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唧唧堂
唧唧堂学术管理分享平台,更好的学术阅读与写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胶卷迷俱乐部  ·  聊聊专业撕拉片相机(和富士宽幅改造) ·  3 天前  
旅拍誌  ·  分享一组喜欢的照片 ·  3 天前  
宁德广播电视台  ·  出行请注意!宁德这条路将封闭施工 ·  3 天前  
蚂蚁摄影MaE  ·  会拍照和不会拍照,差别到底有多大?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唧唧堂

DP:在恋爱关系中重大生活事件与大五人格特质之间的关联 | 唧唧堂论文解析

唧唧堂  · 公众号  ·  · 2021-01-28 23:12

正文

Picture from internet
解析作者 | 唧唧堂心理学写作小组: NAT.
审校 | 唧唧堂心理学写作小组: WEN
编辑 | 悠悠



本文是针对《在恋爱关系中重大生活事件与大五人格特质之间的关联(Taking the Ups and Downs at the Rollercoaster of Love: Associations Between Major Life Events in the Domain of Romantic Relationships and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的一篇论文解析,该论文于2020年发表于《发展心理学(DP)》杂志上,该研究作者包括Asselmann, Eva; Specht, Jule。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通过社交与他人建立关系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并且对人格发展至关重要。童年时,人格发展与个体和家人、同龄人的联系有关,青春期之后,亲密关系对人格发展的影响逐渐增强。


内源理论提出人格特质主要由遗传决定,并可能影响个人是否选择进入特定的环境并是否经历重大事件,因此是否会经历重大事件因人而异,但内源理论不认为这些重大事件会影响人格变化。


情景理论则更强调环境因素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个体在社会中会有其实社会角色,而重大事件的发生会导致社会角色发生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增加心理和行为的投入,进而使人格得到改变。


以往关于开始关系、与伴侣共处、结婚、关系破裂、离婚与人格的研究样本集中在年轻人,并且直接研究两次重大事件中的人格改变是否与这些重大事件有关,这忽略了区分预期效应(相应事件之前的性格改变)和社会化效应(相应事件之后的性格改变);我们不仅需要模拟预期效应和社会化效应,而且需要模拟事件后年份效应(重大事件发生后第一年的短期人格改变)。更进一步,由于具有某种特定人格特征的个体或多或少的经历了特定事件,因此我们需要考虑选择效应(经历或未经历重大事件的人的个体差异)。


本研究采集每个事件前后的3年的数据,选择效应和不同类型的人格的变化。 因此,本研究对个人是否经历了重大事件进行了编码。 在经历过事件的个人中,本研究还编码了事件时间点与各个人人格评估时间点,计算是否存在相关。本研究不仅应用了多层次分析,并结合了个体内与个体间的信息,以获取有关每个事件发生前后几个月和几年中人格的详细信息。 本研究还分析了选择效果,以调查没有经历过重大事件的个体与经历过重大事件的个体在以后的某个时间之中的人格是否存在差异。 我们对预期效应和社会化效应进行建模,以分别检查重大事件发生前3年和事件发生后3年内人格的线性变化。 最后,我们分析了事件后年份效应,以了解事件发生后第一年中的短期人格变化。


本研究将研究如下问题:(a)愿意或不愿意与伴侣一起生活,结婚,与伴侣分开或离异的人之间是否存在大五人格特质上的不同(选择效应)?(b)大五人格特质在这些事件发生之前的3年(预期效应)和之后的3年(社会化效应)分别发生了变化吗?(c)在这些事件发生后的第一年,是否有短暂的短期人格变化(事后年份效应)?(d)选择效应,预期效应,社会化效应和事后年份效应是否有性别上的差异。


研究方法与结果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a)研究四个不同的重大事件(与伴侣同居,婚姻,分居和离婚)与大五人格特质之间的关联,(b)分析了重大事件发生前后个体人格是否发生变化以及(c)测试这些相关是否因性别而异。


被试:

共有49,932人参与了四次人格评估,其中2005年有21,043 (42.14%)人,2009年有20,722 (41.50%)人,2013年有19,081 (38.21%),2017年有29,534 (59.15%)人。平均而言,每个被试参与了1.81次(M=1.81, SD=1.09)评估。49,932个样本中有25,949 (51.97%)个女性与23,983(48.03%)个男性。年龄M=48.99 (SD=17.71)。


程序:

使用Stata 14对从2002年到2017年的过渡样本和对照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本研究对个体大五人格特质根据性别进行标准化处理,线性、二元、三元年龄,测试变量(重复人格评价影响),事件后变量,事件相关预测因子进行编码,并且将上述变量划入事件发生变量、个体内因素与家庭内因素3个水平,将事件发生变量(水平1)嵌套个体内因素(水平2)嵌套家庭内因素(水平3)进行多水平分析。


