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个这样的新闻:
小女孩和妈妈闹了点别扭,妈妈为了哄孩子开心,便让孩子独自坐上驾驶座开车,自己则坐在副驾驶座。
妈妈教了孩子一遍,就让孩子挂挡起步。结果刚起步10米左右,就撞倒了路边2名散步老人,随后老人被送往医院救治。
孩子妈妈说:“当时孩子心情不好,就试着让孩子开车高兴高兴。”
只是为了让孩子高兴,就让一个11岁的开车,这不仅拿自己的生命不当回事,也是视别人的生命如草芥啊。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爱,没有了底线,将非常危险,不仅害人,而且,最终也会害己。
所以,为人父母,再爱孩子,也要恪守下面这3
条底线,
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关于生命的底线:
没有任何事情能“大”过生命
说到上面的故事,不禁想起一个人——李天一。
13岁时,李天一去美国读书,喜欢上了冰球,父母就纵容他在小区车库里打,结果引发冲突。
14岁时,李天一想开车,父母不顾孩子未成年没驾照就送给他一辆宝马。不久,李天一就因交通纠纷殴打了一对夫妻。
这些虽然都被父母摆平,但也让李天一以为父母能搞定一切,所以变得更加疯狂,不仅为所欲为,甚至淡漠法律。
就这样一个捧在手心里富养长大的孩子,在15岁的时候,无证驾驶百万豪车撞人,然后又把一对夫妻打的头破血流,被送进收容所教养一年。
而在出来后不到半年,他居然和几个朋友轮奸了一个女孩,最后被判入狱十年。
看下来,这就是一个“熊孩子”的无法无天的“胡作”史,把别人的生命根本不当回事。
如果孩子不懂得对生命心存敬畏,那么等待他的可能也是生命的代价。教孩子懂得珍惜世间一切的生命,是亲子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
从小就要让孩子知道,敬畏生命是最大的善良。
不仅仅要尊重别人的生命,还要善待自己的生命。
前几天,新华网更新一条让人揪心的微博:女孩与家人闹矛盾后跳楼,被消防小哥死命地抱住拉回。
在视频中可以看到,女孩一度双脚腾空,整个人靠着消防员的手臂苦苦支撑,这着实让人大捏了一把汗。庆幸的是,女孩最后被安全救下。
这一类的新闻这些年发生的实在太多太多:
初二男孩被姐姐抓破脸后,怕被同学嘲笑跳河轻生;
12岁女孩因寒假作业没写完,压力一大从15楼跳下;
“自杀”、“跳楼”、“轻生”等字眼不断冲击着家长的心,而孩子们对生命的轻视也让我们震惊不已。
一位日本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培养孩子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
心理学家陈鲁曾经说过
:不管为什么活着,有生命意愿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感觉到世界有东西能够触动自己的心灵。那,为了这种触动的持续产生,自己就要通过活着去感受。
一个人不舍得离开这个世界最大的原因是对世间的一些人或者事心存眷恋。
所以,让孩子从小感受到真正的爱,感受到这世间那些细微的美好,是保持他对自然,对自己、对生命敬畏的最好的方式。
别忘记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事情,值得付出生命的代价。活着,才有机会遇见未曾意料的美好。
关于物质的底线:
不要给孩子与自己经济条件不匹配的富养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件事情:
有一家三口,父母都是普通的小生意人,他们起早贪黑经营着一家早餐店却盈利微薄。
有时一月下来,夫妻俩从早忙到晚却根本攒不下什么钱,甚至吃饭都不舍得点荤菜,更别提添衣逛街犒劳彼此。
但是女儿上了大学之后,第一个假期回来就找爸妈要苹果手机,说自己的手机太掉价,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
可就是这样一对对自己百般吝啬的父母,面对读大学的女儿回家张口索要最新款的苹果手机时,却硬生生从口袋里掏出辛苦积攒了半年的血汗钱满足了她的要求。
我们一直建议,有能力富养的可以富养,穷并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所谓人穷志短,贫穷更容易给一个人带来自卑、胆怯。
但是我们也不赞同与自己经济条件不匹配的富养。
给孩子最恰当的物质水平应该是:好一点的,但不应超越自身经济条件的消费水平。
