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厚朴中医
介绍厚朴中医课程、医疗服务、健康管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自贡网  ·  荣县无人机立功啦! ·  16 小时前  
自贡网  ·  2.8亿“大项目”!涉及62.4万人次—— ·  3 天前  
自贡网  ·  荣县:暖心举措助力农民工返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厚朴中医

春分玩什么?立个蛋,放放风筝吧

北京厚朴中医  · 公众号  ·  · 2024-03-20 10:06

正文

春分玩什么?立个蛋,放放风筝吧



春分时节,燕子归来,阴阳平衡,居中平和,不偏不倚,一片中庸气象当中孕育着勃勃生机。 有一首古诗名字叫《春分》,是这样写的:

日月阳阴两均天,

玄鸟不辞桃花寒。

从来今日竖鸡子,

川上良人放纸鸢。


诗的前两句 描述了春分时节的天气和物候,后两句描述了古人在春分这一天玩的游戏。诗的作者,一说是西汉司马相如,一说是唐代刘长卿,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我们从千年前,便有了春分 立蛋和放风筝 的传统。想必古人认为,在春分这样一个阴阳气交,昼夜均分的日子里,做一些与平衡相关的事情会更容易成功。


立蛋,放风筝,一静一动,玩的都是平衡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背后的讲究吧~~



01

竖鸡子


春分立蛋的传统一直沿袭到现在。每到春分,朋友圈就展开立蛋摄影大赛。似乎不立个蛋,这春分就白过了。某一年的春分,我也加入了立蛋的大军,把冰箱里的蛋拿出来挨个尝试。鸡蛋一头大一头小,根据常识应该是大头朝下,小头朝上才可能立得稳。


我发现,有的蛋,我沉下心来,不断纠偏微调,最终是能立起来的,而且一旦立起来,它就可以像我们站桩一样,四平八稳地一直站着。而有的蛋无论我再怎么努力从各个方面去鼓励扶持它,它仍然选择躺平。


我又仔细研究了站桩蛋和躺平蛋的区别,发现秘诀主要在蛋壳上。蛋壳粗糙,有大颗粒凸起的,比起蛋壳光滑的,站立的几率明显要高很多。原来如此,三个点确定一个平面,如果恰巧这三个凸起分布在鸡蛋的大头顶端,而且三个点凸起的高度又高于蛋壳的弧形起伏,那么理论上来说,这个蛋就能立住。


立蛋和站桩,道理相通,都在于平衡二字。


首先,稳定可靠的支撑提供了平衡的基础。 在鸡蛋是三个恰到好处的凸起的点,在站桩是我们自然平行开立的双脚。


第二,形体的放松提供了平衡的条件。 据说用刚产出3-5天的蛋来立蛋最为合适,鸡蛋内部的结构饱满而且松弛。蛋黄和蛋清所具有的流动性,会自然地垂坠放松,使重心降低,达到结构上的平衡,而且越立越稳定,我试过,立了一夜的鸡蛋,要不是被做成早餐吃掉,继续立个几天,我看都没问题。人在站桩的时候呢,全身各个部位各个方向的肌肉越放松,骨骼所受到的不当的牵拉就越少,身体就越能保持中正平和。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心神,这是平衡的根本。蛋没有心神,立蛋的神在于人。 站桩能不能站下去,也在于站桩人的心神。心神焦躁的人,无论站桩还是立蛋都很难持续。立蛋人的心神要感受蛋的细微运动,去微调蛋的姿态,跟练武人的听劲差不多意思。而站桩人的心神是去感受自己身体的细微运动,去微调身体的姿态。都是在心神关注之下,通过细微的动态调整达到看似静态的平衡。


02

放纸鸢


春分的另一项运动就是放纸鸢,也就是放风筝了。很多人说,风筝什么时候不能放呀?一年四季都可以。理论上来说,只要有风有能量,风筝都能飞起来。但是为什么强调春天放风筝,而反对秋冬放风筝呢?


古人没有去数字化衡量热量和温度,却能敏锐地感受到春天的生发之气,气是上升的,而秋风是肃杀之气,风的方向向下,秋天应该收敛,而冬天更应该闭藏。所以在春天放风筝是顺应天时地利,而秋冬放风筝是迎着风刀霜剑去的,是在跟大自然作对,与天地抗争。清代的《清嘉录》一书当中也有:“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的说法。既然春天都适合放风筝,那麽春分节气放风筝又有什么讲究呢?


