好说话,做孩子最值得信赖的良师益友,让家真正成为孩子的港湾。
点点“在看”,与君共勉。

点击蓝字查看往期推荐

谁说她塌房,归来仍是女王

新年献词|愿你不必跋山涉水,也能洞察日常生活的深刻
四川“易烊千玺”刷屏,这故事我真没想到……
上海“免费蹭吃蹭喝”火上热搜,全网怒赞:总有人在偷偷爱你

杭州小伙半年暴赚百万进程表曝光,网友:嘴角流出了“羡慕的泪水”……


作者:向阳,家庭教育指导师,爱学习的职场宝妈,与孩子共成长。责任编辑:祁学敏;策划编辑:潘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