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华社
新华通讯社官方账号。新华社是中国国家通讯社,现场新闻、原创新闻报道的大本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岛晨报  ·  涨了!涨了!大涨了!网友:现在要买点吗? ·  5 小时前  
台州交通广播  ·  痛心!3人牺牲,年仅20多岁!有一人原准备5月结婚 ·  17 小时前  
新华社  ·  高考时间,定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华社

今夕七夕 |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新华社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8-28 07:56

正文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它是中国传统节日中

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



如今提及 七夕

不少人赋予其新的色彩

中国情人节


悠悠岁月寄予其中的传统意蕴

却常常被遗忘



东晋 葛洪《西京杂记》记载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

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亦有五孔、九孔之说




汉代 已有欢庆七月七的习俗

女孩们向心灵手巧的织女

乞求智慧巧艺

所以它被称为 乞巧节、女儿节


唐宋之际

京城设有 专卖乞巧物之 市场

车水马龙、人流如织

世人称为 乞巧市



街头巷口

有民间乞巧歌口耳相传

乞手巧,乞容貌,

乞心通,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百岁,

乞我姐妹千万年。


唐和凝《宫词百首》诗曰

“阑珊星斗缀珠光,

七夕宫娥乞巧忙。”


观其风情

应是彼时人们

最喜爱的节日之一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牛郎织女的故事雏形

在汉代古诗十九首中

已有酝酿


不知从何时起

牛郎织女的故事融入了乞巧节



银河阻隔,佳期如梦

牛郎织女在七月七得以重聚

跨越世俗中种种障碍

坚守着忠贞不渝的爱情


双星鹊桥相会之夕

姑娘们花前月下仰望星空

寻找牛郎织女星


或小心翼翼地比试着

谁的喜蛛织网最多

谁先把线穿过了针孔

谁漂的绣花针不落水底

预示着谁能有更多天赐的眷顾



牛郎织女的神话

源于我国 先民们的天文学想象

和希腊占星学的人马座一样

可以说都是天文转化为人文的绝佳例子


牛郎织女的故事

寄托了中国人的爱情理想

婚姻自主而非屈从外力

看重人品而非权势财富

赞扬忠诚而非轻薄浮浪



乞巧节承着

女孩们的美好梦想

关乎婚姻美满

耕耘收获

和平安宁


今天的女性

通过投身热爱的事业生活

有更多机会实现古代女子星空下

心心念念的灿烂人生



总有些美好

值得耐心守候


如今人口流动日益频繁

远距离恋爱已是稀松平常


一路风尘仆仆

相聚时

一个拥抱和一个微笑

让一切思念、奔波都渺不足道



2006年, 七夕节被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的乞巧习俗

不少已弱化或消失

唯有爱情传说久久流传



这是一趟 爱情专列

472人从远方去往江津

开始3天的 “寻爱之旅”


上个世纪50年代

重庆江津中山古镇

20岁的农家青年刘国江

爱上了大10岁的“俏寡妇”徐朝清



为避世人流言

携手奔至深山老林

为让女人出行安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