实验材料:


重要关系事件评估


每年询问是否以及何时(年,月)进入关系,结婚,分居,或者离婚。本研究编码与被试在1984年至2017年之间经历重要事件的的年份与月份。


大五人格评估


在2005年,2009年,2013年和2017年,使用BFI-S评估了大五人格特质的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宜人性与神经质。BFI-S包含15个项(每个特征3个项),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为1(强烈不同意)到7(强烈同意),并对其信效度进行评判。


研究结果


a) 宜人性对于重大事件发生概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宜人性与伴侣同居的选择效应(r=-0.077,p<0.05)、事后年份效应(r=-0.128,p<0.05)相关显著,与结婚的选择效应(r=-0.095,p<0.05)、事后年份效应(r=-0.066,p<0.05)相关显著,与分居的选择效应(r=-0.170,p<0.05)、事后年份效应(r=-0.095,p<0.05)相关显著,与离婚的选择效应(r=-0.118,p<0.05)相关显著。这比其他四个人格与重大事件的相关都多(其他相关数据,见原文表2-5),因此,宜人性对于重大事件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b) 每个事件都与平均人格变化相关联,这支持了以下观点:重大事件往往会对不同的人产生相似的影响。


c) 性格改变只发生在重大事件之后,而不是之前。


图1 左图为总样本中伴侣同居前后三年间尽责性的变化,右图为总样本中结婚前后三年间开放性的变化


截取本文两个结果图(图1)进行解释,重大事件发生之前个体的人格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显著,而当重大事件发生后一年间,以及第二-三年间的人格变化出现统计学显著。


图片解读:第一条线(横坐标(-3)-0)代表重大事件发生前三年种人格的变化,第二条线(横坐标0-1)代表重大事件发生1年间的人格变化,第三条线(横坐标1-3)代表重大事件发生后的第二、三年间人格变化。实线表示有统计显著性,虚线表示不显著。


d) 重大事件和大五人格特质之间的关联因性别而异。


图2 离婚前后3年,女性(左图)和男性(右图)的情绪稳定性变化。


截取本文两个结果图(图1)进行解释,重大事件发生之前个体的人格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显著,而当重大事件发生后一年间,以及第二-三年间的人格变化出现统计学显著。


e) 尽管人们可能认为同居和结婚是非常相似的事件,但他们与大五人格特征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有所不同。分居和离婚也是如此。


以同居和结婚为例,通过对比表1与表2中系数可以发现,开放性在选择效应(β同居= 0.037,p>0.05;β结婚=-0.017,p>0.05)、社会化效应(β同居= 0.022,p>0.05;β结婚=-0.027,p<0.05)、事后年份效应(β同居= 0.072,p<0.05;β结婚= 0.057,p>0.05)上存在显著性或方向上的差异。尽责性在选择效应(β同居=-0.005,p>0.05;β结婚=0.032,p>0.05)、期望效应(β同居=-0.021,p>0.05;β结婚= 0.012,p>0.05)、社会化效应(β同居=0.027,p<0.05;β结婚=0.002,p>0.05)、事后年份效应(β同居= 0.073,p<0.05;β结婚= 0.008,p>0.05)上存在显著性或方向上的差异。外向性在选择效应(β同居=0.119,p<0.05;β结婚=0.012,p>0.05)。宜人性在社会化效应(β同居= 0.007,p>0.05;β结婚=-0.018,p>0.05)方向上的差异。情绪稳定性在选择效应(β同居=-0.076,p<0.05;β结婚=-0.044,p>0.05)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优势与不足


优势:


本研究使用了SOEP的数据,在社会人口学上是多种多样的家庭调查。


样本量很大,每年评估一次主要的关系事件的发生,并在13年内重复测量性格。


不足:


首先,因为SOEP主要关注社会经济变化,所以测量人格的BFI-S是一个简化量表,有一定的不足。


其次,定期对SOEP进行补充,以补充先前的缺失。


第三,本研究针对事件后效应调整了模型,即早先过渡时期(始于2002年)之前同一事件的先前经验造成的影响被忽略了,未来研究需要对重复经历进行详细研究。


第四,我们的发现来自德国全国代表性的样本,可能无法推广到德国以外的其他人群。


参考文献:

Asselmann, E., & Specht, J. (2020) Taking the Ups and Downs at the Rollercoaster of Love: Associations Between Major Life Events in the Domain of Romantic Relationships and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56(9), 1803–1816. http://dx.doi.org/10.1037/dev0001047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