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HR成长公社
HR成长公社(原HR商学院)倡导一种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从优秀到卓越是我们不变的使命。我们每天推送HR最关心的薪酬管理、员工培训、绩效考核、经典案例、行业资讯,矢志成为人力资源领域的领跑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译中人  ·  摩根大通行政岗, 要求英文流利 ·  13 小时前  
HR圈内招聘网  ·  单休竟比双休多干7年?打工人看完破防了! ·  16 小时前  
HR成长社  ·  DeepSeek万能提问公式(HR收藏).pdf ·  昨天  
人力葵花  ·  2025年度招聘计划.doc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HR成长公社

招聘那些坑:“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将成为呈堂证供。”

HR成长公社  · 公众号  · 职场  · 2020-05-07 12:00

正文



有一次我跟公司一位海归副总聊招聘,他跟我感慨:

“我从美国刚回来的时候,看到我们的招聘面试很吃惊,很多隐私都当面问,甚至直接发布出来,这要是在美国,分分钟被告。后来搞明白了,这是在中国,没事。”

我跟他笑着说:“看到了吧,这就是我们在国内做招聘的优越性。”

他告诉我,美国的招聘广告,绝对不能出现关于年龄、身高、性别、婚否、健康状况等方面的限定,也不能要求应聘者附上照片。

应聘者的简历,也只写与工作有关的内容,例如工作经历、专业、学历等。

如果招聘单位收到的简历上有过多个人隐私,很可能将之退回,并严正声明这不符合应聘规矩,以避免日后应聘者找麻烦。

他这样一说,我觉得还真是有道理,除了文化背景不同,我们在招聘就业方面的法治化还任重道远。

不过为了我觉得做一个好招聘,就应该心中有标杆、有法度,要能够尊重不同的群体和文化。

有些事情即便现在说了不犯法,但不代表以后就允许,而且这样做显得自己很不职业,弄不好还会丢掉饭碗,那就很不值得了。比方说,在招聘中出现歧视性字眼。

“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将成为呈堂证供。


作为面试官,当你拒绝应聘者的时候,你的理由一定要站得住脚,如果实在找不出理由,也可以保持沉默。

哪怕你的肚子里可能有一股火,你确定那不是偏见,也请憋住不说,这是一种职业表现。

但是,每隔那么一段时间,招聘队伍里总是冒出来那么个把蠢人,说一些令人心理不适的话,其法盲和无知态度,令很多干这一行的人蒙羞。

这一次,“河南人”再次中招,今年7月,小闫姑娘通过智联招聘给浙江喜来登度假村投递简历被拒,对方在不合适的原因里填了三个字:河南人。


小闫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向法院提起诉讼。

非常欣赏小闫的勇气,她敢于拿起法律武器为自己维权,而不只是简单的怼回去,这是很大的进步。

事实上,招聘过程中的各种显性、隐性歧视无处不在,但大多数求职者都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不想跟招聘单位计较而已。

而像小闫这种敢于跟招聘单位当面鼓、对面锣较真的人很少,也是给所有喜欢搞就业歧视的招聘单位敲响了警钟。

纵观这几年来,从美团的不招“黄泛区”事件,到爱奇艺的“河南人先过滤掉”,除了地域歧视,还有形形色色的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婚育歧视、长相歧视等等,不一而足,而且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少数招聘人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说一些冒犯性的、歧视性的话,一方面说明招聘者太过愚蠢,宁一方面也说明招聘者平时就是这种作派、有恃无恐。

这说明,如果没有这样的土壤和思想观念为基础,他们还敢如此嚣张吗?

互联网时代,地球都已经变成了“村”,人员来往频密,人才市场充分流动,能够在一起工作的人,大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按说更应该包容才对。

可现实中却仍然有一些人,抱着社会刻板印象和先入为主的观念,以个别现象推断整个群体,以偏概全搞赤裸裸的地域歧视。

这样做只会导致故步自封、自我封闭,怎么可能招到人才,又怎么会受到人才青睐呢?

所以,我也奉劝我们这些做招聘的,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歧视性的话语和字眼不要碰。

地域、性别、民族、肤色这些要求条件最好都不要写,应聘的人又不是傻子,什么活适合什么人干,他(她)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比方说搬砖这种重体力活,你写上限定男性,有意思吗?你不限定也没有女汉子愿意去应聘。

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美国,轻则成被告交罚款、挨处罚,重则是政治不正确,尤其涉及到肤色、性别的时候,弄不好还会引起集体抗议活动,一发不可收场了。

二、有些暗示和“调侃”不合时宜,不该画蛇添足。

大家应该还记得一件事,2017年9月,小米公司在郑州大学的招聘宣讲会上,渠道创新部总监对日语专业的学生进行调侃:

“如果你是英语或者阿拉伯语专业都可以来,因为我们有海外市场。如果你是日语专业的学生,那你可以走了,或者我建议你们去从事电影事业!”

引发哄然大笑,在场的日语专业学生翻找出自己的简历,愤而离开现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