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温馨提示】以下新闻标题可能引起部分家长恐慌:
《女童沉迷手游:双眼暴盲,语言障碍》 《心理专家:给儿童玩iPad等平板无异于虐待儿童》 《儿童玩手机也容易患颈椎病》 《台湾儿童沉迷iPad 父母或被罚款》 《儿童多玩手机不写字会影响手指灵活度》 《“爸妈忙,我只有iPad做朋友”》 《儿童过早接触iPad对大脑发育损伤不可逆转》
嗯,我今天就是专门来提醒(吓唬)家长的……
*过度使用
*智能电子设备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极广,包括智力、行为、注意力、记忆力、语言发育、人际交往、亲子关系、阅读能力、运动 、睡眠、身体(如视力问题、肥胖、颈椎病)等等……而据2014年度的一份全国调查显示,幼儿园时期(3~6岁)的儿童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的接触率分别为91.8%、83.4%、80.6%,数字可谓惊人。
咱们先从没上幼儿园的孩子谈起。
很多家长都听说过美国儿科协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在1999年发布的政策声明:
“儿科医生应当建议家长设法阻止让
2
岁以内儿童看电视
”
,因为
对于该年龄段儿童而言,媒体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潜在正面影响
。该协会在2011年发布的新声明《2岁以下儿童的媒体使用》以及2013年的新声明《儿童、青少年与媒体》中的建议不变,并且将“电视”替换为所有“电子媒体”,因为现已有更多的科学研究表明:
(1)仍不确定2岁以内的儿童接触电子媒体能够产生任何益处;
(2)该群体使用电子媒体很可能会对健康和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发现,
2
岁以内的孩子无法将屏幕中的内容和现实中的物品对应起来,要更大以后才具备这种能力。
另外,普通屏幕毕竟只能提供2D图像,这与现实生活中的3D物品有很大区别,很难让儿童获得实际的生活经验——我们想象一下儿童在玩球的时候,他们可以拍起来、踢过去、到处跑、和其他人一起互动,有时还能通过球触地和触墙的速度、角度和声音来调整自己接球的方式……而在iPad游戏中,孩子只需食指点一点屏幕即可。
因此,儿科协会希望人们思考:“孩子在使用电子媒体的时候,他们没有在做什么?”
出生后的第一年中,幼儿的大脑质量增加3倍左右,这都来自于家长所创造和提供的环境刺激。
我们常说
“You
are what you eat”
,而对于儿童来说
“The
brain is what it experiences”
。
由于幼儿的大脑天生适合在人际互动中学习和发展,电子媒体所提供的“养料”大都只是“垃圾食品”。
有些家长把电视开着让幼儿看少儿节目和动画片,看上去是刺激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实际上却违反了语言自然习得的根本原则——
幼儿需要在日常生活
/
游戏中和成人频繁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互动,并且语言的输入最好符合孩子的现阶段水平
(可参阅
该不该让孩子背唐诗? - Giving Voice - 知乎专栏
)。哪怕是不停在说话的少儿节目芝麻街(Sesame Street),也无法帮助2岁以内的儿童提高语言能力(两个针对该节目的研究证实观看该节目可能会让孩子语言发育迟缓,另有两个研究的结果是孩子的语言能力没有因为观看节目而得到提高)。
以上主要讲的是2岁以下儿童的情况,那么2岁以上呢?
在如今的科技化时代,孩子早晚要接触到电子产品,甚至有些学校的课堂学习已经融入了平板电脑,因此只要使用适度,就不必因噎废食。
对于
2
岁以上儿童,美国儿科协会建议家长限制孩子接触电子媒体的时间,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下文黑体部分)。
一些研究证明,如果使用得当,一些符合儿童发育发展的媒体资源的确可以作为2岁以上儿童有效的学习工具来使用。一些数字媒体可以用来提高儿童的执行功能、建立自我控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当然也要注意,不是将iPad丢给孩子随便玩就可以受益,而
前提是需要正确的内容(家长筛选、适合该儿童),正确的方式(一起使用、一起讨论等),以及正确的场合(进行时间、地点、频率等方面的管理)。
2015年10月初,美国儿科协会发布了一篇《数码时代的儿童成长—媒体研究讨论会》报告,同样也为家长提供了一些建议,比如在家庭中创设一些“无媒体地区”;比如吃饭时、睡觉前、每天固定时间需要远离一切媒体;使用电子媒体不应替代孩子的其他活动(如对话、游戏、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活动等等);家长应当以身作则,因为儿童会模仿成年人对于数码产品的使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