放过风筝的人可能都有体会,对于一个新手来说,能把风筝飞上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记得我刚开始放风筝的时候,要么嫌风小,拉着风筝跑半天,仍然是一松手风筝就掉下来;要么是风向不稳,风筝很容易翻滚;好不容易升上去,高空当中风的变化大,放线和收线的度拿捏不好,一不小心把手割了,或者风筝一头栽下来阵亡,都遇到过。


多放几次,熟练之后,发现放风筝其实也不难,眼睛盯着风筝,手底下听着劲,风向转了,牵拉风筝线的方向也要随着转,要不偏不倚、见风使舵。风力大了,要顺势放线,风力小了要适当收线,力度要不大不小恰到好处。说到这,大家有没有觉得和前面说的立蛋有些相似,都离不开平衡二字?所以放风筝也是一个玩平衡的游戏,正应了春分这个阴阳平衡昼夜平衡的节气。春分放风筝,体现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平衡,人与天地的和谐统一。


如果说立蛋磨炼的更多的是心神,那么放风筝就是有益身心了。


先说心, 放风筝其实放飞的是一种心情、希望和理想。 我们现代的都市生活,大家都是低头看手机,不抬头看路,更很少讵仰头看天。而放风筝,不止让人仰头看天,更能把人从手机里拽出来,使人忘却烦恼忧虑。


风筝刚刚放飞的时候,也是飞行最不平稳的时候,放风筝的人一心想着如何顺应风力把风筝平稳送上天,抛除杂念,心无旁骛。那风筝飞上天之后呢,更是仰望广阔的蓝天白云,极目远眺,令人心胸开阔,更有人能够望天入静,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那放风筝对身体的益处,分三个方面:

首先,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活动颈肩部,预防并缓解颈椎病、肩周炎。 现在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往往都是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还是以低头为主,看手机、看计算机、开车等等,肩颈部总是处于紧张不放松的状态。长期这样,就会造成肩颈部肌肉和骨骼的改变。放风筝的时候要仰头看风筝,要举手牵动风筝线,要扭头扭身奔走等等这一系列动作,舒展了全身筋骨肌肉,尤其充分活动松解了颈肩部肌肉,有利于恢复颈椎的曲度,改善肩部的血液循环。


放风筝的第二个好处,是保护眼睛。 清代的《燕京岁时记》当中说:“风筝即纸鸢,儿童放之空中,最能清目”。说的是儿童,但也完全适用于现在的大人。风筝在空中摇曳翻滚,忽高忽低,时左时右,眼睛要随目标不断转移。当风筝稳稳地停在空中的时候,人也极目远眺。既锻炼了眼部肌肉,消除眼肌的疲劳,恢复视力;又促进眼部的气血生成,滋润眼睛,缓解眼干眼涩。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眼睛干涩难受还舍不得放下手机计算机的人,跟他抢手机是没用的,不如直接拉他去一起放风筝。那有些人眼睛受不了强光刺激,这也是眼睛气血太弱的表现,可以先暂时戴个墨镜,等逐渐适应了要摘掉墨镜,让眼睛好好放放风。


放风筝的第三个好处,是泄热。 宋代的李石在《续博物志》中说:“今之纸鸢,引丝而上,令儿张口望视,以泄内热。”是说小孩子在观望风筝的时候,仰头张嘴,能够清泄内热。中医认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前面的课程当中,我们讲过,如果冬天吃得太多、太滋腻,产生内热,再到了春天,肝气过旺,孩子就容易出现脾气暴躁,发烧,嗓子疼,流鼻血等等状况。那放风筝通常都在空气清新、地势开阔的田野上,孩子借着放风筝,舒展身体,奔走跑跳,能够宣泄太过旺盛的肝气。而张口仰头,大口的吸入清气,呼出浊气,吐故纳新,舒畅气机,同时,体内郁积的多余的热量也随之泄出了。


在古代,放风筝也叫放晦气,当风筝飞上高空之后,剪断风筝线,让风筝远远的飘飞不见,寓意是让风筝带走自己身上的晦气、烦恼、苦闷和病痛。这当然是人们美好的愿望,也有祝由的成分。那麽更实际的作用,经过我们上面的分析,实际上是在春三月“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的季节,活动了筋骨,舒畅了肝气,振奋了精神,养正气而晦气自去。所以,放风筝最后剪不剪线也就不那么重要了,能收回来就留着下次再放,毕竟风筝能完整收回来的机会,其实也不是那么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