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ok saal
本文转自公众号
时尚女人帮(shnrb88)
两天前看到腾讯新闻的头条《离婚37年后,八旬老两口在病房里复婚》深有感触,感触即是为了两人至死不渝的爱情感到动容,亦是为了如今时代也有能经历时间,跨过生死的感情感到快慰。
在她病危之际,他再次提出了他多年以来的心愿——复婚。她答应了,尽管大家都心知肚明两人能在一起的时光不多了,她没有犹豫,他没有嫌弃,在剩下的时光里,他们不断的回忆起他们曾经有过最懵懂却是最快乐的时光……
他叫李超杰,她叫王庆。
两人的心越来越近,而结果却是李超杰要休学,而帮他办理休学手续的正是王庆。
两人的心越来越近,而结果却是李超杰要休学,而帮他办理休学手续的正是王庆。
两人是老乡,又同时考入刚成立的首都师范大学,成为同班同学。李超杰注意到王庆,既是因为也是因为王庆活泼、漂亮,李超杰还说王庆很像电视剧里的明星。
那时候的关系比现在单纯多了,精神上的满足大于一切,他们聊的内容永远不是东家长西家短,而是家乡的秀美,学习的快乐。这样一来二往多了,两人的心也越来越靠近了。
而越来越靠近的结果就是他要休学,而她帮他处理休学手续。
1955年,李超杰的母亲身体不好,作为独子,他要回河南老家照顾独身的母亲,于是不得不选择休学,而这些手续,他都是写信委托王庆帮忙办理的。让李超杰感动的是,虽然只同学一年,但王庆非常热心,将休学的手续办得妥妥当当。
这让李超杰觉得王庆不仅心地善良,也是个可以厮守终身的女孩。
直到1956年,他才重新返回学校。但此时,王庆已毕业分配到武汉的江汉教师进修学院工作。
一个月一两封信,成了两人传递消息的工具。
1957年,李超杰也要毕业分配。为了回家照顾母亲,他选择回到开封,对王庆的思念只能埋藏在心底。
他们关系的转变要从对对方称呼的微妙变化开始。
多年的鸿雁传情让李超杰有了要进一步发展的想法,但分隔两地仅靠一个月一两封书信又怎么能够完全知道对方的心意呢?
李超杰最大胆的一次也是让关系突破的一步就是给王庆写的书信中对她称呼的变化。一开始他们书信的开头是“王庆,你好……”,这次,他终于鼓起勇气“庆,你好……”
王庆依然照常回信。
果然,这样一来二往的,暑假王庆到李超杰身处的开封的老家,她和李超杰的妈妈一个房间,还帮李超杰洗衣服……而李妈妈似乎也已经认准了这个未来儿媳妇了。
这时“庆”已经顺理成章的变成“亲爱的”,也是这一年,寒假,轮到的李超杰去武汉探望王庆,住在王庆所在学校的男身宿里。
后来李超杰写求婚信给王庆,回信在他眼中就只有两个字——“同意”。当年春节过后,两人喜结连理。只是没有酒宴,窗户上也没有大红的喜字,有的只是亲友的祝福和新人的甜蜜。
当年底,大女儿出生。只是李超杰因为工作没能陪伴在王庆身边。两年后,儿子出生,但他依旧没能陪伴在妻子身边。李超杰说这是一生中对妻子最愧疚的事。
分隔两地,心仍相连,同一屋檐下却好事多磨。最终协议离婚,分开37年但情谊始终如一。
1975年,李超杰才调到武汉二十一中工作,解决了两地分居的问题。
可是相见好同住难,不用再受相思之苦的两人却在菜米油盐上分歧器大。住在一起之后,他们俩才发现各自的生活习惯是大相径庭,在哪方面都合不来。
而由于两人都是性格火爆急躁之人,双方的字典里均没有“妥协”二字,最终只好离婚收场。
李超杰搬离了家,但却从未忘记过王庆,隔三差五的往曾经的家里跑,修电器、换灯泡、劈柴火……反正总有找到需要他挺身而出的地方。
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重庆、乐山……虽然已经分开,但两人像一对老夫妻一样,结伴去了很多地方。
可能真是既有相互的情谊,又有各自的空间,关系才能持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