前些天,看到一则新闻,河南省罗山县一名23岁小伙杨锁,神志正常,四肢健全,居然活活饿死在自己家里……
而害死杨锁的,正是杨锁父母对他超出自己家庭水平的“富养”。
杨锁从小长得清秀,而且聪明,父母对他十分疼爱,为了把独子永远留住,专门给他起名,叫杨锁。
他从来不走路,8岁时出门,都是父母用担子挑着。身为农民的父母从来不让他干农活,
“你到一边玩着吧,别累着了。”杨锁的父亲因病去世后,母亲仍然舍不得他干活。当疾病缠身的母亲身体扛不住,不得不叫杨锁去干活时,反遭到儿子的暴打。
杨锁嫌学习累,退学在家无所事事,还要身体有病的老母亲伺候一日三餐。“给他饭吃,他都想让你直接喂到他的嘴里。”一个当地的村民说。杨锁18岁那年,积劳成疾的母亲去世。
5年之后的一个雪天,懒惰成性的杨锁活活饿死在家中。
从小到大,杨锁都在享受着和自己家庭条件特别不相符的“高配”人生,父母离世后,他根本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只能在苟且的舒适区里耗尽自己的生命。
家长省吃俭用给孩子明显高于能力的物质享受,一方面会让家庭收支失衡,也容易让孩子一味索取,失去担当,最终更可能丧失对自己生命负责的能力。
孩子是家庭的一分子,他应该与这个家庭荣辱与共,祸福同当。
再爱孩子也应该从小培养他对这个家庭该负的责任,而不是让他只知道享受父母创造的成果,却不了解这背后的辛苦。
与其他孩子交往过程中,父母守护的底线:
不惩罚别人家的孩子
前段时间网上有这样一件事:
一个三四十岁的男人,因为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在游乐场里撞了一下头,就对别家的孩子大打出手。
事发当天,该男子的孩子和另一个小男孩乐乐,围坐在游乐场的旋转转盘里玩耍。
两个孩子低头捡球时,脑袋不小心撞到了一起。
不过,两个孩子并没有受到太大伤害,也没有因此发生争执。他
们抬起头时,还是笑嘻嘻的。
可是,这个爸爸觉得孩子吃亏了,不分青红皂白跳出来「为孩子报仇」。
他将自己孩子抱出之后,就疯狂转动旋转座椅,而里面还有另外两个孩子。
在高速旋转下,另一个孩子直接被甩出来了。旋转停止后,乐乐刚走下来,就被这个大男人一脚踹翻在地。乐乐的家长上前理论,这个男人又开始对这个女性家长撕扯推拉。
最后,这位爸爸被拘留了15天。
真想说:
拘得好!
有网友留言:
爱子心切不是这样的,这样的父亲,估计也教不出什么好孩子。
视频中这位爸爸自以为是在保护孩子,却忘了,怀里那个自己的孩子,把爸爸的所作所为都看在眼里。
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看见的,只有爸爸因为一点小事就被点燃的愤怒和粗暴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久而久之,他可能也会学着爸爸的样子,用愤怒、甚至暴力,来解决人生中遇到的问题呢?
说到这,又想起一件奇葩事件:
炎炎夏日,一男孩头顶烈日,双膝跪在广场上,罚他跪在这里的不是他的父母,而是同伴的家长。
原来,男孩和同伴一起玩闹时拌了两句嘴,对方家长见不得自己孩子受委屈,便罚男孩跪在地上。事后,男孩将这件事告诉了父母,父母又气又火,于是找到了对方家长理论。
两个孩子间的矛盾,最终上升为父母之间的矛盾。
网友们一致谴责罚孩子下跪的家长:
“不是你的孩子,你有什么权力罚跪?
”
“心胸狭隘,太自私了。
”
父母以极端的方式处理,看似是为孩子出头、争气,实际上这样“护犊心切”有百害无一利:
1.父母的暴力行为会直接导致孩子安全感的下降,如果不及时疏导,孩子可能会走向两个极端,或者越来越胆小,或者性格越来暴躁。
2.不正当的干预,可能会毁掉孩子的人际关系,干扰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小气的孩子,一般都没朋友。
张怡筠博士说:
「只有恶意伤害别人才能称作欺负,而6岁以下的孩子发生冲突,很少是欺负两个字,小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并非大人常理解的是非对错的问题。」
所以,当孩子真的受欺负时,我们一定要当孩子强大的后盾,但孩子之间一点无伤大雅的小冲突往往不需要大人插手,他们自己就能处理好,别时刻准备着为你的孩子“冲锋陷阵”,那样他永远不知道自己如何更好地解决冲突。
再爱孩子,也不能代替他的父母去惩罚别人家的孩子,因为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欺负”。
他的错误,由他父母去解决,你只负责守护好自己的孩子就好
。
父母要给孩子爱,
但不是没有边界的爱,
智慧的父母应该是一堵墙,
给孩子一个清晰的边界,